对外培训中的汉语国际推广问题探讨

2014-04-09 08:54孙宏愿王巧兰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拼音汉语培训

孙宏愿,彭 岑,王巧兰

(军事经济学院 外训系,湖北 武汉430035)

与经济强势的影响周期相比,语言文化强势的形成周期相对缓慢,但却更为持久。西方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语言与文化一旦借助“硬实力”建立起自己的影响,便在相当程度上延长着“硬实力”的影响周期;甚至可以在经济强势发生转移之后,反过来成为国家实力的主导性因素。在教育领域推广汉语不仅仅能配合国家汉语发展战略,而且能通过汉语言的传播来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同时提升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中国的和谐价值观推向世界,为增强中国的国际实力服务。

一、对外培训中汉语国际推广的必要性

(一)配合国家汉语国际化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的推广和应用乃至被接受为国际间的交往媒介,其意义都远远超越了语言本身。不仅可以度量“硬实力”与“软实力”的互动和平衡,实际已经成为“大国兴衰”的基本符号。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想要了解中国的欲求越来越高,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也越来越强烈。“外需”和“内需”相互碰撞而生产出国际化交流,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也亟待走向世界。从国家战略发展角度出发,这种全球对话要求汉语必须国际化,用语言和文化的凝聚力来提升中国在世界的优势地位。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正式将汉语国际推广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框架,汉语的推广理念从专业汉语教学向大众化、普及型、应用型转变。外训学员在接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向其普及汉语,配合了国家汉语国际化策略,有利于汉语走向世界,将潜在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感召力。

(二)增强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语言输出与推广的实质是一种标准或者制度的建立。英美等国家借助其经济实力和资本扩展的动力将英语强势的推向世界,使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言,充当着当前世界各国人民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这样的语言认同环境中,英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无疑占据着先发优势。中国想要获得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事务中掷地有声,必然要向世界推广汉语。虽然汉语目前为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但实际中汉语的话语权在国际上还很微弱。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我国传播话语体系还不是国际主流传播话语体系,在这样的格局下,只能借助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将中国的语言与“和”文化价值观推向世界,让其在异域文化场域中获得认同感并得以生长,打破西方文化独大的话语体系,增加汉语文化圈的受众。向外训学员推广汉语,是在他国上层建筑体系内和他国国家机构内建立起汉语的话语权,通过国家顶层传播中国的声音,通过语言的认同,进而获得文化的认同和价值的认同,在国际话语体系中增加汉语的比重。

(三)提升汉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与二元对立的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是强调“天人合一”的和文化,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与社会的阶梯级和谐。然而,这种具有普世性的文化在国际社会中认同度还不够高。除去经济的因素,与语言普及程度具有极大的关联。语言不仅仅是表意的工具,同时也是意义本身,人们在语言中去理解和思考,而不是去理解语言。

对外培训实践中,教学用语和日常生活用语为国际通用的英语和法语,这就使得中国文化的传播也披上了一层中介语的面纱,是通过一种语言来解读另一种文化,虽能勾勒出轮廓,但却触及不了本真。通过汉语的学习,让外训学员接受相应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中所蕴含的和谐价值观,短时内的收效或许并不显著,然而一旦汉语思维和文化价值观在其认知体系中得以建构,就会产生持续的影响力,使其成为传播汉文化的使者。

二、对外培训中汉语国际推广的困惑

(一)汉语课教学如何定位 有部分外训学员认为以汉语课为主的文化基础课没有开设的必要,因为在其工作实践中作用不大,对其“自我实现”意义不大;有部分教员也认为,外训学员在回国后没有使用汉语的环境,开设汉语课是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但是,就整个外训课程体系来看,汉语课是一门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外训学员了解中国的基本概况、获得对汉文化的认同感。专业课程的任务在于向外训学员传授与其工作领域相关的基本理论、技能、以及前沿的专业知识。但这两者并不是孤立的,汉语课是从根本上了解中国文化、理论、技能等的基石,是为中国后勤专业知识教学服务的,而高质量的专业课教学又会激发外训学员想要更多了解中国的需求,推动汉语言教学迈向更高的台阶。因此,作为基础课程的汉语课和专业课应是相互交融,不能偏而求其一。

(二)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培养孰轻孰重 就汉语课教学本身而言,要完成汉语国际推广的任务,还涉及到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培养孰轻孰重的问题。外训学员母语或官方语言基本为音意合体的拼音文字,学习音意分离的方块字对其而言显得十分困难。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培训时间短的特点,从本校2006年开设对外培训课程以来,汉语课一直将汉语口语与听力教学放在突出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完全抛开汉字,只教授拼音。由于符合外训学员的学习兴趣与需求、学习任务难度符合外训学员学习动机水平,注重拼音的教学在教学的初期会取得一定收效,然而到了学习后期却会形成瓶颈,不利于教学的深入。汉语拼音只是拼读汉字的手段,将手段当作内容来教学,是一种本末倒置。

(三)学员学习主动性怎样提升 在汉语教学中,外训学员的学习需要还处在低层次的水平,在对2012级外训学员的调查中发现,仅6%的外训学员能希望轻松理解听到或读到的汉语信息,而45%的外训学员都只是希望能理解和使用简单的汉语词语和句子,以应对简单的交际需求。这一汉语水平是HSK 等级考试的初级水平。对2007到2014年间我校外训学员的年龄进行统计发现,外训学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已经错过了语言学习的关键年龄期,造成他们在汉语学习上自信心较为缺乏,再加之汉字音义分离,与其母语不属于相同语系,新语言知识的生长点不够充足,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外训学员。受学习需要、自信心和学习情感这三个因子的影响,使得外训学员在汉语学习的主动性还不够高,制约着汉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如何激发外训学员的学习需求、培养其语言学习信心、调动积极正面的学习情绪以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是汉语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对外培训中汉语国际推广的途径

(一)更新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理念 要实现在对外培训中达成汉语国际推广这一目的,必须在对外培训这一语境下定义“汉语课是什么、汉语学习是什么、教学对象是什么”,也就是要理顺汉语课的教学理念。从对外培训的课程设置来考察,其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专业知识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相互交融,在依托后勤专业知识学习的平台上将中国文化输出,全面培养学员汉文化素质。汉文化素质是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基石,是实现与中国人民进行沟通和交流、与中国社会进行交往的基础、是达成培养“知华、友华、亲华”力量的根本。只有搞好以汉语课为主体的文化基础课程建设,才能不断渗透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才能培养起外训学员对汉语和汉文化产生认同感。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而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在对外培训中搞好文化基础课,是在领域开发国际友好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因而,汉语课不是“可有可无”的“副科”,是与专业课程一起共同作用,达成培训目标的重要手段。它对国际汉语推广、中国文化传播以及中国软实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不仅仅是桥梁和工具,更是文化和软实力本身,是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只有认清了这一基本命题,在这一的思想指导下,通过对外培训来推广汉语才能顺利实施。

(二)研制规范的校本语言标准 在明确了汉语课的定位和教学指导思想后,要达成教学目标,还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纲领和评价标准来引导教学健康发展。目前对外培训教学实践中重拼音轻汉字的观念必须要改变,必须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放在同一层面来对待,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标准来加以规范,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纵观语言发展战略施行较好的欧美国家,他们都有自己相应的外语教学标准,如2001年欧盟就出台了《欧洲语言学习、教学评估共同参考框架》,1999年美国也出台了《美国21 世纪外语学校标准》。我国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起步较晚,但也有《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作为国际汉语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从对2012级外训学员的调查显示,60.5%的外训学员希望提高汉语的口语能力、47.4%的外训学员希望提高听力能力、希望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仅各占13.2%。因此,在对外培训中,可以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在普遍标准的统一引领下,结合本校外训学员母语特征、年龄特征、文化结构特点、学习需求等情况,研制适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校本汉语能力标准,通过语言标准来指导教学、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汉语课程的收效。

(三)采用适宜的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学策略 要完成在教育领域中汉语国际推广的任务,必须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策略。首先,要理清汉语教学实际中拼音教学与汉字教学的关系。对外培训中的汉语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目的性强,但是不能为追求速效,而忽略质量,将汉语教学停留在“形而上”的拼音教学。拼音是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在识字过程中只能帮助解决汉字的发音问题,而不能兼顾汉字的形和义,拼音更不是汉语本身。教学中更应该重视随文识字,拼音识字是汉语教学的方法,是随文识字的补充。拼音教学的立足点应该是识字,通过拼音帮助识字。因此,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识字是汉语教学的本质,汉文化文化集中反映于汉字而非拼音。

其次,不同国家的外训学员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同,即使相同国家的外训学员在对待汉语学习问题上也持有不同的态度,教员在教学中就应因材施教,在兼顾整体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教学策略以推广汉语。

(四)强化课外继续学习的意识 按照西方学者莫里斯·布鲁赫的分析,使用一定的语言,其实是接受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使用一定概念系统,其实也在相当程度上接受了这些概念所荐含的价值观:“当你允许对方用他的代码言说时,你已经完全接受了他的见解。因为言说的一方所采用的代码,本身就规定了另一方的话语形式。”语言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文化附加值,这种附加值不会永远保值,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进行积累获得增值。

因此,对外培训中的汉语国际推广也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可以向外训学员推荐本地的汉语培训课程,利用好在华学习的节假日进行学习,利用好身处目的语言坏境这一有利的学习背景,以满足汉语学习需求高的外训学员。同时,也应鼓励外训学员通过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结交中国学习伙伴,将汉语学习延展到课堂教学外,融入到在华生活之中。此外,还应鼓励外训学员在课后借助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自学,网络中的各种音频和视频能更全面的满足外训学员汉语学中听、说、读等语言技能,借助现代化网络技术扩大其汉语学习的途径。

培训课程结束并不意味着汉语学习的结束,也不意味着文化影响的中断。如果因为培训课程的结束汉语学习就因而终止,汉语课程的开设也就失去了初衷和生命力。因此在培训中还应向其介绍其本国孔子学院开设的情况,帮助有继续学习汉语需求的外训学员找到学习的路径,将培训中的国际推广向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汉语靠拢,为汉语的国际传播垫好基石。

猜你喜欢
拼音汉语培训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