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初探

2014-04-10 05:33曹晓飞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和平道路世界

曹晓飞

习近平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初探

曹晓飞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茂名525000)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维等重大问题作了非常深刻的阐述。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高度体现了继承性和发展性、全局性和前瞻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具有鲜明的民本特色,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必将对中国和平发展事业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

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新思想;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深刻阐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思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重要讲话,凝聚着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和平发展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对中国和平发展事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基本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那么,和平发展道路是什么样的道路?为什么要走这样的道路?如何走通这条道路?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路等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特征

习近平指出:“中国谋求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1]。第一,和平的发展。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从遭受战乱和贫穷的惨痛经历中,深感和平之珍贵、发展之迫切。习近平说:“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2]历史上,西方列强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甚至结成军事同盟发动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前苏联在全世界扩张军力,与美国全面争霸,最终导致全盘解体。因此,习近平强调指出:“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2]当今世界的许多冲突和动荡,究其根源都与发展问题密切相关。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尤其需要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和平就越有利。因此,习近平强调:“必须以发展求和平”,“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始终致力于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使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力量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1]第二,开放的发展。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身发展经验深刻认识到,绝不能关起门来搞发展。习近平多次引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3]。中国的发展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不断拓展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习近平主席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树立“世界眼光”,要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他说:“我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更加注重学习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同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3]。第三,合作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形成命运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枝独秀。习近平指出:“各国要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地球家园”[3]。中国始终坚持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化干戈。习近平强调:“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必须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1]。第四,共赢的发展。当今世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只有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世界和平才有坚实基础,各国发展才可以持续。各国要超越“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思维,寻求利益汇合点,维护和做大共同利益,致力于实现双赢和共赢。中国不仅是合作共赢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合作共赢的切实践行者。习近平说:“中国与世界已成为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不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我赢你输的发展,对他国、对世界决不是挑战和威胁”,相反,“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共同发展的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2]。

(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习近平强调,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命运、人民的最大愿望、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密切联系起来,深刻把握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习近平指出:“消除战争,实现和平,是中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2]。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尽管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习近平强调:“‘满招损,谦受益。’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3]。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集中力量推进现代化,集中精力解决和发展民生问题,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要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就必须要有和平稳定的环境。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世界潮流,但同时天下很不太平。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于中国加快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一些传统发达国家始终难以适应。对此,习近平指出,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进入了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4]。习近平多次引用“咬定青山不放松”强调,必须牢牢站稳中国立场,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

(三)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问题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如何走通这条道路。对此,习近平说:“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2]。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不仅为各国繁荣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也深化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内在关系。世界的总体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机遇。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力量在继续增长,当代国际体系变革主要以和平方式进行,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壮大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繁荣的重大力量,必然给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正如习近平指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习近平强调,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战略思维,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不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2]。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中国实现国内与国际两种资源优化配置、两个市场互补转换、两种体制相互促进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指出:“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2]。世界历史表明,强大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实现和平发展的“硬支撑”。同时,走通和平发展道路还需要国际社会交流的“软助力”①关于“硬支撑”和“软肋力”的关系,参见习近平:《共同谱写中非关系的新篇章》(《人民日报》2013年3月30日第1版)。。因此,习近平强调,必须广泛深入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的和平发展。

二、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重要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高屋建瓴,视野宽宏,理论深邃,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特点:

(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习近平总书记说:“新一届党中央是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肩负着重大责任。这个重大的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5]。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稳健扎实、积极进取的姿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责任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并把它成功运用到中国对外关系中。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6]。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8]。因此,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与新中国几代领导人开创、发展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一脉相承,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和平发展道路、外交战略、外交政策等方面“一以贯之”的思想基础、根本立场和价值理念,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了新的战略思考和战略谋划,高度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继承性和发展性。

(二)高瞻远瞩,统筹全局

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以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为依托,以世界局势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深刻变革为根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中国人民的最广大愿望,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把握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展现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的战略自觉和道路自信。习近平说:“一贯重视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善于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是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9]。因此,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重视从中国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中,既立足现实,又远瞻未来。习近平指出:“凡是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10]。和平发展道路不是一区一域的谋划,也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在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总结中外经验教训中作出的战略抉择,是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决策。因此,习近平多次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加强战略思维”,更好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三)原则坚定,策略圆融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绝对不会一帆风顺,会面临种种干扰。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特别是针对西方花样百出的论调,习近平强调,始终坚持从中国最大的基本国情和人民的最大愿望出发,始终抓住发展的中心任务,增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坚决维护核心国家利益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基点。一些国家误以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会容易“退让”,进而挑衅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因此,习近平特别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2]。这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划定了鲜明的“战略红线”,也表明了中国是在坚决维护核心国家利益的根本前提下,以合作的胸怀、负责任的态度,在与各国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争斗,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中,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着实现长期的和平发展,中国需要审时度势。中国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中国的发展,既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努力兼顾各国的合理关切和共同利益,以更加积极、务实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担当应有的国际责任,努力为全球和平发展作出贡献。正如一些国际分析认为,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讲话“强势不强硬,刚柔并济”,展现了原则性和策略性的高度统一。

(四)以民为本,与民相亲

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的梦想作为自己的梦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强调,要不断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平发展带来的利益,切实做到和平发展为了人民、和平发展依靠人民、和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直接体现了中国人民渴求和平稳定、安居乐业、富裕幸福的最大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深刻反映了世界人民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的共同愿望。习近平总书记经常用亲切平实、人民容易理解的语言,来阐释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在道路选择问题上,“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自己才知道”;在人权发展问题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和平重要性问题上,“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在呼吁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问题上,“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等等,无不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善用中国文化智慧讲清道理、化解疑虑的高超外交水平。习近平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国与国友好的基础是否扎实,关键在于人民友谊是否深厚,增进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决定着国家间关系的未来。习近平强调,构建新世纪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因此,加强人民外交,通过人民交往引导世界各国人民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使更多的人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支持者和建设者,深刻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与民相亲”的特色。

三、习近平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战略意义

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新形势下,在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发展了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思想

面临新形势,进入新阶段,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必然性、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主要标志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提出了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重要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加强战略思维和战略定力、树立世界眼光、走通和平发展道路的两个机遇转变等等,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顺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体现了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新风格。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和平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思想的新境界。

(二)极大促进了中国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形成

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是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前进的重要政治宣言,也是指导新时期党和国家外交工作的重要行动纲领。当前,我国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使得国内一些人过于乐观,在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矛盾冲突时,主张应该放弃“韬光养晦”战略。国际上,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一些国家抱着西方的“国强必霸”的旧观念不放,一再质疑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意和决心。对此,习近平从战略全局高度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增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给国际社会吃了一颗“定心丸”。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增强自身发展与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维护国家利益和担当合理责任、做合作共赢的倡导者与践行者的辩证统筹思想,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增添了极富韧性的“张力”。以民为本、与民相亲的中国外交新风格,拉近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感情,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注入了无比的“亲和力”,展示了中国的“软实力”。这三大“合力”必将促进中国和平发展事业的新布局和新未来。

(三)有力推动中国走通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发展道路打破了传统大国崛起的模式,也超越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和一般国家现代化思路,具有世界性意义。中国走通这条道路既需要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也需要外部世界的支持。习近平强调,中国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实现“中国机遇”和“世界机遇”的双向转变,在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为中国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开辟了新思路。习近平指出,走通和平发展道路既需要强大综合国力的“硬支撑”,又需要人民交往和国际宣传的“软助力”,夯实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为中国走通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指明了新方向。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变化,中美关系跌宕起伏,周边形势波谲云诡,“中国威胁论”暗流涌动,中国的和平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习近平强调,“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11],“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2]。这就表明了,不能只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都应该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因此,习近平的和平发展道路思想是推进中国和平发展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贯彻落实到外交实践中,必将引领中国最终走通和平发展道路。

[1]习近平.携手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N].人民日报,2012-07-08(02).

[2]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01).

[3]习近平.中国是合作共赢倡导者践行者[N].人民日报,2012-12-06(01).

[4]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N].人民日报,2013-03-24(02).

[5]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04).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8.

[7]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09(01).

[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海外版).

[9]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01).

[10]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12-09-10(01).

[11]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N].人民日报,2013-04-08(04).

On Xi Jinping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Thought

CAO Xiao-fei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Department,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Maoming 525000,Guangdong,China)

Xi JIN-ping,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CPC,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speech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and given profound exposition to its basic connotation,necessity and strategic thinking of going through the road.Xi JIN-ping'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 thought which is important action guidelines of Party and national diplomatic,with distinct people characteristics,highly reflecting the dialectical unity of betwee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between global and forward-looking,between principle and flexibility,will surely give great effect on China’s peaceful development.

Xi JIN-ping;peaceful development road;new thought;action guidelines

D261.3

A

1007-5348(2014)03-0005-05

(责任编辑:宁原)

2013-11-25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网络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与理性爱国引导研究”(2012JK117);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网络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研究”(2012CZ013)阶段性研究成果

曹晓飞(1980-),男,湖南郴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和平道路世界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博弈·和平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