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学教学改革
——构建第二课堂教学平台

2014-04-10 05:33胡春春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时学科分析

胡春春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学教学改革
——构建第二课堂教学平台

胡春春

(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统计学传统教学模式也受到一定的质疑。结合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为契机,拟构建出课堂教学相补充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统计学;教学改革;第二课堂

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即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是处理数据的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是适用于各学科领域的通用数据分析方法,只要有数据的地方都能用到统计分析方法。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新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统计学从二级学科上升为一级学科[1]。统计学学科地位的变化,预示着统计学的重要性程度的变化。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模式主要为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学内容主要为繁杂的概念和各种计算公式,教师讲起来抽象,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考试方式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内容偏重于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结果导致统计学的教学跟数学的教学相差无几,学生的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而统计学的应用功能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各种统计分析方法也不能真正应用。因此,我们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及高校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发挥创造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拟构建出课堂教学相补充的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

一、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紧密,统计学更强调应用性的研究

统计学历经3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多科性科学。在实际中,统计学与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等实质性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统计学与数学都是研究数量规律的,都要利用各种公式进行运算。但是数学撇开具体的对象,以最一般的形式研究数量的联系和空间形式。而统计学,特别是应用统计学,总是与客观的对象联系在一起,统计的过程是从客观对象中抽出其数量表现,得到相关的数据,并根据其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结果,进一步的可根据这些结果进行科学的解释,从而为某客观对象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统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一方面,统计学是开展经济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经济学对经济现象进行研究时,除了要做规范性的理论分析和定性分析外,还要进行实证分析,这些实证研究,必定运用大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另一方面,经济学等实质性学科对统计学也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统计指标的设置需要实质学科的指导,统计方法的应用也受研究对象性质的影响,通常情况是实质性学科提出了问题,统计学才提出相应的方法,才有用武之地。另外,经济学等实质性学科主要研究经济学等学科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并对有关规律做出合理的解释和论证,而统计学只是为经济学等实质性学科研究和认识数量规律提供专门的方法和工具,并不直接对规律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做进一步的解释分析。由此可见,统计学的研究离不开其他实质学科的研究,正如统计学家萨维奇(L.J.Savage)所说,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他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这不是对统计学的轻视,这是因为对很多寄主来说,如果没有寄生虫就会死。对有的动物来说,如果没有寄生虫就不能消化它们的食物。因此,人类奋斗的很多领域,如果没有统计学,虽然不会死亡,但一定会变得很弱。因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只有在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理工医等理论中广泛应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学方法服务于其他各学科的实质。同样,统计教学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是统计学教学改革应该关注的问题[2]。

(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

统计学所处理的数据繁杂,信息量大,单靠以前的手工运算已经过时。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为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统计学的教学带来了蓬勃生机。国外早有“数据分析师”这一行业,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如收集数据、处理数据、传递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和利用数据等步骤都在软件中进行。国内也有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典范,如“北京大学—微软统计与信息技术实验室”以统计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研究方向,旨在用统计、数学、计算机技术来解决信息技术领域的问题,以培养新一代统计学与信息科学技术的研究人员[3]。采用计算机化教学,突出统计软件的使用是统计学教学的必然趋势。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是学会统计的必要条件。统计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技术,统计中所涉及的复杂数据处理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各种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SPSS,SAS使得统计图表的制作,相关、回归、预测方法等的应用变得简便、准确,同时也使得统计教学由抽象枯燥变得形象生动,所以说计算机工具的使用使得统计学的教学如虎添翼,统计学的教学离不开计算机工具,离不开统计分析软件,利用计算机软件教学成为统计教学的一个必备环节。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措施——构建第二课堂教学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对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从教材的选用到教育教学方法都做了很大的改善提高。针对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及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第二课堂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一)实验室教学

为了真正发挥统计学的应用功能,首先应加强教材的选用,因为,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中所谓的应用,往往是给出几个例子,而且很多例子并没有根据软件操作得到,学生看到这种教材后不仅不会觉得通俗易懂,反而会束手无策。所以我们应该选用应用性强并带有分析软件如EXCEL或SPSS等内容的教材,这些教材既有软件的操作步骤,又有操作结果的解释说明。有了带软件的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与统计分析软件相结合进行讲解,一方面解决计算繁杂的问题,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在课堂教学之余,应根据课程特点,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实验教学,美国一流大学在统计学教学中非常注重实验教学,一周三学时的课程,上机操作两小时[5]。实验室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每位学生操作一台电脑,教师由讲授者变为设计者和指导者。实验室教学分章节、分学时来进行,例如一周三学时的班级,可安排8学时作为实验室教学,具体内容为概率抽样的各种方式,各种类型数据的图表绘制及分析安排4学时上机操作,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及参数估计安排2学时上机操作,一元回归及时间序列分析安排2学时上机操作。对于一周四学时的班级,可安排12学时作为实验室教学,除了上面的8学时上机操作外,增加方差分析2学时及多元回归2学时的上机操作。实验室教学的操作部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课后习题,上机时学生根据课后习题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并将操作过程、操作结果及相应的解释说明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报告供教师检查批阅,教师批阅完毕,应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及时评讲,通过学生自己参与操作实践,把课堂教学的知识变为对自己有用的技能;另一部分为教师所布置的课题,学生根据任课教师所布置的课题,在相关网站查找相应的数据资料,根据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和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技巧,进行操作,对操作结果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并进行完善。对课题的设计操作演练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市场调查指导

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很多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在暑假或寒假期间都会参与学校组织的或自己组织的一些调研活动,有些同学也会参与学院组织的创业活动,这些活动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调查方案、问卷的设计、调查报告的撰写等问题,在我们讲授统计学这门课程时,很多同学问及如何抽样、样本容量应该多少才合适,问卷怎样制作成电子问卷形式,调查报告撰写时可以用到什么统计分析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课堂讲授时我们会重点强调,另外,在寒假或暑假期间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的调研活动中去,如有些同学做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教师应先让其了解调查的目的、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单位、调查方法、抽样方法、调查内容、调查的时间地点等,明确了这些实际内容后就可以设计问卷,问卷中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与目的一一对应,题目过多过少都是不合适的。问卷设计好后,可以带领他们现场实施调查,问卷回收后,指导他们运用统计软件正确输入变量和数据,单选题多选题开放题的录入技巧,对于不同的题型和问题可选择的统计分析方法,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最终撰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市场调查报告。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并得到专业教师的专业指导,学生将能够真正理解统计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大量的统计实践经验,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应用能力[6]。

(三)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

统计学相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其他课程来说,具有应用性强,概念多,各章节内容联系紧密等特点,学生在课堂学习、实验室学习后,很多知识都不能完全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应考虑采用新的平台进一步跟学生交流。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一新的平台,目前,我们已经采用的网络技术有飞信和QQ交流群的构建,师生间的日常交流很多都可以通过飞信传达,另外,根据课程的需要,我们通常在固定的时间在QQ交流群中为学生答疑解惑,分析讨论问题,同时通过这一平台,教师也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相应的进行改进。当然,为了使得统计学更好的发挥它的应用价值,制作统计学网络课程可更进一步跟全校的师生进行交流,在全校的网络课程中,可以将教学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内容放在网络上,同时开通师生交流区,如课堂内容讨论、作业问题讨论、软件操作讨论、调查问题讨论、数据整理分析讨论等讨论区,这一网络交流平台的构建,将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统计学知识,真正掌握统计学的应用提供非常重要的第二课堂教学基地。

三、结语

当今统计的发展非常迅速,这就要求高校统计学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紧跟统计的最新发展,应该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7]。教师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知识,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才会讲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才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才会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1]袁卫.机遇与挑战——写在统计学成为一级学科之际[J].统计研究,2011(11):3-10.

[2]刘元欣,庄严.“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84-85.

[3]郭小明.培养具有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综合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北京大学-微软统计与信息技术实验室[J].计算机教育,2007(8):7-8.

[4]王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构建第二课堂教学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0(5):79-80.

[5]王炯琦,吴翊,周海银.统计学专业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9):87-89.

[6]王淑玲.浅议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J].新课程,2012(4):31-33.

[7]刘超,吴喜之.统计教学面对的挑战[J].统计研究,2012(2):105-108.

Study on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Platform

HU Chun-chun
(School of Economic Managemen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Statistics is a very practical subject and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statistics has been questioned.The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tatistics teaching,constructs a second classroom teaching platform-th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ability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s.

statistics;teaching reform;the second classroom

G642.0

A

1007-5348(2014)03-0198-03

(责任编辑:陈景增)

2014-01-18

韶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高经管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SYJY20131433)

胡春春(1979-),女,湖南岳阳人,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经济、统计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学时学科分析
【学科新书导览】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超学科”来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