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河南竞技体育发展的路径探讨

2014-04-10 05:27梁宝君姚乐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技优势

梁宝君, 姚乐辉

(1.郑州大学 体育系,河南 郑州 450000; 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一个省市、一个地区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政策引导和长远发展规划,也离不开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河南竞技体育发展的路径探讨能为河南省竞技体育指明发展的方向,供给前进的动力,可以对整体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省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选择提供新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城乡经济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地域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随着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中国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的实力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166-167.整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竞技体育的发展也受限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我国各省市体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也与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协同进步,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地区的发展也不例外,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也为河南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平台.

1 逐渐缩小竞技体育地区发展之间的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当时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2]278-279.随后,经济特区的设立、经济开放区和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一步步实施,使得出现东南沿海地区优于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优于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地域经济差异.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的实力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西方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有着明显的联系.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也是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及商业体育赛事的举办实现了多元化、自主化、多样化的改变,但是由于经济实力和市场开发程度的不同,竞技体育的良好资源和集中优势基本还是由政治行政中心及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地区所占据.中国前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也仅在北京(5次)、上海(2次)、广东(2次)、南京(1次)、山东(1次)、沈阳(1次)6个城市和地区举行,其中北京、上海、广东的次数最多,我国竞技体育地域发展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河南省的情况也大致相同,以郑州(7次)、洛阳(2次)、新乡(1次)和平顶山(与焦作合办一次)为中心的城市群分别申办并举行了前十一届河南省运动会,近些年来,尽管其他地区(南阳、漯河、商丘等)也逐步开始申办和举行其他全国性的比赛和各单项的国家队比赛项目,但是,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地区差异还比较明显,这样的形式必定会影响着河南省竞技体育资源的全面开发,制约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协同发展.

2 稳步平衡项目之间的均衡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扬我国威,实现对发达国家的快速追赶,彰显国家综合实力,在短时间内为了加快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实现竞技体育的快速崛起,依据运动训练学相关理论和项目的自身特点,我国将先开展的项目划分为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与一般项目,基础项目与集体球类项目等,并对优势项目采取“专项划拨、重点支持、确保优势”等措施[3]12-18.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促进地区竞技体育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重点发展优势特色项目.

这样的战略实施,使得我国在射击、跳水、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柔道等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潜优势项目也有了显著地提高.同时,一些基础项目及帆船、赛艇、皮划艇等水上项目也实现了一定的突破.从竞技项目发展规律来看,我国的优势项目多属于技能技巧性、表现准确性及隔网对抗性等项目,而对以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耐力性、快速力量性和技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性等项目距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差距还比较明显.

河南省项目发展布局情况也存在失衡现象,从我省历年全运会的成绩排名及省内运动员获奥运会的成绩来看,我省的优势项目主要有自行车、拳击、武术、套路、跆拳道、赛艇、射击、武术散打、田径等8个项目,其中一些项目还属于非奥项目,仅在省运会和全运会中有设置.同时我省的全运会成绩波动也比较大,若长期稳定并保持在国内前10名,还需要做出很多的努力.我省竞技体育要长期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把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契机,均衡项目发展,扩宽项目布局,依靠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的优势,合理布局项目分布,增加项目设置,大力培养和引进科研人员和运动员,加快训练比赛场地建设,提高竞技体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3 进一步加强竞技体育市场化运行

中国足球的市场化改革迈开了中国竞技体育探索体育改革新道路的第1步,随着足篮排乒等项目的市场化、职业化的改革,体育的市场化扩大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路径.市场化的运作和发展为竞技体育的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资金的投入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有了更大的舞台.

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会注入竞技体育的市场运动中,这就对体育行政机构的原有利益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为竞技体育的发展铺就了新的出路.这就要求新形势下体育行政管理人员、体育事业从业人员及广大业余体育爱好者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势背景下,合理整合我省体育资源,进一步加强我省竞技体育市场化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潜力,为我省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4 持续加大竞技体育人才的挖掘、引进和培养

邓小平同志曾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上明确提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讲,关键在人”[2]379-380.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实现竞技体育从业人员自身全面的发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促进竞技体育长久发展的源源动力,是保障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根基.竞技体育在职人才的广泛流动和相互交流是促进竞技体育健康发展的活力源泉,是保障竞技体育富有活力和生命力的营养素.然而,原有体制下我国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管理是按行政区域划分统一管理的,这样的管理模式客观上给竞技体育人才的横向流动形成了制约,契约制的合同成为了今后方便人才流动的管理模式.现阶段竞技体育人才资源后背培养不足、团体性球类项目注册球员人数短缺、运动员再就业困难及从、在职运动员的平行与垂直流动问题成了制约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竞技体育退役人才的生活保障也成为从业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致使选择从业竞技体育的机会成本比其他行业要高的多.

这就要求加大学校体育的发展力度,让竞技体育回归学校,建立以各地市教育局、体育局为中心,加强各地市所属各类中、小学竞技体育活动的开展;以省教育厅、大学生体育协会为中心,加强各地市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赛交流,加强各地市之间的体育竞赛交流,为青年选手提供交流竞争的平台,为我省竞技体育后备力量储备及未来的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基础.

5 强势推动竞技体育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4]中明确提出: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质、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业等体育产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我省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的发布,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相当乐观,形成了以体育产业为主的旅游景区,同时以旅游业的多样化发展带动地区体育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初步形成了以洛阳、登封、焦作、安阳等地区,分别以河洛体育文化、少林武术产业、太极功夫及航空、跳伞运动等为主体的旅游城市群,以体育项目为主体,拓展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和形式.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健身需求,丰富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刺激大众体育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推动体育旅游产业格局优化.但与南方发达省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总体规模有待扩大,体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地域特色优势有待强化.

我省需要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充分发挥我省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体育产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进行投资和融资.整合优势资源、扩展产业模式、提升综合效益.同时,积极发挥体育产业的累积效应和扩散作用,推进体育产业与传统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地域文化相关产业的综合经营,形成集娱乐、休闲、旅游、会展及网络媒体相关的综合产业.力求多样化、多层次协同发展.

6 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地区之间均衡发展、联动发展,项目之间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流动及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的推广和规范等问题都需要一一解决,妥善处理好制约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因素,才会使竞技体育拥有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契机下,我们应该认识到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充分挖掘和利用河南体育资源的重要优势,因势利导,合理配置各种资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我省体育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1] 刘纯献.中国竞技体育崛起的制度框架和思想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 梁晓龙,鲍明晓.举国体制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及现状[J].体育科研,2006,27(1).

[4] 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11〕8号文件,《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R]. 2013.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竞技优势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矮的优势
竞技精神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画与话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花与竞技少女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