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

2014-04-10 03:09
关键词:驱动计算机中职

于 静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沈阳 110021)

1 中职体育学校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体育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 ,具备理论基础和知识技能,具有全面素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优秀运动员”[1]。在计算机普及率很高的现代社会,中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都要面临着如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这种信息处理工具。“信息技术应用基础”是具有培养信息处理技术能力的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校必修文化基础课。以运动员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体育学校学生的特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成为当今中职体育学校信息技术教学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没有引起广泛重视。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学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独立思考,也没能激发学生潜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缺乏人际互动、合作交流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中职体育学校学生的特点,学生信息课学习程度不均衡,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授课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通过案例的情景再现,给学生一个学习的目标,让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成就感[2]。

2 任务驱动模式的内涵及必要性

2.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3],“任务驱动”是指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融入到每一个生动具体的任务中,学生通过明确任务目的进行分析探究,循序渐进地寻求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总体的评价和自评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把握。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创建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启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索研究的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符合中职体育学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2.2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分解,进行充分的角色转换,最终共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的实践活动[5]。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通过精心巧妙地设计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要点蕴含于任务之中,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它的主要结构是:设计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具体表现为,在教学理论指导下,教师创设生动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一个明确的任务作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质,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的教学新形式。

2.3 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中职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所学各门文化课学科都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教学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而且变化很快,所以不能按照循序渐进的模式去进行。而且学生要经常参加比赛、训练,不能系统地学习文化课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计算机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因为它更新迅速,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践操作技能[6]。作为体育运动学校教师多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思想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体育运动学校学生来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7]。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对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计算机人才需求日益提高,从而对培养高素质计算机人才的社会呼声也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需求,如何提高计算机的教学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探究的方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出现,被广大的计算机教师所采纳应用。它不仅改善了计算机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

3.1 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8]这句名言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播呈开放性,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和带来的文化传播方式的变化、人际交往的便利、虚拟世界的神奇强烈地吸引着生性好奇的学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任务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置的任务情境要恰如其分、新鲜有趣、引人入胜,才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使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要对教材的授课内容作恰当调整或转换揉合任务。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状态,积极积累素材,广泛整合学习资源,研究如何设置好情境,为设计任务做好铺垫。因此,要想使学生积极动脑,富有主动学习的欲望[9]。就要通过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创设任务情境。例如,母亲节到了,送给妈妈一份礼物,利用所学的Word图文混排技术制作一份贺卡送给妈妈,作为别致礼物表达心意。积极创设教学所需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注重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性,增强成功感

体育运动员学生天性具有竞争能力,荣誉感强烈。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发挥教师的智慧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给学生一个表现的空间留白,让学生去创造性地发挥自主能力。实施过程中展开互动,使学生参与成果评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成功感。

比如,利用Word编辑一首喜爱的诗,学生从小到大都学习过很多古诗,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都彼此分享了古诗,同时根据诗中的意境都能准确展现出画面,一举两得。在展现评价中学生都各有特色,彼此间都展开互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竞争意识。

3.3 以实例为载体贴近生活 使任务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设置要具有可操作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明确将要完成什么任务,要知道自己做什么,而不漫无目地进行操作。例如Word具有强大的文字和图片、艺术字编辑能力,可以制作电子小报。利用电子小报宣传“奥运会”这一主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情景讲解与实际操作,使学生一步步完成“任务”,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师与生共同研究使教学在论述与学习、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3.4 在任务的设置中把握好单一任务和整体任务的关系

计算机知识点零散,连贯性差[10],对在记忆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如果只就单个的知识点进行联系,记忆时间就会缩短。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中,没有固定的模式可走,学生只有勤学勤练,才能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计算机课程教学有自己的内容特点,其中设置了多项任务课题,需要学生解决。我们要求学生在学完这个课题后要达到的目标。由单一任务整合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目标。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具有极强的连贯性,所以在目标设计时就要处理好整体目标和单一目标的关系,形成目标体系,让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而且能够重温知识点,以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举一个例子,在Excel的项目中,教师要求学生做一个成绩表,其中就包括了输入、计算、统计等多项内容,有的时候还涉及到图表。学生需要先解决录入的问题,这个自然是学过的,其实主要目标是求平均数,那这个任务才是这一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所以课堂的目标设计必须考虑到连贯性和知识范围。

3.5 任务的设置调整基本任务和创新任务的协调[11]

对目标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12],运动员学生性格外向,勇于创新,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基本任务中将成绩表的填表设置为限制性的任务,在其基础上求和计算对公式sum()的使用要灵活掌握,而将填充柄这类衍生应用设定为创新任务,求平均值等公式计算则可以由学生自行提出并解决。

以上是设计中的基本任务目标,创新任务目标是一种更加具有涵盖性的广义的任务。老师就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比如某商场销售统计表、民航航班旅客表等,让学生动手之余进行自评和互评,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并且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布置考核要求。比如搜集建立一个数据处理比较复杂的数据表,那其中肯定有些分析需要使用未学过的函数,使他们在课堂外有可能处理更多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循序渐进的教学中,从基本的任务目标到可实现的创新目标的过渡,既是教师教学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温故知新,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一任务的设计,充分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

4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4.1 任务驱动教学将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1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育运动员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对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起到一定作用[14]。

4.2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的角色转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传递智慧,还要传递梦想[15]。计算机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和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地了解学生,读懂学生。转变教师观念思想,走下讲台,让学生走上讲台,倾听学生的声音。

4.3 任务驱动教学将推动素质教育更快发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注重培养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能力素质、个性发展、身体和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素质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体思想。在未来发展的教育领域,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信息时代发展日新月异,需要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多的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计算机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全面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5 结 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任务驱动式教学也必将越来越趋于完善,广泛地而深入地应用到信息技术操作类课程的教学中。中职体育学校信息技术课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根据体育运动员学生学习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行百里者半九十”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不懈的努力,才能有美好的未来。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等职业学校运动训练专业教学指导方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天凤.基于“任务驱动”的CAD教学方法探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5-108.

[3]付良.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关键环节——任务设计[J].科技信息,2010(11):265-266.

[4]单鹃.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课堂教学,2010(1):52.

[5]梁伟.“工学结合,深度融合”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探索[J].科技资讯,2008(21):223-224.

[6]褚小霞.知识对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作用[J].文教资料,2007(4月号下旬刊):154-155.

[7]姜雪茸.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47-148.

[8]莫喜妹.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科学,2010(2):66-67.

[9]蒋宗礼.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模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81-188.

[10]鲜敏,周丽芬.计算机专业英语连贯性教学模式探讨与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7):27-28.

[11]牟琴,谭良,周雄峻.基于计算思维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6):44-45.

[12]沈建荣.浅谈“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上旬,2011(8).

[13]高勇.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3):55.

[14]冯小燕,崔丹丹.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中职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探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2):79-81.

[15]杜显志.老师,请您走下讲台[J].教学与管理,2004(2):39.

猜你喜欢
驱动计算机中职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计算机操作系统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