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2014-04-10 10:06关奕檬
关键词:创业园受访者大学生

关奕檬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

当代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调查研究

关奕檬

(华东理工大学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上海 200237)

为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态度,本文对华东和西北地区117名经管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创业态度积极、充满信心;对创业园区建设也持积极支持参与态度,并希望政府加大建设力度。建议高校要积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积极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训的途径;社会和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通过实施“创业基金制度”、打造创业园区等多种形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大学生; 创业意愿; 创业园区建设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已列入教育部的政策框架,目前各高校正以不同的模式进入实施阶段。为了准确的把握大学生们在接受创业基础教育之后的创业意愿,以及对创业园区建设的实际态度,笔者于2012年8月21日—8月30日以华东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三所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样本总量,采取配额抽样方式,发放问卷120份进行调研。本文拟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改善的对策建议。

一、调研活动基本情况

(一)调研目的与内容

研究目的:研究和把握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和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的态度,为高校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研究内容和维度:对自主创业的看法及认识;创业的信心和动机以及创业的预设领域;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自主创业面临的障碍;学校、政府、企业和创业园区等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服务对策;大学生自身对创业园区建设的主观诉求等。

(二)调研对象及调研方式

以华东地区和西部地区的三所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样本总量,通过配额抽样方式,发放自编调研问卷调查为主,并辅之以典型样本的深度访谈,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研究。

(三)问卷回收与样本信息

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117份,回收率97.5%,回收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97.5%。

样本分布:(1)性别分布:女生60人,占51.28%;男生57人,占48.72%。(2)生源地区比例及人数:西部24人,占20.51%;中部8人,占6.84%;东部84人,占72.65%。(3)年级比例及人数:大一学生13人,占11.11%;大二学生14人,占11.97%;大三学生85人,占72.65%;大四学生5人,占4.27%。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对自主创业的看法及认识

结果显示,有72.6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有20.51%的受访者则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态度有些勉强;另有6.84%的受访者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持否定态度,认为传统就业方式最好。可见多数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持积极态度,乐意接受人生的挑战,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对于创业概念,有11.2%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就是独立的开办一家公司”。而占67.5%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就是以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开创一份事业,并使之快速成长的思维方法和行为”。另有21.3%的受访者对创业概念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无法准确的定义和把握。由此看来,大部分大学生对创业的概念和创业的本质认识清楚准确,理解到位,把握住了创业的精神实质,有利于他们以坚定的信心克服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部分大学生对创业认识存在偏差,需要在平时的创业教育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提高认识。

(二)创业的信心、动机以及创业的预设领域

结果显示,在“您目前是否有自主创业的打算”的问题上,只有6.9%的受访者“已经进行过成功的创业或已有创业经历”。大约88.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曾认真考虑过自主创业的问题”,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有创业的想法。还有4.2%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完全没有考虑过创业,以后也不打算考虑”。这种情况说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有创业的经历,绝大部分学生当前只停留在考虑创业阶段,还未有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和详细计划。从中也可以看出,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对学生的实训能力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入。

在对创业目的的认识上,有51.28%的受访者将“挑战自我、实现人生理想”作为自己创业的首要目的。有9.40%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就是“为了体验人生,挑战自我”。有27.35%受访者认为,“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财富”,经济目的是主要的,缺乏社会责任认同,目的取向单一。另有11.97%的受访者认为,“创业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效应”。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创业的目的的理解是较为准确的,还有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较为单一,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进行强化和完善。

在创业首选地选择方面,有48.72%的受访者表示,“如果将来要创业,首选地应该是在自己的家乡”;有35%的受访者选择“会在适合自己发展的外地进行创业,而不是在家乡”。另有16.28%的受访者会选择“在其他地方创业(如自贸区、特区或境外),关键是看有哪些机遇和条件”。由此看出,几乎有一半的受访者将创业的首选地放在自己家乡,主要是考虑到家乡的人脉关系广、文化认同感强、有着较好的创业环境,有利于创业者寻找项目、融资等;而选择在适合自己创业的地方创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的是创业城市(如杭州等创业城市)所具有的良好的创业氛围和政策资源。

(三)大学生应具备的创业者素质与创业优势

大学生要创业,除过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创业知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同时还要弄清大学生具有的比较优势有哪些。那么,大学生是如何认识这些问题的呢?调研结果显示,在“您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什么”的问题上,有6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和经营方案,以及较强的创业资源整合能力”。还有占一定比例的受访者认为,“个人强烈的创业意愿和创业知识的积累是必需的,而学校和政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排列上,90%的受访者认为,“个人能力、机遇、市场大环境是影响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在大学期间,通过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在大学生创业所具备的比较优势上,有8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创业相对于社会其他阶层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年轻有活力,勇于拼搏,学习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等方面。而1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的比较优势还在于专业素质高,网络信息能力强,思维活跃,敢于实验,失败承受力强”。这都表明,大学生对创业自我认知度高,相比其他阶层信心足。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的障碍与问题

有88.88%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创业环境不理想、资金不足、缺乏经验和缺乏社会关系等创业资源”。而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同度、美誉度则是限制大学生创业的最大瓶颈。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是现实社会中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很多,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实现和发展,因此,学校、政府或企业等社会机构应积极为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条件和平台,鼓励和肯定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行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对“大学生对创业优惠政策的了解”调查中,几乎有95%的受访者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类优惠政策缺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这说明,一方面政府等公共部门应加大创业优惠政策的支持和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积极主动的搜集和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为自己日后创业积累经验。

(五)大学生对创业园区建设的愿望诉求

在“你最希望地方政府在改善大学生创业环境方面应做出哪些努力”的问题中,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在创业基金的支持、融资渠道的拓宽及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在对待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的态度上,有91.45%的受访者认为,“一旦有大学生创业园区平台,只要选择创业,都愿意加入大学生创业园区”,并且有51.28%的受访者会选择在投资小、风险小,易于成功的领域进行创业。说明大学生对自己定位比较准确,比较符合创业初期资金少、应对风险能力差的现状。

在“期待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哪些帮助”的问题上,大部分创业者希望园区能为大学生提供以如下帮助:能为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同时,提供及时有效的创业信息;能进行专业化的创业指导与培训;能提供创业基金,项目扶持以及人脉支持;能为创业者和政府牵线搭桥,使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能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创业园区的宣传,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

在大学生对创业园区有哪些建议方面,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能建立科学有效地创业园区管理机制;能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扶持及相关的优惠政策;能为创业者组织创业前期培训和指导;能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实行民主管理”。

在“创业园区给您一个创业项目,您将如何运作”的问题中,大部分受访者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径:市场前期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建立创业团队→进行融资和宣传→设计分销渠道→制定营销战略→完善售后服务→进行回访调研。这说明,大学生们对创业程序的了解是正确的,创业路径可行。

三、结论及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多数受访者对大学生创业持积极态度,对创业充满信心;认为大学生创业园区建设对培养学生实训能力,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同时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创业环境不理想、创业资金不足、实践经验缺乏等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业实践。为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高校要积极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讲,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实践来完成。

首先,高校应该将开设创业教育类课程提升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来拓展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知识结构。其次,高校应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以专业为依托的一元化就业型教育为二元化的就业、创业型教育。作为高校,需要树立“发展创业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办学新理念。因为从当代的国际国内环境看,从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这样说: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以专业为基础的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因此,以专业为依托的就业和创业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也应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2.高校应积极拓展大学生创业实训的途径

大学生们在高校实施的创业教育中,已从理论上对创业和创业机会识别、组织创业资源、组建创业团队、制作创业计划书等方面有了直观认识。但由于存在着实战经验不足和人脉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容易在真正实施创业时遇到各种创业难题,进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创业成功率,也会降低大学生的创业介入率。为此,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中,需要从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两方面下功夫,通过实施创业见习、创业实训或模拟创业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大学生自己也要主动地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直感,自觉弥补自身不足,为将来投身创业实践打好基础。如积极参与创业计划大赛,积极观赏创业融资节目,阅读激励大学生的创业案例和成功创业者传记,培育崇拜创业英雄的价值意识。最后,引入社会师资,聘任创业指导教师,对有创业意向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整合校内资源,为大学生开展校内创业实践提供条件,弥补创业实训和实践资源的不足,培育高校在创业方面的办学特色。

3.社会应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效应

对于高校来说,就业是大学生的民生之本。在就业方面,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除去传统的就业方式之外,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渠道实现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是一种就业的新途径。因此,应通过各种方式,逐步探索出政府、企业、高校、大学生、家庭五位一体的创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平台,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4.政府应为大学生设立创业平台,通过实施“创业基金制度”、打造创业园区等形式促进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思想灵活,拥有创业激情,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文化素质好,专业素质较高,有机会接触并掌握世界前沿领域的技术,勇于探索,也有着强烈的创新创业欲望。由于受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定的专业实践训练,使大学生成为最有可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实现创新创业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生大都缺乏创业启动资金,缺乏社会和职业历练,缺乏人际关系和商业网络,对创业资源获取和整合能力有限。这种状况容易使大学生在创业初期陷入“给小钱让大股份,贱卖技术或创意”的境遇,弱化创业激情,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大学生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或成立创业贷款担保中心等形式,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同时,政府应通过支付公共资源的形式为大学生搭建创业平台,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来刺激和孵化大学生的创业活力,通过创业园区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其创业的成功率。

[1]刘洋.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3).

[2]木志荣.高等教育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6(6).

[3]张东生,王子杰,齐秀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螺旋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11(2).

[4]关嵩山,关奕檬.地方高校以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研究[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2.

[责任编辑:刘 英]

2013-11-14

2013-12-20

关奕檬(1987-),女,陕西汉中人,硕士,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助教。

G648.4

A

1673-2936(2014)01-0091-04

猜你喜欢
创业园受访者大学生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山西农谷青年创业园 依托科技打造现代农业新模样
苏州创业园:倾心服务筑侨家 硕果累累迎党庆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我们需要怎样的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