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发展第三方物流对策及建议

2014-04-10 16:15李镜
关键词:物流业辽宁省运输

李镜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辽宁省发展第三方物流对策及建议

李镜

(沈阳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近两年,交通运输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第三方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多项指导意见,第三方物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实施切实可行的第三方物流对策及建议,确保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开发潜在的物流市场,扩大业务范围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生命力所在。通过对国家及辽宁地区的物流发展政策的深入分析,结合辽宁省物流业的发展现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辽宁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对策及建议。

第三方物流;物流市场;对策建议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物流运输主要是由交通部门所属的传统储运企业承担的,但90年代以后,随着道路货运市场的逐步放开,这些传统的储运企业也面临着生死抉择。生产企业需要综合性的高效物流服务,这样它们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胜,而新兴的民营储运公司及大型的跨国集团不断兴起,并以优质的服务渐渐赢得这部分市场,这就迫使众多的道路运输企业纷纷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现代物流的挑战。虽然目前第三方物流所占的市场份额仍较少,但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的趋势日益明显,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

一、选准物流服务的目标市场,找准切入点

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占外包物流服务的56%,其次是市内配送,占36%;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占外包物流服务的53%,其次是仓储,占44%,再次是干线运输,占34%,这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道路运输企业应就不同的服务对象找好自己的定位。

商业和制造业是辽宁省传统运输业融入物流的切入点。这就要求,一是辽宁传统的运输企业应同商业部门紧密联系起来,及时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目前,大型化和连锁型是商品零售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单一运输方式已基本不适应物流运输新形势的需求。目前配送商家少、社会配送体系不完善是这些商场所面临的主要难题,而商家自行配送又存在如投资且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专业物流运输企业应以集中专业水平,使商家的商业流通成本大幅度降低,减少商家的企业库存,推动诸如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为目标,在尽快扩充仓储、配送等方面能力的同时,兼顾运输为本的企业要求,使得企业向提供多功能、高质量服务的“配送”公司转化。二是与制造企业相结合,为制造性企业提供零配件和原材料,并运用专业化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在采购、运输、存储、配送、代理、包装、加工等环节以及产品销售过程等提供服务。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的“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通过节约流通费用、减少生产企业库存等措施,树立制造企业的形象,进而推动制造业的振兴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

目前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就运输企业与商业联动及生产互融方面出台了积极的推动政策。对商业物流而言,应鼓励2吨以下厢式货车作为城市货运车辆投入市内配送,并在通行费用上给予相当的优惠;对生产物流而言,政府应扶持、引导机械化、规模化的干线运输,对具有一定资质和规模的运输企业在养路费、高速公路通行费上给予一定照顾。道路运输企业完全可以及时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利用良好的市场需求与政府鼓励政策发展新车型,开展新服务,形成完善的社会化物流体系。

二、明确业务开发的功能定位

以前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辽宁省部门所有、地区所有、分散建设的局面,第三方物流的各个环节诸如采购、订货、运输、包装、仓储、加工配送等都是独立的、分割的经济性活动,一体化物流尚未形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单一性的服务环节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一体化多种服务环节整合利用的物流服务体系将更适应市场的发展和需要。传统的道路运输企业必须跳出部门所属界限,站在第三方物流的角度,在服务内容上进行整合与拓展。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多方面的配套服务正在兴起,比如产品包装、流通加工、原材料质检、代为报关、代结货款、信息发布与交换等,辽宁省传统的物流企业也要加快脚步跟上市场的需求,根据客户的要求,对部分业务功能有选择地增加,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逐步扩大增值服务,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在向专业化、规模化、纵深化方向发展等方面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要求。

三、扩大企业自身实力,走规模化经营路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道路运输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是不争的事实,仅从企业平均拥有的营运车辆数这一项指标来看,辽宁为1.96辆,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3辆,但这一数字与运输的规模化要求仍相去甚远。辽宁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同时也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方面,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在一定限度内,单位经营成本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规模越小生产及制造型的企业运营成本越高,这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多数生产企业都将以发展成为大型的跨国公司为其方向。同时,物流代理商拥有全球化的运作网络才能为生产经营的国际化提供物流的基础支持。如果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规模不足以满足其国际化经营的目标,那么,企业内部创建物流系统就很快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运作方式。

因此道路运输企业应采取兼并、联营、参与共同配送等方式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路线,在互利的合作基础与健全的利益分摊机制下寻找共同发展之路。原交通部门所属企业在基础设施上具有的一定实力,吸引诸多只有几辆车就挂牌为运输公司以及小型企业的物流公司加入,建设区域型的交通运输物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园区并实行统一的经营管理,完善自身设施设备,建立高档次、现代化仓储库房,更新车辆及装卸搬运机械,有机联系仓储与运输两大环节,扭转运输市场“小、散、乱”的局面,改变传统观念与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多样需求,共同开展全方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当然,这里所说的规模化经营并不是要完全取缔小型企业,他们可以在保持原有灵活多变优点的基础上,以独立个体的身份加入到集约化经营中去进行一种形式上的联合,在需要的时候作为集团的成员参与共同运送任务,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提供力所能及的多样化特色服务。

四、开展新型运输物流方式

运输方式落后和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会带来诸如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多次倒装、拆装甚至物资受损等问题,因此,应鼓励第三方物流在运输服务方式上的创新,进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通用航空运输等新型运输方式在物流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是比较适用和发展较快的运输方式。根据辽宁省的地理位置和物流业未来发展趋势,上述的运输方式都应该是第三方物流要看准的发展潜力。辽宁省应当鼓励厢式货车、集装箱、散粮车辆的推广应用,进而是专用车辆的开发使用,重视建设第三方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中心站、中转站及散装码头,物流运输速度和效率的加强需要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紧密衔接和配合。辽宁省第三方物流应推行以一贯托盘化为核心的单元装载方式,加快推进单元装载化的发展。同时还应该建立托盘共用系统,适时引进单元装载化物流机械,成为支持单元装载化物流设施建设的坚实基础。

五、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物流是以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而流通过程本身则依赖于以信息系统为支持的运输系统来完成。当物流企业的运送网络达到一定规模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便成为一个无法绕开的现实。作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公司,信息系统是其存在的支柱,因为第三方物流出现在制造业实行批量生产、精益生产、柔性加工、敏捷制造等现代化生产方式之后,如果没有现代信息系统的支持,第三方物流就不可能满足这类生产方式的要求。

目前,辽宁省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已建成的第三方物流系统主要应用在基础产业以及信息化层面,诸如促进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高层次应用还不常见,同时第三方物流决策支持等也不多见;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已建系统满意度不高导致对低成本、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平台产品的需求迫切;高层次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市场需求前景看好,较多企业都相应地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同时也了解到在通过信息化提升竞争力方面也确实存在一些关键性挑战,特别是信息化设计与规划及信息化评价标准方面需要第三方物流标准信息化建设的引导。

道路运输企业要从传统储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应借用其广泛的营运网络和资产优势,根据自身情况和网络环境积极应用条形码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卫星定位及全程货物跟踪等先进的操作与管理手段,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IIE(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网络环境的业务系统,开发、搭建物流信息平台,使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的有力支撑,满足信息时代市场竞争的要求。

六、参与企业生产物流再造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动介入,诸如新项目建设、老企业改造等两个方面,在实施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一开始就应将企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的管理问题统筹考虑,不仅要做好企业产前产后的物流配送工作,而且还要深入思考如何使建设项目的物流系统更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其结果势必要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理念融入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流程设计、流程再造等之中。生产或制造企业在物流管理体系上,应核算好物流成本,不仅要计算好显现的物流费用,更重要的是隐藏和夹杂在诸多业务开支中的潜在的物流成本开支,尽量采用物流外包策略,减少物流成本开支,优化企业及社会资源配置,同时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开拓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013年和2014年,交通运输部先后颁布了《关于交通运输推进第三方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城市第三方物流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辽宁省第三方物流业应抓住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实施切实可行的第三方物流对策及建议,确保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振兴和促进第三方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应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向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方式,推动传统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辽宁省交通运输在第三方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辽宁省及我国物流业健康发展。

[1]辽宁省交通厅.辽宁省物流调查报告[R].沈阳:辽宁省交通厅,2011:1.

[2]刘秉镰.中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天津: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02.

[3]海峰,武兰芬,张丽立.发展区域物流推动区域经济[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9):1-73.

[4]薛辉,欧国立.基于ScP分析范式的区域物流系统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3):84-86.

[5]周凌云,穆东.区域物流系统的协同演化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26-31.

[6]张义龙.区域物流与经济资源最佳利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7]安昌锋.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9.

[8]李莉,张建华,周海燕.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提升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机械工程,2003(10):884-887.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Liaoning Province

LI Jing
(Faculty of Administration,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In the past two years,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 has issued many guidance,and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dustry encountered unprecedented opportunity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Effective third party logistic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ensure health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constantly develop the potential of logistics market.Expanding the scope of business is the vitality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enterprise.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national and Liaoning logistics industry and in-depth analysi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developing of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in Liaoning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logistics market;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U491

A

1672-9617(2014)04-0458-03

(责任编辑 祁刚 校对 伯灵)

2014-05-16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3DJY097)

李镜(1971-),女,沈阳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物流业辽宁省运输
物 流 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关于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