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辽宁文化事业大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014-04-10 16:15丛培英
关键词:财政政策辽宁文化产业

丛培英

(沈阳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 110136)

支持辽宁文化事业大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丛培英

(沈阳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 沈阳 110136)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发展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财政政策的目标应与辽宁省国民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目标相一致。财政政策主要是拉动文化增长的政策,着力点应放在扩大内需上。为了促进辽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制定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而且应做到多项并举。

辽宁文化事业;财政政策;文化内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是党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是共和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途中的重要步骤,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它主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要想研究支持辽宁文化大发展的财政政策,促进辽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对其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性问题加以深入的研究。

一、财政政策与文化发展目标一致性

文化从来都是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相联系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

辽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强省,也要在文化上实现强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财政政策应该联系辽宁的实际,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强化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出一条有辽宁特色的文化建设途径。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应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社会总需求是在既定的生产发展水平和分配制度下,人们在其收入限度内所能支付,并且相对于一定的价格水平也愿意支付的对于全社会物质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要。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政府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二、以财政政策拉动辽宁文化的增长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

文化建设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

文化具有地域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辽宁文化是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辽宁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辽宁人创造、积累的一种区域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集。它的外在特点是稳定性和多样性,既有自身确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又不断吸收社会文化素养,发展自己。

促进辽宁文化发展的财政政策,应以扩大内需为主,积极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首先要从全局上进行总体调节,保持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其次要实行动态调节,即根据辽宁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繁荣发展辽宁文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要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制定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对财政政策进行主动调节。

(1)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力除了投资以外,只能依靠内需作为“驾辕之驹”。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国内文化消费能力强,需求旺盛。在新形势下,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性规划,是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

(2)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拉动文化内需,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调结构、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产业,备受关注。应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拉动文化内需,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迅猛发展的文化产业,提高了文化消费意识,培育了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在为文化产业拓宽市场空间的同时,也为拉动内需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仔猪由于其身体发育不完全的特征,导致其在不同阶段对于饲料的要求不同的特性,鉴于此市面上已有专门针对仔猪的不同阶段而设计的专用配合饲料。虽然这些仔猪专用饲料能够解决一些消化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些如消化不良、厌食等问题。研究发现,微生物发酵饲料对于幼小动物的消化、吸收、食欲、肠道发育等方面有显著提高[1-3]。

(3)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目前,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已超过经济增速,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区域经济中新的支柱产业,使原有的经济结构悄然发生变化。文化产业经历了探索、起步、培育,如今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因此,应把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丰富繁荣文化生活。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可使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必需消费和文化消费的差距迅速缩小,城乡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将有极大地提升。为此,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运行机制创新,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扩大文化消费需求,促进城乡均衡共享,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展并且延伸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作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人民共享文化繁荣成果。

三、多项并举,促进辽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提高财政政策实施的实效性应从战术性、战略性、领导性、带动性各个方面协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加强对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关怀;第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第三,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大发展中的作用;第四,人人共享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的成果。

促进辽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财政支持政策,既要继承过去的成功经验,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文化事业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实际,在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上,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1)政府全部提供的财政支持方式。这是传统包揽型的财政支持方式,即政府财政完全负责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生产,政府既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是服务的生产者。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处于一个较高的起点上,经济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但文化发展相对滞后,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因此,发展文化事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对这种包揽型的财政支持方式,即政府财政完全负责文化发展与文化服务的提供和生产,只能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而且由于目前辽宁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有限,因此政府必须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预算,不断提高辽宁文化大发展的资金使用效率。

(2)合同式的财政支持方式。这种财政支持方式,是政府通过与社会组织或个人签订合同,规定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政府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活动进行监督,待公共服务提供出来之后,政府依据合同支付财政资金。这种方式能够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节约政府的财政资金开支。政府以购买服务作为突破口,通过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有利于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因此,政府首先要建立服务准入、绩效考核、服务监管、绩效支付等运行机制,为辽宁文化事业的大发展探路。其次,要降低准入门槛,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这将有助于文化企业上市,扩大投融资,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3)付费式的财政支持方式。这种方式是政府负责较大部分的公共服务费用,同时,要求消费者按照“谁享用,谁付费”的原则,支付部分成本费用,辽宁文化产业应采取这种财政支持方式。由于辽宁文化事业、文化场所、文化演出等由政府提供了较大部分的费用,具体参加者、消费者自己也负担一些费用,这样既节约了政府的财政资金,又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更加有利于促进辽宁的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4)补贴式的财政支持方式,即政府采用补贴的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者给予补助。补助形式包括:一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一定的资金;二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税收优惠、低息贷款或贷款担保等。这种财政支持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优质价廉的公共文化服务。

(5)减税式的财政支持方式,这是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税收优惠措施。通过税收政策可以扶持、刺激需要大力发展的部门和地区经济,抑制某些部门生产的增长。无论是全国还是辽宁,文化事业都相对薄弱。因此,政府通过减税可以刺激文化产业积累增长、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通过减税,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辽宁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积蓄强大力量。

(6)互助型的财政支持方式。政府为社会组织提供生产公共文化服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设施建成之后,社会组织负责管理,而政府则根据市场行情对文化演出、文化服务等的价格进行干预,确保消费价格定在合理的水平上,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必须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出发,进一步为辽宁文化的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促进辽宁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1]王冀生.现代大学文化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潘知常,林玮.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3]张华.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理论参考,2010(10):37.

[4]王一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契机与发展趋势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1(10):167-168.

[5]吴学丽,李秀金.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0(2):81-83.

[6]王德高,陈思霞,卢盛峰.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1(6):105-111.

[7]黄荔梅.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对策[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1(18):27-29.

[8]周丽俭,蔡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5):138-139.

Study on Fiscal Polic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Cultural Undertaking

CONG Pei-y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110136,China)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layout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t,and the culture can not develop without financial support.The object of fiscal policy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bject of Liaoning nation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Fiscal policy is can mainly drive the culture growth and acting point should focus 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Liaoning culture,we should develop financial support policy and take many measures.

cultural undertakings;fiscal policy;cultural domestic demand

G127

A

1672-9617(2014)04-0492-03

(责任编辑 祁刚 校对 伯灵)

2014-05-27

辽宁省社科联重点课题(2014lslktzdian-25)

丛培英(1961-),男,辽宁朝阳人,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辽宁文化产业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