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锋的幸福观对大学生的启示

2014-04-10 16:15韩晓娅
关键词:幸福观共产主义雷锋

韩晓娅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论雷锋的幸福观对大学生的启示

韩晓娅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追求幸福是人们永恒的话题。雷锋的幸福观是科学的幸福观,体现了他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祖国和人民的无私奉献都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生动诠释,这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启示。我们要理解雷锋幸福观的实质,并以此为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雷锋;幸福观;大学生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属性则是社会属性。人一出生就开始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旅途,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从事着各类实践活动,追求幸福则是人们永恒不变的话题。马克思认为:“幸福就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所产生的愉悦状态[1]372-373。”幸福是一种主观体验,人生在世,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标与理想,当然就会形成千差万别的幸福观,对幸福的定义和实现幸福的标准也有着不同的答案。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资源,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同样也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雷锋的幸福观是对人性的超越、对集体的奉献,更是对共产主义的不懈追求,这种纯粹的、高尚的无产阶级幸福观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雷锋的幸福观

雷锋出生在受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异常严重的旧社会,7岁便成了孤儿,过着孤单飘零、无依无靠的悲惨生活。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帮助下,雷锋摆脱了辛酸的生活,渐渐地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在短暂的一生中,雷锋践行着最伟大的追求,他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帮助他人看作最大的快乐,把奉献集体当作人生追求,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雷锋的一生是幸福的,他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精神财富,使个人的价值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代代传承的“学雷锋”热潮一直延续至今。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不乐观,而雷锋生活的年代物质条件极差,雷锋的幸福感却十分强烈,他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作为人生格言,并时时处处为集体着想,为他人着想,并获得了充盈的精神回报,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幸福观问题的关注与反思,以及对雷锋幸福观的研究和探索。

1.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当成自己崇高的事业

雷锋出生在一个旧社会的穷苦家庭,成为孤儿后生活无人问津,是人民的大救星——中国共产党把雷锋从穷苦中解救出来,让他有饭吃,有衣穿,有学上。在党的教育下,雷锋成长为一名有知识、有觉悟的青年。雷锋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有了他的成就,所以雷锋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不忘党的培养和呵护。他多次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忠于党,保卫党的利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2]27。”雷锋把实现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终身的事业,当成自己一生的追求。在他看来,革命者应该对革命有信心,大公无私,对党的事业忠诚,要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雷锋不仅有这样崇高的革命精神、坚定的无产阶级思想,而且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雷锋能吃苦耐劳,干一行爱一行,从不挑肥拣瘦,从不抱怨,他一向把黄继光等英雄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普通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力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2.把帮助他人看作自己最大的幸福

在雷锋的眼里,别人的困难就是自己的困难,他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信念,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义务,并从中得到了巨大的精神愉悦。有一次,雷锋看到旁边的战士没饭吃,便主动把自己的盒饭给他吃,雷锋写道:“我虽然饿一点,让他吃得饱饱的,这是我最大的快乐[2]18。”雷锋总是热心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完成了一件又一件奉献自己、方便他人的小事,这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在生活上,雷锋总是艰苦朴素,把节省下来的钱捐给困难的人,自己却从来没有感到亏待自己,反而觉得自己很充实,这是雷锋践行利他主义的真实写照。他在乐于助人的活动中体验到了人生的意义,用自己的辛劳为身边的人送去了温暖。他把为他人分担困难,为社会贡献力量看作自己的分内之事,孜孜不倦地践行着自己心中的信念与准则,体现了他对人民强烈的爱。受助者的夸奖与笑容是雷锋心中最大的欣慰,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收获了满满的精神财富,他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73。”

3.把奉献集体当作人生的追求

雷锋生活在旧社会向新中国过渡的时期,在旧体制下,他感受到的是私有制的残酷和封建地主的无情剥削,体验了亲人相继离世的悲痛,黑暗的时代在雷锋的脑海里就像一场恶梦。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雷锋的关心和教育,使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和温暖,这种强烈的新旧对比使雷锋异常感激,强烈的情感化作了对集体的爱和奉献。集体是伟大的、温暖的,在社会主义新环境的熏陶和党的教育下,雷锋渐渐明白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从而树立了热爱集体、奉献集体的幸福观。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认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像细胞和人的整个身体的关系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幸福也依赖于祖国的繁荣,如果损害了祖国的利益,我们每个人就得不到幸福[2]76。”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整个社会,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只有每个人融入集体、热爱集体、顾全大局,我们的集体才会更加和谐,我们每个人才会得到幸福。雷锋正确处理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散发出了无限的个人价值。生活的幸福来源于个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在热爱集体的基础上奉献集体,“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2]53”是雷锋的真实写照。

4.把劳动当作最光荣的事

雷锋是一位先进分子,他有着高尚的精神和远大的理想。作为一名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人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始终坚持劳动创造幸福的观点,要想享受幸福,必须参加劳动,这是享受幸福的基础和前提。雷锋在日记中写道:“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2]33。”在工作中,雷锋总是奋勇争先,为祖国出力,为未来打拼,这种信念让雷锋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写道:“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2]16。”他在日记中写道:有人说,“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觉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劳、发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2]68-69。”这突出反映了雷锋的劳动幸福观。劳动的过程是发挥自己体力和智力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5.把学习当成一辈子的事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在人生旅途中,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才能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学习是自身进步的阶梯,是有所作为的前提条件,只有学习,获得足够的知识,才能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学习是必要的,对于有些人说没时间学习的观点,雷锋极力反对,并提出了要发扬善于挤时间的“钉子”精神。雷锋写道:“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善于挤和善于钻[2]53。”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要想工作做得好,必须加强学习,增长知识,并从中体味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了提升自我的幸福感。

二、对雷锋幸福观的理解与评析

雷锋的幸福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幸福观,体现了崇高的人生追求。

1.雷锋的幸福观是共产主义的科学幸福观

雷锋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他胸怀宽广,一心为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把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当作毕生的追求。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生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2]44-45”,“我觉得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党的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2]63。”雷锋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崇高的幸福观是他人生的至高价值。

2.雷锋的幸福观坚持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观点是法国功利主义的代表性原则,盛起于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家密尔随后也提出最大幸福原则当做道德基础的主张。密尔认为,当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发生矛盾时,应当以社会幸福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幸福以保全社会幸福。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环境与经历的不同使不同个体存在差异,从整体上讲,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感到幸福,只能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雷锋处处以集体为重,为党的利益、为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认为为共产主义奉献自己是最幸福的,他践行的幸福观正是坚持了社会的整体性,坚持了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

3.雷锋的幸福观是实现了最高层次需要的崇高幸福观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有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渐递升,当人的某一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更高层次发展。雷锋所追求的是最高层次的需求,他把发挥自身潜能、多为党做些工作作为最幸福的事情,获得了最大的精神满足,无疑实现了最高层次的崇高幸福观。

三、雷锋的幸福观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启示

雷锋的幸福观是对幸福的追求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完美典范,对“什么是幸福”“怎样创造幸福”等问题给出了完美的答案。雷锋幸福观的根本是对高尚道德的积极践行,他的勤劳、乐观、热情、朴实,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这同样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先进文化,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注重精神幸福,树立积极健康的幸福观

从雷锋的幸福观中我们可以看出,拥有高尚和充盈的精神财富比拥有物质更幸福。人是社会性动物,不仅有物质需要,并且要有精神生活,二者不可或缺,只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人的发展才会更全面。精神满足对一个人的幸福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只有用健康高尚的精神生活指导和支配物质生活,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幸福[3]46。”当前大学生生活在物质财富较为富裕的环境中,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单纯的追求物质利益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们要引导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精神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树立健康的幸福观。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经说过:“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黄金,它的居住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4]113。”体味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才能获得内心的无限愉悦,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的统一才是真正的幸福。

2.正确看待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雷锋是一位先进分子,他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并坚持劳动创造幸福的观点。雷锋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献给党的建设事业,他认为要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劳动,这样才会感到幸福。劳动是幸福的基础,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就是感知幸福和价值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5]447”。早在1939年,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针对根据地经济困难局面,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这八个大字深刻解释了劳动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所生活的时代物质条件富足,对劳动的理解较浅,因此开展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劳动中感知幸福。

3.懂得奉献集体,感知大幸福

雷锋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他看来,一个人活着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对集体和他人的奉献,并从中获得幸福。我国传统道德重视社会本位的价值主体,把“重义轻利”“见利思义”作为主要内容,注重培养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在对他人的帮助和关怀中,在对集体的付出和奉献中,雷锋真切地理解了人的生命价值的实质,这是对我国传统价值观的充分证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集体中,为集体服务是实现幸福的一种途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应当培养和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明确的价值选择,学习雷锋乐于奉献、回报祖国、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精神,把个人的幸福融入到集体的幸福当中,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雷锋全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

[3]陈延斌,任越.伦理学通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4]北京大学哲学系外语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57.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On the Revelations of Lei Feng's View of Happiness to the Education of Happines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AN Xiao-ya
(School of Marxism,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is the eternal topic.Lei Feng's view of happiness is the scientific happiness,which reflects his ideal,belief and morality.His persistent pursuit of truth,selfless dedication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are vivi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our country,which has the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view of happiness.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Lei Feng's view of happiness,and guid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happiness.

Lei Feng;the view of happiness;revelations

B821.1

A

1672-9617(2014)04-0573-04

(责任编辑 伯灵 校对 伊人凤)

2014-02-05

韩晓娅(1989-),女,河南兰考人,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幸福观共产主义雷锋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写给雷锋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