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2014-04-10 05:18刘杉
教育界·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思考改革

刘杉

【摘 要】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各项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目前社会安全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大学校园的安全状况总体水平也略好于社会整体水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历史时期,国内外国中势力都将手伸进了大学校园,在与党和国家争夺高科技人才资源,加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安全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近年来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现象频发,使得大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亟待加强。但是传统的安全教育课,重理论轻实践很难起到安全教育的预期效果。因此,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来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以及正确应对突发事件个灾害的应变能力。

【关键词】安全教育 教学模式 改革 思考

一、目前安全教育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弊端

大学校园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培养教育,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全面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以担负起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重担,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专业技术过硬,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安全意识,因为高尚的道德推动着人向成功迈进,安全是生存发展的前提,但是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建设却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

1. 学校不够重视,师资相对薄弱

目前,高校对于安全教育课的重视程度只停留在了口号上面,没有实际行动,学校领导对安全教育课的教学质量关注度较低,没有像其他专业课程一样重视,最突出的一点体现是,安全教育课的师资力量薄弱,学校一般不配备专职的安全教育课教师,教研室挂靠在学校保卫部门,课程多由保卫部门工作人员或辅导员来承担,而这一部分教师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作支撑,甚至有些授课教师也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课程系统的专业培训,仅仅是依靠本身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照搬课本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可见一斑。不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往往出了问题就一味地安排辅导员担任“消防队员”去救火,得不偿失。

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整个课程应该是贯穿于大学四年中,但是很多高校将课程压缩至一学期内讲完,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安全教育每个阶段应该有每个阶段的内容,大一学生跟大四学生的关注重点肯定是不一样的。面对大一学生讲授毕业实习环节的安全事项,学生肯定听不进去,觉得离自己太远,无兴趣听,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另外,由于教材上的安全知识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逐一经历,例如火灾、地震等灾害,同时由于受学时、资金、设备和场地的局限性,不能进行实景演练。所以很多课程内容,只能是理论灌输和视频放映学习,缺乏实践运用。

3. 教育对象思想懈怠,学习过程心不在焉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安全教育课是非专业课程,而且以开卷形式考试,相对来说容易通过;同时安全教育课不会立马产生既得利益,不像专业课那样掌握了一门技能就马上可以运用,而且安全教育对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懈怠,但是鉴于上课的考勤又不得不去上课,给学生造成一种感觉,安全教育课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听又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去,不去又怕被老师点名,课堂上只能是心不在焉,表现为安全教育科上经常可以见到玩手机、打瞌睡、看闲书的同学,安全教育的目的一点也没有起到,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鉴于以上安全教育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本文从学校层面、师资配备和教学方式、内容三个方面入手,对安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 学校要加强安全教育课程重视的力度

近几年高校安全事件屡见报端,马加爵宿舍连环杀人案、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药家鑫撞人后刺人事件、南京市大学生传销案等等威胁大学生和校园安全的事件屡屡发生,涉及的面也越来越广泛,心理危机问题、交通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网络安全等形形色色的各类案件层出不穷,这与高校的安全教育密切相关。学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而不仅仅是停留喊口号上面,应该拿出实际行动,因为每次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处理费用要远远高于用作预防的费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安全教育课的资金投入,例如在讲授消防安全内容时,一般学校连基本的灭火设施演示都没有,更不用说让学生实际操作了,无钱购买用于演示的灭火器。以至于发生火灾时,宿舍楼道内明明有灭火器等消防设备,但是没有人会使用,导致无法及时控制火势的蔓延。另外从学校来讲,应该定期开展相应的消防演习、救灾防灾演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遇到重大灾害时懂得自救跟互救知识以及如何逃生,这部分资金投入是学校必不可少的开支,说大一点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投入。

2. 强化安全教育课程师资配备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教研室都是普遍采用挂靠的形式,挂靠在保卫部或者是学生工作部,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很多教职工本部门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研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对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在师资配备方面有两点考虑:一是在高校学生达到万人以上规模的,可以考虑设一到两名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逐步建立起安全教育教研室,从而加强安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落实学科带头人,通过专职人员带动学校的兼职安全教育教师。二是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培训力度,给有安全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做系统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重点加强任课教师的安全教育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专业化、专家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全教育教学、实践的效果。

3. 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前面所提到的两点,学校重视和加强师资的配备,不是安全教课的任课教师所能改变的,都必须经过“外力的作用”才得以达成,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就安全教育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如何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学有所用?如何使安全教育课程吸引人?以便于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意识,使其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最终确保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养成,在此主要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探索。endprint

(1)安全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探索

首先从教学方式来看,前面提到目前各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的教师基本是由保卫部门、学工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各学院、系部的辅导员兼职担任,这部分教师多为初入教学一线,有些人甚至是第一次站上讲台,没有多少教学工作经验,难以避免照本宣科和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经过前面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安全教育课中开展“互动式体验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互动式体验教学旨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获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师生的互动与学生的体验两个环节,先将学生按学号分为若干小组,每次课后将下一次上课内容大纲分配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分头搜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由该小组人员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给大家做分享交流,教师作最后的总结和重点内容的讲解;体验环节是学生让一组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出来,既调动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案例的印象,两个环节对任课教师教学经验的丰富与否都没有要求照样可以将学生吸引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而且任课教师也会增加相应的成就感。只是在两个环节的设置和把控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要对讲授章节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学生做好课前的指导,将自己的想法和要表达的内容通过学生本身表现出来,而且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贯穿于整个互动式体验教学中。

(2)安全教育内容的改革探索

安全教育课的教授内容对课程的发展建设至关重要,现在市面上普遍流行的安全教育教材内容太繁杂,基本上都在十三到十五章的内容,多是理论与意义,实用的东西不多。我们进行安全教育,其教育内容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和日常生活环境来确定,就近几学期授课内容的积累和总结,可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压缩为五个章节:人身和财产安全、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事件的应对、网络和信息安全、宿舍安全知识以及心理安全。这五个章节内容基本上涵盖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心理安全,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心理问题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都是由起初微小的心理压力或者是抑郁情绪,无法得到及时合理的排解,慢慢地积累而愈加严重,这一方面应该拿出较多的课时来进行讲解,同时像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没必要在教材里面出现,比如说饮食安全以及交通安全,在平时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都经常会提到,再将其拿到课堂上来讲,只能是毫无意义的凑课时数。另外,一定要增强课程的实践环节,像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应急处理,例如火灾可以利用临近报废期上可以使用的灭火器来进行实验演示,这样既不增加学校的教学成本投入,又可以将废物充分利用起来,同时可以联合学校医务室定期开展模拟演习,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包扎、止血方法。当然,所有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根据本地环境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商定,千万不可以照本宣科。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任重而道远,因为它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和谐校园的建设,意义不容忽视。改革创新安全教育课教学模式,突破现有安全教育课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社会实践能力,才真正完成了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职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思考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