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04-11 12:01史晓静关春燕王高频陶贵周
中成药 2014年5期
关键词:房性早搏神经症心血管

史晓静, 关春燕, 王高频, 陶贵周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辽宁 锦州 121001)

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史晓静, 关春燕, 王高频, 陶贵周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辽宁 锦州 121001)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对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100 例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0 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进行治疗, 对照组 50 例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 4 周两组的临床症状、 心律失常、 P波及 Q-T离散度的变化。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发作次数明显减少, P波及 Q-T离散度明显减小,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稳心颗粒能够明显改善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症状、 心律失常、 P波及 Q-T离散度, 改善其预后。

稳心颗粒;房性早搏;室性早搏;Q波离散度;P波离散度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种类型。该类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良性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最常见。可用β受体阻滞剂、普罗帕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这些药物长期应用都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旨在观察稳心颗粒能否有效地控制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症状及心律失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1 月—2013 年 1 月于我科就诊的伴有心律失常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选择标准结合内科学本科第七版教材[1]中诊断标准, 同时符合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第3 版 ( CCMD 3)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 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 共入组 100 例, 按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 稳心颗粒组 50例, 其中男 12 例、 女 38 例, 年龄 19 ~65 岁 (40.15 ± 11.20); 病程 1 个月 ~9 年 3 个月 (16.15 ±4.80) 月。

常规治疗组50 例, 其中男 16 例、 女34 例, 年龄20 ~68 岁 (42.05 ±13.20); 病程 1 个月 ~9 年 (15.25 ±5.35)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与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谷维素、百乐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 (山 东步长制药有限 公司, 国药准字 Z10950026) 9 g/次, 3 次/d, 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 4 周。 记录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心电图测 Pd 及 Q-Td 变化情况, 以及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等。

1.2.2 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记录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 24 h 及用药结束后 24 h 动态心电图的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作次数。

1.2.3 Pd 及 Q-Td 测量方法 Pd 的测定: 所有受试对象都在窦性心律、 在安静环境下,取平卧位, 同步记录 12 导联体表心电图 ( 纸速为 25 mm/s、 增益 10 mm/mv) , 固定人员在双盲条件下测量有关数据。取基线平稳、图形清晰的心动周期进行测量。以P波起点与等电位线交点为P波测量起点,其终点与等电位线交点为P波测量终点,每个导联测量3个窦性P波并取其均值,则为P波时限。找出十二导联中 P波最大时限 Pmax与 P波最小时限 Pmin。Pd=Pmax-Pmin。 Q-Td 的测定: 用最大的 Q-T间期减去最小的 Q-T间期为 Q-Td。 Q-T间期的测量从 ORS 波起点至 T波终点。T波终点的判定可用以下几个方法:①T波到等电位线或与 T-P段的交点; ②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③有U波存在时,取T波与U波交界的最低点。为排除心率的影响, 按 Bazzett公式计算校正 Q-Tcd, ( QTcd=Q-Td/R-R1/2)。 为避免误差, 所有 Q-Td 测量均由同一位医师完成。

1.2.4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症状为心悸、 胸闷、 失眠、乏力。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2.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 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计数资料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临床症状的影响 治疗后两组疗效评价情况, 见表1。 观察组总有效率 90%, 对照组总有效率 68%, 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2.2 对 P波及 Q-T离散度的影响 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 P波及 Q-T离散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治疗 4周后观察组患者 P波及 Q-T离散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降低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波离散度及 Q-T离散度的变化()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波离散度及 Q-T离散度的变化()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Pd/ms Q-Td/ms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 组 44.80 ±5.90 38.62 ±8.20*△ 70 ±16.80 62 ±8.70*△对照组45.00 ±6.60 43.00 ±7.70 68 ±11.50 66 ±10.60

2.3 对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的影响 研究开始时两组患者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作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 4 周后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 观察组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

表3 两组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 室性期前收缩(次/24 h)组别 房性期前收缩(次/24 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29 26 ±18*△ 36 ±17 18 ±8*△对照组48 ±28 42 ±20 34 ±19 29 ±11

3 讨论

心脏神经官能症主要是机体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调节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的功能活动受到干扰而出现的一组综合征, 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3], 患者常心悸、 胸闷、失眠、乏力,伴有脉搏加快或有早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4]。 其实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5], 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因素、性格和神经类型有关,神经类型常为抑郁、焦虑、忧愁型[6]。 当受到精神刺激等情绪应激时, 可导致交感激活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7]。 治疗上多以镇静、 调节神经紊乱及降低交感活性为主,但常因药物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因此,寻求疗效好且副作用少、长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是临床研究工作的重点之一[8]。

本研究证明,治疗后临床症状疗效为观察组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总有效率 68%, 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稳心颗粒包含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琥珀有镇静、安神、利尿等作用,从而改善心悸、胸闷等症状。更重要的是它克服了西药易引起心动过缓、血压降低等副反应, 患者耐受性好、 安全性高[9]。

Pd 是 Dilaveris等[10]于 1998 年首次提出的新的体表心电图指标,是心房内存在非均质电活动的标志,是产生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Pd 是指同步记录的 12 导联心电图中不同导联中测定的P波最大时限与P波最短时限间的差值。 当 Pd >40 ms时, 能够引发房性心律失常。 QTd 是指不同导联间 Q-T间期差异的程度, 代表心肌复极的不均匀性,若这种不均匀性持续增加,形成多性折返,可促发各种室性心律失常[11]。 此概念最早于 1985 年由 Campbell等提出[12], 1990 年 Day等首次证实 Q-Td 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稳心颗粒是我国第一个经膜片钳技术证明有多种离子通道作用的抗心律失常中药,类似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诀萘达隆[13]。 唐其柱等研究证实甘松提取物对兔心肌的 INa、 Ica-L、 Ito、 IK均有抑制作用, 这可改善心房及心室内不同部位非均质性电活动,从而减少房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14]。 在本 研究中, 经过稳心 颗粒治 疗后 4周, 观察组 Pd 及 Q-Td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0.05), 观察组 Pd 及 Q-Td 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经过稳心颗粒治疗后4周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 观察组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稳心颗粒能很好的降低 Pd及 Q-Td, 而更好改善心房及心室的电重构, 更有助于减少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综上,稳心颗粒可改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悸、乏力等症状,改善心肌电重构,减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的发生,从而改善其预后。

[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6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 版.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103-112.

[3] 谭晓晖,罗翊芝,刘杰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 2012, 23(3): 32-33.

[4] 李一代,刘克成.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1, 38(5): 943.

[5] 董艳华,王秀荣,朱连英.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谷维素治疗50 例心血管神经症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 6(1): 90-91.

[6] 王 玲,李崇勇,郭华贵,等.抗抑郁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心血管神经症对照研究[J].临床身心疾病杂志, 2008,14(2): 131-132.

[7] 张 博,刘 芳,冯 惠.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13):79-81.

[8] 万杏芬.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 2011, 8(2): 40.

[9] 杨永磊,刘锐锋.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机制及临床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9(12): 2784-2785.

[10] Dilaveris P E, Gialafos F J, Sideris SK, et al.Simple electrocardiongraphic markers for the predietion of paroxysmal idiopathic artial fibrillation[ J] .Am Heart J Cardiol, 1998, 135(5): 733-734.

[11] 卢林帆.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12): 34-35.

[12] Campbel l RWF, Gardiner P, Amos P A, et al.Measurement of the QT interval[ J] .EurHeart, 1985, 6 ( SUPPLD) :81-84.

[13] 杜以梅, 廖玉华.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的新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6(3) : 161-162.

[14] 王 智, 刘冬梅.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 26 (9):626-627.

R287

: B

: 1001-1528(2014)05-1108-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4.05.056

2013-05-12

史晓 静 ( 1973—) , 女, 博 士 生, 主 治 医 生, 研 究 方 向: 心 律 失 常 的 诊 断 与 治 疗。 Tel: 13941622062, E-mail: shixiaojing3000@163.com

猜你喜欢
房性早搏神经症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的临床疗效观察
房性早搏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分析
用卡伦·霍妮的成熟理论分析希斯克利夫的神经症人格
精神科医院门诊患者SCL—90测验结果的性别差异性研究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