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4-04-11 02:10吕巧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卡铂注射用百分比

吕巧妹

(丹东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吕巧妹

(丹东市中心医院肿瘤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观察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CR 1例,PR 10例,SD 8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为4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无论从发病还是死亡病例来看,肺癌均是全球首位的癌症[1],肺癌中只有20%有手术治疗的机会[2]。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原有紫杉醇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早应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已取得很好的疗效,近几年来,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上,取得良好疗效,现就本科2011年10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情况,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非小细胞肺癌晚期Ⅲ、Ⅳ期患者,部分患者已有颈部淋巴结,骨或其他脏器转移,年龄在39~71岁,平均年龄为52岁,大多患者者接受多西紫杉醇+顺铂、紫杉醇+卡铂等方案化疗。病理类型:17为腺癌,5例为鳞癌,1例为混合癌,2例为大细胞癌,所有患者治疗前行血液分析、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均为正常,心电图检查等均为正常。

1.2 药物来源

注射用白蛋白紫杉醇:美国阿博利斯生物科学公司生产,100毫克/瓶。卡铂注射液:齐鲁制药,50 g/10mL。

1.3 化疗方案

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2,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d1,每21 d为1个疗程;卡铂AUC 5,d2,静点。

1.4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RECIST1.1标准分为疾病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情稳定(SD)、病情进展(PD)。以CR+PR统计有效率(RR)。不良反应按WHO标准分为0~Ⅳ级。

2 结 果

2.1 疗效:25例患者均可以评价疗效,每例至少完成2个周期,其中CR 1例,PR 10例,SD 8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为44%。

2.2 不良反应:本组患者经3个周期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17例)及周围神经毒性(15例),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下降,16例出现Ⅰ~Ⅱ度骨髓抑制,1例出现Ⅲ度骨髓抑制,经G-CSF治疗后均能够继续接受化疗;周围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手足末端麻木、骨关节疼痛及肌肉酸痛。其余如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升高等不良反应少见,经积极治疗后均能够好转。

3 讨 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美国阿博利斯公司研发的一种全新的纳米微粒紫杉醇、是紫杉醇与人血白蛋白经高压振动技术制成冻干粉剂。目前已在30多个国家地区上市,2009年进入中国,较传统紫杉醇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具有以下优点:①利用白蛋白的特性通过受体介导的途径帮助紫杉醇直接分布于肿瘤细胞,增加了肿瘤间质中的紫杉醇浓度,提高了抗肿瘤活性。②给药方便,用药前不需要预防过敏反应的预处理治疗[3],输注的时间短,与紫杉醇的3 h相比,该药物仅需30 min输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细胞毒类抗肿瘤药,是由一个个的白蛋白结合紫杉醇纳米微粒构成,这些微粒只有人体红细胞的1/100大小,外层被白蛋白包裹,内核为不溶于水的细胞毒药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纳米微粒通过SPARC蛋白吸附在肿瘤细胞上,并最终进入肿瘤细胞,释放出细胞毒药物,杀死肿瘤细胞,达到治疗目的。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紫杉醇制剂,由于它不含有可导致过敏反应的助溶剂,在给药前无需预处理,并能安全的提高紫杉醇的给药剂量,与普通紫杉醇注射相比,具有明显增加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的优势[4-9]。2012年ASCO上,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与溶剂型紫杉醇+卡铂治疗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Ⅱ期临床研究,显示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疗效上的优越性,总有效率33%高于溶剂型紫杉醇+卡铂治疗的总有效率25%(P<0.001)。本研究共入组25例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其中CR 1例,PR 10例,SD 8例,PD 6例,总有效率(CR+PR)为44%,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疗效。与传统型紫杉醇联合卡铂相比较,治疗中患者主要的不良反应为依然为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毒性,但程度轻,患者的骨髓抑制主要以Ⅰ~Ⅱ度为主,Ⅲ~Ⅳ度骨髓抑制很少见,仅1例,经G-CSF治疗后恢复正常;周围神经毒性以骨关节疼痛、手足末端麻木及肌肉酸痛为主,其他的诸如肝功受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能够好转。该组中无1例过敏反应。较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骨髓抑制及外周神经毒性程度轻,时间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较传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相比较,体现出明显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良好的前景。

[1]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64.

[2] Ricc I,Antonuzzo A,Calli L,et al.Gemcitabine mon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J].Lung Cancer,2000,27(2):75-80.

[3] 滕小玉,管忠震,姚志文,等.晚期实体瘤患者对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悬的临床耐受研究[J].癌症, 2004,23(11s):1431-1436.

[4] Schnitxer JE,Oh P.Antibodies to SPARC inhibit albumin bindingtoSPARC,gp60,and microvascular endothelium[J].Am J Physiol, 1992,263(6 Pt 2): H1872-H1879.

[5] Rempel SA,Ge S,Gutierrez JA.SPARC: A potential diagnostic markerof invasive meningiomas[J].Clin Cancer Res,1999,5(2): 237-242.

[6] Porter PL,Sage EH,Lame TF,et al.Distribution of SPARC in nor mal and neoplastic human tissue[J].J Histochern Cytochern,1995, 43(8):79-88.

[7] Desai N,Trieu V,Yao ZW,et al.Increased antitumor activity,in tratumor paclitaxel concentrations,and endothelial cell transport ofcremophor-free,albumin-bound paclitaxel,ABI-007,compared withcremophor-based paclitaxel[J].Clin Cancer Res,2006,12(4): 1317.

[8] John TA,Vogel SM,Tiruppathi C,et al.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l bumin uptake and transport in the rat microvessel endothelialmonolayer[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3,284(1): L187-195.

[9] Porter PL,Sage EH,Lane TF,et al.Distribution of SPARC in normaland neoplastic human tissue[J].J Histochem Cytochem,1995,43 (8):791-800.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CT和白细胞分类百分比结果比较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CT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比较

1.2 仪器和试剂

使用贝克曼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和其配套的试剂。使用bioMerieux生产的mini VIDAS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和降钙素原的试剂盒。

1.3 方法

抽取受试者静脉血液2 mL置于EDTA-K2的真空抗凝试管中,轻缓地摇匀后立刻送检。对所有血样进行全血细胞分析检测试验,使用贝克曼COULTER 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测定血样中的白细胞分类计数和百分比。再抽取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液3 mL置于真空的肝素抗凝试管中,然后对血样进行离心处理,离心机设定为3000 r/min,离心15 min后取血样的上清液200 μL,然后将其加入降钙素原检测的反应板中。使用双抗夹心法测定降钙素原的含量,30 min后读取检测结果。同时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胸片和痰培养的细菌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9.0进行处理,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显著。

2 结 果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PCT含量、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各项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PCT含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各项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 论

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一种新型的炎性因子,由116个氨基酸组成,属于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PCT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含量<0.5 ng/mL,当人体遭受严重的感染时PCT的浓度会快速升高[2]。研究报道血清中的PCT可能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肺部。研究人员还发现当人体遭受全身性的感染时,血清PCT浓度的升高要早于其他人体内的炎性因子,一般而言在感染后的2 h左右就可以检测到PCT,而其浓度在6 h左右的时候升高最快,在8~12 h后其浓度会超过正常水平,在8~24 h的时候可以持续地维持高浓度的水平。也有研究揭示PCT在人体内的浓度和人体遭受感染的程度和人体的转归有紧密的联系。

我们选取70例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诊断都有湿性啰音、肺实变体征、脓性痰等症状,88%的患者胸部X线片检测结果显示有斑片状、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的病变,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因此在影像学上属于肺部感染的范畴[3,4]。患者的PCT含量、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各项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类计数各项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说明PCT的水平可以反映肺部细菌和病毒类感染,因此可以使用PCT的定量检测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补充依据。

参考文献

[1] 耿洁,张琦.定量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对肺部感染患者的诊断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210-2212.

[2] 常婷婷,王翎,潘旭东,等.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091-2093.

[3] 唐讯波,冯佩仪.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及预后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5 (13):23-24.

[4] 李剑鸿.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2):4863-4864.

R734.2

B

1671-8194(2014)11-0151-02

猜你喜欢
卡铂注射用百分比
低级别胶质瘤患儿卡铂化疗引发超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治疗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卡铂致过敏性休克1例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伊立替康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