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地尔硫针剂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2014-04-11 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针剂稳定型心绞痛

董 智 陈 雷

(吉林省和龙市中医院,吉林 和龙 133500)

董 智 陈 雷

(吉林省和龙市中医院,吉林 和龙 133500)

目的对地尔硫针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各38例,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地尔硫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应用地尔硫针剂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地尔硫针剂;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症;安全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心内科疾病,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其发病率不断增高[1]。该病可由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升高诱发[2],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迅速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3]。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治疗目的是对患者心绞痛发作予以快速控制,促使心肌缺血现象得到缓解,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现阶段,不稳定型心绞痛常用治疗方法为硝酸酯类药物静脉滴注治疗,但这一方法对于部分患者无法达到明显疗效,或易导致患者出现耐药性。近年来,地尔硫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多见。为对地尔硫针剂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笔者选取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类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地尔硫针剂静脉滴注治疗,其中观察组疗效显著,现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其中男41例,女35例,患者年龄为57~74岁,平均年龄为(63.4±2.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所制标准进行分型:静息型心绞痛10例,梗死后心绞痛10例,初发劳累型心绞痛17例,变异型心绞痛11例,恶化劳累型心绞痛38例;患者合并症为:高脂血症14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2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排除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硝酸甘油类药物治疗,给予患者10 mg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接受地尔硫针剂静脉滴注治疗,给予正发作心绞痛患者地尔硫注射液(由山东方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70254)静脉注射治疗,首次给药剂量为10 mg,给药时将之稀释到10 mL后于5 min内完成推注,之后将50 mg地尔硫稀释到50 mL,以3 mg/h速度进行静脉持续滴注;对于心绞痛未发作患者直接进行地尔硫静脉持续滴注。若患者在输液时出现心绞痛发作症状,经5 min观察后,若患者症状未见缓解,则将给药剂量增加3 mg/h(最高剂量应低于12 mg/h),直至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并维持这一剂量48 h,之后给予患者地尔硫口服。若患者在给药剂量为12 mg/h时,经20 min给药症状仍时有发作或未见缓解,则可判定治疗无效。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需将β阻滞剂及其他钙拮抗剂停用,可根据病情应用降脂药物、肝素及阿司匹林。

1.3 疗效判定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判定并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显效:经48 h治疗后患者发作次数有80%以上减少或疼痛完全消失;有效:经48 h治疗后患者发作次数有一定减少或疼痛明显改善;无效:经48 h治疗后患者疼痛未见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二者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对比可知,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其中低血压4例,经停药或减少给药剂量后症状得到缓解,头痛4例,在服用止痛药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其中严重低血压1例,将给药剂量减少后恢复正常,窦性心动过缓1例,将静脉滴注速度减慢后恢复正常。对比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症状时病情变化较快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发器质性狭窄后,斑块发生出血、破裂或冠状动脉痉挛现象,其临床表现类似于劳力型心绞痛,但强度更大,疼痛持续时间有时可达30 min[4]。若患者得到强有效治疗,则可促使临床症状快速缓解,病情朝稳定性心绞痛发作,从而有效改善预后;若治疗不及时,则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

[1] 陈玲.地尔硫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32-133.

[2] 王俊谊,颜程光.地尔硫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顽固性高血压[J].基层医学论坛(B版),2007,11(12):1059-1060.

[3] 韩玉刚,王猛.冠心宁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7):62-63.

[4] 张学军.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治疗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3, 17(8):991-992.

[5] 邱炜炜.地尔硫革持续静脉泵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8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1):187-188.

R541.4

B

1671-8194(2014)11-0170-02

猜你喜欢
针剂稳定型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浅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蒙医诊治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单针剂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婴儿12月龄接种加强剂量疫苗后的免疫原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2011年至2012年医院抗肿瘤药物针剂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