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观察

2014-04-11 02:10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有效率

刘 京

(鹤壁市人民医院南院区肿瘤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原发性肝癌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观察

刘 京

(鹤壁市人民医院南院区肿瘤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目的总结分析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PHG(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TACE(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联合3D-CRT(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对照组仅单纯给予TACE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6.67%,差异显著(χ2=17.1429,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生存率3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5.4545,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2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PHG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原发性肝癌;动脉化疗栓塞;三维适形放疗;临床疗效

PHG(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及健康。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60多万,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是肝癌高发地区,我国新发肝癌人数占全球人数一半以上。我国发病率高的原因在于我国乙型肝炎患者多,丙型肝炎的发病率近年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肝癌多在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慢性肝炎后肝硬化的基础上产生[2]。临床收治的肝癌患者多数处于中晚期,此时手术治疗难度大,且疗效显著低于早期肝癌患者。目前,中晚期PHG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是TACE联合3D-CRT。现将我院收治的PHG患者运用TACE联合3D-CRT治疗的情况详细报道如下。

表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5~78岁,平均(46.8±1.2)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5~75岁,平均(46.5±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彩色超声(或MRI、CT)检查、甲胎蛋白(升高400 ng/mL以上)等指标确诊。入选标准:①符合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②肝功能无明显异常;③无TACE、3D-CRT治疗禁忌证;④肿瘤直径<10 cm,无转移;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患者知情同意。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治疗,选用Seldingers法穿刺股动脉,将肝动脉插管直至肝总动脉或分支实施动脉造影,联合注入DDP(顺铂)60 mg、5-Fu(氟尿嘧啶)750~1000 mg、EPI(表柔比星)40 mg,再将5~20 mL阿霉素和超液态碘混合液注入栓塞肿瘤血管,间隔1个月之后进行第2次,共治疗2次。②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方法进行TACE治疗后2周进行1次3D-CRT治疗,定位前要求患者禁食6 h以上,取患者仰卧位,在负压真空成型术下立体定位,做好皮肤标记并记录对应的体模、体架位置。再应用螺旋CT扫描并传输数据至TPS工作站,最后根据肿瘤大小、形状、脏器运动的幅度、定位误差、生物学行为等设计CTV(临床靶体积)及PTV(计划靶体积)的DVH(剂量-体积直方图),从而调整照射野的方向及权重,最终建立三维图像。一般建立5~6个照射野,2周后再进行1次TACE治疗。

1.3 疗效评价

所有患者随诊观察1个月,记录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定期随访1年。近期临床疗效评价采用WHO肿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总有效率=CR+PR[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CR 8例、PR 16例、NC 3例、PD 3例,总有效率80.00%,对照组CR 2例、PR 6例、NC 12例、PD 10例,总有效率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26.67%,差异显著(χ2=17.1429,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比较

观察组1年内生存18例(60.00%),对照组1年内生存9例(3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5.4545,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3例发生恶心,2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白细胞下降,总不良反应率为20.00%(6/30)。对照组患者中2例发生恶心,2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白细胞下降,1例发生肝功能不全,总不良反应率为20.00%(6/30)。两组不良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原发性肝癌按病理学分型可分为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及混合型肝癌[4]。在我国,该病的主要类型是肝细胞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早期肝癌患者常常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即使有些症状,如右上腹不适、腹胀、乏力等,也往往是肝硬化而非肝癌本身的症状。等到出现腹部摸得到的肿块、疼痛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而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5]。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手术、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药物治疗等。其中介入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注入肝脏,直接作用于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而药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和化疗[6]。肝癌的治疗往往牵涉到肝脏基础病变和肿瘤两方面,需要协同考虑。治疗方案要求因人而异,绝不能一种模式、一概而论。此外,中医药治疗对于减轻痛苦、提高免疫功能、增强自身的抗肿瘤能力、改善症状等有一定作用[7]。对于晚期不宜手术的PHG患者首选TACE治疗,但治疗后常因肿瘤细胞残留而出现癌细胞继续增值、复发,因此说,单一性的TACE治疗效果欠佳。而3D-CRT技术通过中心照射技术进行多束、多方位照射,聚焦靶区,让剂量分布与靶区形状一致,能达到强化放疗效果的目的[8]。研究者们发现TACE与3D-CRT联合治疗PHG能提高疗效,有利于清除残存的癌细胞。本组实验也表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且观察组1年生存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效果较好,且疗效优于单独介入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1] 上官泽林.腹腔镜与微波消融联合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2):487-488.

[2] 吕明磊,刘琴.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肝损伤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7):125-126.

[3] 何汉平,黄志勇,郭友全,等.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4):724-726.

[4] Park MK,Gwak GY,Lim do H,et al.The efficacy of combined transarterial chemoembo- lization and 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main portal vein thrombosis[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10,57(101):801-806.

[5] 李刚,刘良忠,熊德明,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鸦胆子油乳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238-243.

[6] 王银华,赵丽华,孟岩.介入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5):345-348.

[7] 蒋扬.原发性肝癌的外科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 35-36.

[8] 胡光伟.不同介入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5):42-43.

R735.7

B

1671-8194(2014)11-0254-02

猜你喜欢
原发性肝癌有效率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