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析探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

2014-04-11 18:46罗孝军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技能

本文探讨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的设置及其对我国体育教学带来的启示。利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与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归纳分析。主要结论:国外体育课程标准主要呈现出体育与健康合一模式、体育与健康分设模式、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分设模式三种;国外体育课程的共性特征在于: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重视运动习惯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强调培养学生运动参与和提高运动技能,注重以学习领域划分课程和积极倡导户外运动。建议充分吸取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体育新课程全国性顺利实施与深入发展。

国外体育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 课程评价

2012年秋季新学期,新版(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启用。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也由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最新版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1]。此标准自2001年起,经过起草、试验、修订与颁布实施,到全国推广实行,已有十余年时间。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体育新课程改革让一线体育教师们深刻地认识了新课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但是面对全国上下的多学科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体育教师们在贯彻落实这种来自国外的先进课程理论时仍然一脸茫然,面对新鲜事物不知何去何从。为了全面理解体育新课程,有必要对国外典型国家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找出其共性特点,以促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一、国外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解读

1.体育与健康课程合一化模式

在课程名称上将体育与健康合二为一,统一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加拿大安大略省、新西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等[2]地区和国家。新西兰将健康和身体发展、运动概念与技能、与其他人的关系、健康团体和环境等作为学习领域内容;加拿大则将健康的生活、基本运动技能和积极的参与列入1~8年级的学习内容,将身体活动、积极生活、健康生活、生活技能列为9~10年级的学习领域;日本[3]也将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合在一起设为一门课程,小学称为体育课,中学则称之为保健体育课。日本学生在小学1~2年级主要学习基本运动和各种游戏,在3~4年级主要是学习基本运动、游戏、器械运动、游泳、舞蹈和保健,5~6年级以身体锻炼、器械运动、田径运动、游泳、球类运动、舞蹈和保健学习为主。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分为体育学习领域和保健学习领域两个部分,体育学习领域将日本武术贯穿整个初高中阶段,在保健学习领域,将身心机能发展、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伤害事故的防范处理、社会生活与健康罗列其中,充分体现出运动与健康的重要性与关联性。

2.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分设模式

将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分别设为独立课程的主要有英国、美国等国家。其中,英国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将游戏、舞蹈、游泳、体操与竞赛等一些富有冒险精神的活动内容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责任感,培养学生建立健康与安全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内容。美国的学校课程标准不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是由各个州根据自己的现实需要实行自己制定的形式。例如,美国加州的中小学体育课程注重学生多种运动技术和运动休闲技能的发展,提高学生对运动和人的身体的理解与认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全面认识,力求通过学校体育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自信心与自我价值感,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等;而健康教育课程则强调学生对健康的重视和责任感,充分认识与理解个人生长和发展的过程,建立健康观念等。

3.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课程分设模式

俄罗斯将体育课程与生命安全课程进行分设,列为两门基础性课程。其中体育课程内容包括了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卫生、饮食、意志与道德品质发展、健康生活方式、心理与自我的调节方法等;生命安全课程是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将普通学校、中专学校及职业学校的《青年应征训练》废除之后所设立的,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包括了生产安全、自然灾害、交通安全事故等的预防与处理。

虽然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分别设立成两门课,但是俄罗斯的学校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个人体育运动的基础方面得到了具体体现。在小学(1~4年级)、初中(5~9年级)、高中(10~11年级)不同阶段,均从知识、运动技能与技巧、身体训练三个方面,从基本原理、体育课程知识、教学评价三个部分对方案进行全面阐述。课程明确指出“体育运动的基础,是指学生体育需要、动机、知识、健康和运动能力的最佳水平,以及身体、身体基本活动、体育健身和竞技运动能力的正常发展”[4]。

二、国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共性特征

1.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是课程的目标和内容

突出健康与人的身心协调发展是国外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对于健康的定义和内容涵盖也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探讨和独立的个体层面。美国强调体育课程中的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加拿大安大略省提出健康的生活。另外,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美国在《体育保健教科书》中选编了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保健学、营养学、力学等知识,很好地将运动与健康有机结合,通过体育运动促进了健康。

将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核心,充分反映出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体育回归自然,体现体育的自然属性,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体育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表现。将健康与人的身心发展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核心内容不仅仅是对体育社会化作用的一种呈现,充分展示体育服务于人的教育理念,也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完美诠释。

2.重视运动习惯与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日本开设了体育选项课,激发广大学生的运动热情;美国则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下足功夫,将一些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如步行、自行车、游泳及改良后的竞技运动项目纳入课程教学中。通过将项目的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兴趣,再结合教学生活情境的创设,强调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的联系,使学生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知识与技能。endprint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逐渐回归于生活,体育教育也将课程理念转向运动习惯的培养与回归生活的体育态度的养成,因此,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多元化等等都进行了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在运动项目设置上开始采用选项制教学,最大范围内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运动习惯的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体育学习与课外业余生活充分衔接起来,促进课堂内外体育教学的一体化,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积极生活态度、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作用。

3.强调培养学生运动参与,提高运动技能

各国在体育课程的开设上均注重学习方式的灵活自主,充分发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美国纽约州的体育课程规定7~12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大纲内容之中选择一项或两项运动项目作为自己的学习内容为终身运动奠定基础。英国体育课程则将学习内容分为知识、技能与理解,以及学习的广度两部分,每一个部分分为四个关键的阶段,每一个阶段包含着各种各样丰富的内容,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选择学习内容。各国通过设置激励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达到促进健康发展的体能水平,英国提出“获得、发展、选择与应用技能”,加拿大则提出获得“终身运动的基本技能”。

身体参与与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教学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运动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学受众面和深化层次得到最大化,是为了体育教学的受益面得到普及。参与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前提基础,只有充分参与才能提高体育教学的群体学习质量,也才能把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深深根植于每一位学生的脑海,才能把学生运动兴趣完整地与运动项目选项制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按学习领域划分课程,积极倡导户外运动

按照学习领域划分课程是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全是以学习领域来划分体育内容,美国是以运动知识与技能、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来划分;加拿大安大略省则分别按(1~8年级)身体活动、健康生活、基本运动技能和(9~10年级)身体活动、积极生活、健康生活、生活技能来划分;新西兰则按身体发展、健康、与他人关系、运动参与与技能和环境等领域来划分。将户外运动列入课程内容也是国外体育课程的内容特色,这充分实现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生活化,锻炼了学生的生活技能,虽然各国将学习领域分成了多个板块,但是每一个板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都是为实现课程整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学习领域划分课程要充分体现出体育对学生个体身体发展的关照,还要体现体育运动在促进学生社会化层面的积极作用,因为,体育是一种突破传统有限教学空间、实施灵活教学、师生互动频繁的教学过程。体育运动所突破的是将体育教学的范围空间由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延伸至户外,延伸到大自然中,让教学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追求娱乐休闲和亲近自然的生活需求。因而,将新型学校体育课程重新进行整合与细分,体现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还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参与与提高、心理健康、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还要充分展现出体育与环境的高度融合,充分展现出体育生态文明,展现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展示出体育对促进现代人的社会化发展的作用效果。

四、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启示

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体育课程改革坚持从人的发展出发,注重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从体育的本质属性出发对体育课程的实践体现。美、英、澳、加、日等国外体育课程均从学生的现实需求出发,突出健康学习、健康生活、健康人际关系与健康环境等多维健康发展,通过实施生活化的体育课程项目引入和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选择权利,将人的发展和健康促进有机地融入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中,这些先进的经验和实践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制定体育课程目标时,既要注重学生体能与运动技能的提高,还要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运动习惯与人生态度等。受到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体育新课程的改革从课程理念、课程功能、课程目标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体育新课程改变以往的以单一化的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的学习目标,转而强调学习的态度、情感与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在美、英、日等国的体育课程标准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体育新课程的全面推进中,在设立教学目标时,要将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与情感、体育价值观等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促发展、增健康”的多维目标体系。

突出教学内容的指导性与选择性,倡导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与多元性。体育新课程改革虽然历经了十年多的时间征程,但是在全国推广实施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要求与设置上摆脱传统的教学大纲设置要求,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统一要求,这就给予了教师足够的选择权,也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借鉴国外的科学做法,处理好体育与健康的相互关系,将运动项目与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机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灵活性与弹性。在教学评价中要倡导以发展促评价,打破终结性评价的传统,有效发挥动态评价与过程评价效果,实行多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相结合的模式。

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制管理与有效衔接,体现出统一要求与多样化发展,发挥学校与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课程管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课程管理方式,全面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不断增强课程的适应性,激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校与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加大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促进学校校本教材的自主性、创新性与特色性。美国加州、加拿大安大略省等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开发管理上建立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实施提供了良好借鉴。

————————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郭洪波.国外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标准)的比较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3] 张俊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新课改的回顾与展望.体育学刊,2011(5).

[4] 唐宏贵.俄罗斯中小学体育课程暂行国家教育标准.中国学校体育,2004(5)

[5] 杨文轩.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的思考.体育学刊,2011(5).

[6]文烨.国外教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12(24).

[作者:罗孝军(1970-),男,四川自贡人,重庆文理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王 颖】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技能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画唇技能轻松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