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学英语探究式教学五大误区

2014-04-11 18:49杨丹丹邱耀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误区教学方式探究

杨丹丹+邱耀德

本文针对在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某些小学英语教师对于探究式教学理解存在的五大误区的特点、成因进行了剖析,并且以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例为基础探讨了走出误区的对策,希望能为广大英语教师或者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小学英语;探究式教学;误区剖析;对策探讨

探究式教学可以追溯到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其后,西方的教育专家和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又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萨奇曼的探究式训练模式、蒙克和奥斯本的融合模式等。2008年,Joel E.Bass etc.还出版了《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系统地介绍了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和实例。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和实验热潮。然而,对于探究式教学的研究大都局限于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缺乏英语教学,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笔者经过对北京市的50名英语教师(来自10所小学)进行了10次集体访谈研究后,发现很多教师片面地理解探究式教学因而形成了认识和实践方面的误区,本文针对这典型的五大误区进行了剖析并以教学中的具体实例提出了走出误区的应对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1.概念: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运用探究式学习理念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品质和创新意识。

2.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本身决定的,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与解释。由于每个人原有的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理解也会不同。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这一认知过程常常是通过参与共同体的社会互动而完成的。”

二、探究的类型

综合Staver,J.R & Bay,M.(1987)和Dennis Goodrum & Amelia Druhan(2010)的分类方法,笔者将探究式教学形式分为封闭式探究、结构式探究、指导式探究和开放式探究。

表一 探究式教学形式

如表一所示,在封闭式探究中,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从提出问题、设计探究方法,到给出答案都由教师负责决定”(Dennis Goodrum & Amelia Druhan,2010,p.16),而学生只是按照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实施旨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尽管它并不是严格意思上的探究式教学,但是对于探究式教学非常陌生的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适合并且有帮助的,因此这种探究形式适用于从事探究式学习的初学者。

在结构式探究活动中,“学生获得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必需的材料,但是没有给出预期的结果,学生需要从得到的数据中发现联系,归纳出结果”(Staver,J.R & Bay,M.,1987)。这是封闭式探究的下一阶段,使探究式活动在严格意义上向开放式探究更迈进了一步。

指导式探究,是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形式。学生除了探究后要给出问题的答案外,在探究前,“学生还要设计好解决教师所提出的探究问题的方法”(Staver,J.R & Bay,M.,1987)。作为结构式探究的下一阶段,指导式探究在较长时间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探究方式,因为它不仅比开放式探究更容易被学生掌握,而且和其他两种探究相比,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批判式思维以及使其更易于养成探究习惯。

开放式探究,是“最接近于模仿真正的科学家的探究行为”(Staver,J.R & Bay,M.,1987)的探究形式。在此种探究活动中,除了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完成之外,提出探究问题、设计探究方法以及收集数据的方式和得出结论或回答问题由学生来负责。开放式探究适用于课堂时间充足、探究问题难度较低的情况(还要注意探究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因为太过简单的问题没有探究价值),适用于有着很好的知识基础并且经过长期的探究式学习培训、对于探究式学习非常熟悉的学生。由于此种探究对于小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它只适合于探究的最后阶段并且适用于相对比较简单的探究问题或者鼓励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后使用。

三、误区剖析及对策建议

1.误区一“探究式教学只适合于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小学生或者是初中及其以上的学生。”

(1)误区剖析

英语教师中存在这样一种观点,“成绩好的,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学生适合探究式教学,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使用探究式教学”。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源是由于探究式教学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词汇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现状、所教授的内容的特点以及灵活掌控好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才能顺利进行。诚然,对于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实施探究式教学可能会更顺利,阻力会相对小些,但这并不意味着成绩差,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不能接受探究式教学。斯滕伯格的“三维智力”理论“使我们看到人可以变得更加聪慧,而且学校可以(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我们不再认为学习者有固定的语言能力,每个人在适当的教学指导下都能够获得成功”(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1997,p.20)。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法,逐渐地将学生从传统教学过渡到探究式教学。

(2)对策建议:循序渐进地完成传统教学向探究式教学的过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单词的探究开始,从封闭式探究和结构式探究逐步过渡到开放式探究,循序渐进地将传统教学过渡到探究式教学。比如,在学习新概念一Lesson 115的词汇(anyone,knock,everything,quiet,impossible,invite,anything,nothing,lemonade,joke)时,由于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封闭式和结构式探究练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探究式学习方法,教师便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将这些词分组以便于记忆,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有的学生按照词性将单词分为三组,代词、名称和动词,还有的学生按照发音结合字形将单词进行分组,如将joke,invite,anyone,lemonade,impossible归入一组,因为都含有不发音的“e”,将everything,anything,nothing归为另一组,因为都含有“thing”,其余的为第三组。而且有的同学还进一步提出将含有“thing”的单词进行拆分记忆。经过拆分后,这些单词的意思也就很容易记忆了,如every与thing是“每一”与“事情”结合,即“一切”。等到学生理解了词汇探究并且有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以后,再把探究式教学一步步引入阅读、听说和语法课堂中去。这样,通过每堂课的渗透,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逐步对探究式教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探究的火花逐渐燃起,只要教师对学生有耐心和信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探究式教学(指导式探究),甚至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对于比较容易的探究问题对学生采用开放式探究教学都是完全可能的。endprint

2.误区二“很难有效地评估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1)误区剖析

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很难找到有效的评估探究式教学效果的手段”。产生这种想法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老师往往比较注重以终结性或阶段性考试成绩作为评估教学效果的标准。因此当使用了探究式教学,和未使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相比,学生考试分数的提高却不是很明显时,教师便认为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不好。但是学生的成绩提高不明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⑴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而且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⑵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反馈评估,就会贻误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时机。因此,如果长时间内,学生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很可能是由于某些探究式教学的方法有待提高,比如说未进行及时地评估和反馈等。除此之外,评估的方式也不应该仅仅从期末考试成绩来衡量,“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成绩的评估应该是持续的和累积的(形成性的)而不仅仅是总结性功能”,“定期的,有针对性的评估(嵌入式评估)”,以及课堂上的及时反馈都非常重要,因为“学习环节的评估阶段能够提醒我们及时地去选择最适合的工具来衡量学生理解了什么以及能够做什么,从而调整教学或者加入适合的干预去纠正学生的误解”[4]。

(2)对策建议:及时进行多元化点拨评估

应该及时进行多元化点拨评估,而不能仅仅依靠考试,也不必仅仅依靠老师自己,应该将更多的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做最后的点评和总结。评估和点拨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每组四人最佳)进行互评和纠错,也可以小组展示,全班集体交流评估修正,教师点评和总结的形式或者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在小学五年级英语《新起点》教材的第三单元讲授形容词或副词的最高级时,教师首先呈现了一些带有最高级形式的形容词和副词,tallest,nicest,shortest,biggest,funniest,fattest,largest,and happiest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探求最高级的变法。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学生基本上找出了最高级的变化规律。“一般情况下,直接加est,如tallest,shortest;以不发音e结尾的,去e加est,如largest,nicest;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把y变i加est。”但是学生往往发现规律后,把规律到处使用,以致产生如goodest,baddest,importantest或most importantest此类错误,这时一定要及时评估学生的探究式尝试,并进行点拨,由于语法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比较适合采取多种评估相结合的形式。比如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每组四人最佳)互评和纠错,这时老师要做好巡视工作,让出现典型性错误的小组进行展示,全班集体合作交流,最后教师再做最后的点拨和总结,让他们领会到规律不是万能的,万事万物都会出现特例,避免学生死学知识,生搬硬套规律。但是要特别注意到,教师在点拨时尽量不要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内容,要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思考,并最终找到答案。

3.误区三“探究式教学等同于活动教学。”

(1)误区剖析

绝大多数的探究式教学都是围绕活动的形式展开的,教育部制订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提出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于是部分英语教师便片面地认为,“活动教学就是探究式教学。我们小学一直所从事的教学活动都可以称之为探究式教学。”诚然,活动课和探究式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和结合点。几乎所有的探究式教学都是以活动为载体的,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活动教学都是探究式教学。关键是看该活动是否以探究形式展开的,那种事先告诉学生回答什么问题,活动中应该使用什么实物和材料,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主要由教师给出详细答案的方式或者着重启发的方式都不是探究式教学,因为自始至终,“学生只是把教师的思维过程、把知识的发现过程当成一种静态的‘知识从教师那里‘认同过来,没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7],这种形式的活动教学虽然也符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不利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以及探究式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只有“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策略和实施学习过程”[7],在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自己的理解的活动才是探究式学习。

(2)对策建议:将活动教学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紧密结合

我们可以在活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自主探究,使活动教学与探究式教学真正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shopping”购物单元(小学五年级英语《新起点》教材的第五单元),老师首先拿钢笔示范好如何买东西,然后让学生按照同样的方式和英语语言来进行购物活动,就不是探究式教学。此时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经历进行小组讨论如何用英语语言购物,然后进行组间点评,再由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后,学生又可以按照规范的语言,尝试其他购物场景下,如何运用所学语言,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更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和交际口语能力的提高。

4.误区四“实行探究式教学活动就应该不要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自己探究,老师不要参与。”

(1)误区剖析

由于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些英语教师非常推崇探究式教学,却由于理解的偏差,陷入了另一个误区“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活动时,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一定不要参与其中”。“虽然探究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但是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还需要巧妙引导”[6]和反馈,从而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那种忽视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的观点,会导致学生探究毫无目的性,课堂的有限的时间大量浪费,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很难得到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也要适当发挥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endprint

(2)对策建议: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发挥好点拨和指导作用。如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通过游戏、歌曲、图片、多媒体、小故事等有趣、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并且易于挖掘出本课主题的情景,让学生迅速捕捉出本课主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筛选。简单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直接回答,难度过大的先搁置,等到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探究,只有那些与原有知识有关,并且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密切,经过学生的努力探究可以达到建构新的教学目标的问题,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的内容。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一个或二个就可以了。教师突出探究问题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对每个组做好巡查,以便发现问题或探究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以提问的方式,稍微点拨一下,并且找出典型的小组做最后的展示。展示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最后老师针对主要错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和以规范的英语语言做最后的总结。

5.误区五“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用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应该予以废除。”

(1)误区剖析

由于探究式教学的显著优点,如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等,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提倡,导致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另一个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将除探究式教学以外的所有教学方式,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予以抛弃。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探究式教学,如果只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就好比每天只吃一种饭,只穿一套衣服,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再好的方法,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好新、好动、好奇的特点,长期单一的模式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把探究式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2)对策建议: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要注意到各种教学方式,即使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像是教师最后以标准的术语来总结语法规则时,这种方式就最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法,有时也包括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极大地发挥每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小结

本文从对五大误区的特点和成因的剖析入手,以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例为基础提出了对误区的应对策略,力求纠正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英语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辩证的观点灵活运用上述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有效地推进探究式教学,就会使英语课堂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Dennis Goodrum & Amelia Druhan.Inquiry-based Teaching.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p.2010.

[2] Joel E.Bass,Terry Contant and Arthur A.Carin(2008).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Pearson Education Press.

[3]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1997).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Ralph Martin, Colleen Sexton,Teresa Franklin,and Jack Gerlovich(2005).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Inquiry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Understanding.Pearson Education,Inc.p.148-149.

[5] 巨瑛梅,尹力.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秦益锋,蒋健妹.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3).

[7] 郑勇,陶三发,谭子刚.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杨丹丹(1981-),女,辽宁阜新人,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邱耀德(1954-),男,湖南长沙人,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2)对策建议: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发挥好点拨和指导作用。如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通过游戏、歌曲、图片、多媒体、小故事等有趣、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并且易于挖掘出本课主题的情景,让学生迅速捕捉出本课主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筛选。简单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直接回答,难度过大的先搁置,等到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探究,只有那些与原有知识有关,并且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密切,经过学生的努力探究可以达到建构新的教学目标的问题,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的内容。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一个或二个就可以了。教师突出探究问题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对每个组做好巡查,以便发现问题或探究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以提问的方式,稍微点拨一下,并且找出典型的小组做最后的展示。展示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最后老师针对主要错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和以规范的英语语言做最后的总结。

5.误区五“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用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应该予以废除。”

(1)误区剖析

由于探究式教学的显著优点,如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等,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提倡,导致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另一个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将除探究式教学以外的所有教学方式,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予以抛弃。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探究式教学,如果只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就好比每天只吃一种饭,只穿一套衣服,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再好的方法,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好新、好动、好奇的特点,长期单一的模式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把探究式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2)对策建议: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要注意到各种教学方式,即使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像是教师最后以标准的术语来总结语法规则时,这种方式就最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法,有时也包括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极大地发挥每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小结

本文从对五大误区的特点和成因的剖析入手,以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例为基础提出了对误区的应对策略,力求纠正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英语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辩证的观点灵活运用上述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有效地推进探究式教学,就会使英语课堂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Dennis Goodrum & Amelia Druhan.Inquiry-based Teaching.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p.2010.

[2] Joel E.Bass,Terry Contant and Arthur A.Carin(2008).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Pearson Education Press.

[3]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1997).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Ralph Martin, Colleen Sexton,Teresa Franklin,and Jack Gerlovich(2005).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Inquiry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Understanding.Pearson Education,Inc.p.148-149.

[5] 巨瑛梅,尹力.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秦益锋,蒋健妹.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3).

[7] 郑勇,陶三发,谭子刚.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杨丹丹(1981-),女,辽宁阜新人,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邱耀德(1954-),男,湖南长沙人,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2)对策建议: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发挥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作用

教师可以抓住时机,适时适度地发挥好点拨和指导作用。如教师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好通过游戏、歌曲、图片、多媒体、小故事等有趣、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并且易于挖掘出本课主题的情景,让学生迅速捕捉出本课主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师将问题进行筛选。简单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直接回答,难度过大的先搁置,等到学生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再探究,只有那些与原有知识有关,并且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密切,经过学生的努力探究可以达到建构新的教学目标的问题,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作为探究的内容。探究的问题不宜过多,一个或二个就可以了。教师突出探究问题后,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解决方案,然后实施探究,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对每个组做好巡查,以便发现问题或探究无法进行的情况下,以提问的方式,稍微点拨一下,并且找出典型的小组做最后的展示。展示结束后,小组之间进行点评,最后老师针对主要错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点拨和以规范的英语语言做最后的总结。

5.误区五“所有教学内容都应该用探究式教学,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应该予以废除。”

(1)误区剖析

由于探究式教学的显著优点,如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发展等,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大力提倡,导致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又产生了另一个误区:有些英语教师认为应该将除探究式教学以外的所有教学方式,尤其是传统的讲授法,予以抛弃。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探究式教学,如果只采取一种教学方式,就好比每天只吃一种饭,只穿一套衣服,包括探究式教学在内,再好的方法,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尤其是小学生,具有好新、好动、好奇的特点,长期单一的模式会使其丧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把探究式教学法同其他教学法紧密结合。

(2)对策建议:灵活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要注意到各种教学方式,即使是传统的讲授法也有其用武之地。比如像是教师最后以标准的术语来总结语法规则时,这种方式就最有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学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探究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法,有时也包括传统的讲授法相结合,极大地发挥每种教学法的优势,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小结

本文从对五大误区的特点和成因的剖析入手,以小学英语教学的具体实例为基础提出了对误区的应对策略,力求纠正一部分人对探究式教学的片面理解,从而促进探究式教学的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广大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将探究式教学引入英语课堂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辩证的观点灵活运用上述应对策略,针对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方式有效地推进探究式教学,就会使英语课堂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

参考文献

[1] Dennis Goodrum & Amelia Druhan.Inquiry-based Teaching.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p.2010.

[2] Joel E.Bass,Terry Contant and Arthur A.Carin(2008).Teaching Science as inquiry.Pearson Education Press.

[3] Marion Williams & Robert L.Burden(1997).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Ralph Martin, Colleen Sexton,Teresa Franklin,and Jack Gerlovich(2005).Teaching Science for All Children—Inquiry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Understanding.Pearson Education,Inc.p.148-149.

[5] 巨瑛梅,尹力.教育学考试大纲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秦益锋,蒋健妹.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5(3).

[7] 郑勇,陶三发,谭子刚.情境·探究·建构——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杨丹丹(1981-),女,辽宁阜新人,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邱耀德(1954-),男,湖南长沙人,首都师范大学大学英语部教授。]

【责任编辑 刘永庆】endprint

猜你喜欢
误区教学方式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冬季洗澡的误区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