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美:中小学乡土美术教育的价值追求

2014-04-11 20:32王爱春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南通探究性乡土

王爱春

乡土美术作为美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中小学美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小学生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找寻其教育的着力点就成为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乡土美术教育的开发方式与深化形式两方面进行了介绍,多角度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尚美 中小学 乡土美术教育

众所周知,艺术是生活与文化的结晶,乡土美术则属于自己本土的民间文化范畴。我们开展乡土美术教育,其旨在让学生认识、了解其所生活、居住的环境和周边群体,进而通过欣赏、热爱、关怀乡土文化艺术,激发爱国、爱家乡、爱校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就当前我们中小学美术教育而言,民间乡土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应用,都是为了有利于美术课程目标的实现与中小学美术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与尝试。尤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弘扬民族和本土的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热点,它不仅有利于我们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上的认同、自尊和自信。

依据2011年修订后的《美术课程标准》的界定,美术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为目的的一门课程。这首次明确了美术课程独特的审美教育意义——尚美。因此,在开发与应用乡土美术资源进行中小学美术教育时,就应该抓住这一关键词,厘清乡土美术的内涵与价值,完成新时期美术课程所独具特色的教育使命。

一、开发乡土美术教育的方式

南通历史悠久,地方美术文化丰富。这一特定的地理、历史环境造就了南通乡土美术文化的久远性、兼容性、互补性、开放性。因此,在介入南通乡土美术时,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选择,就地取材中拓宽美术课堂教学的“边界”,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美术学习中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美术教学变得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同时,又可以利用它所蕴涵的传统审美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与发扬。

1.从探究性学习入手,实现课程资源价值

乡土美术内容丰富,单靠教师的力量或美术课堂中的渗入远不能实现乡土美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价值。要想开发利用好它,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去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从乡土美术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开展探究性学习,把美术教学延伸到校外,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完成资料的积累。当然,我们指导学生从乡土美术中发现美、崇尚美,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更因为各种素材来自于他们的现实生活,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无所适从,从而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自主意识的发挥。同时,开展乡土美术探究性学习又能促使学生主动认识乡土美术,发现其价值,提高学生对美术的认知能力[1]。比如:“南通风筝”,不但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一独特的南通乡土美术元素,更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东西可以挖掘,有新的感悟产生;“南通博物馆群”,不仅场馆设计风格各异,其内涵更是博大精深,可以从多个层面为学生乡土美术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2.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兴趣

其实,乡土美术是生活中随处可见、可得的课程资源,但由于每个学生固有的知识水平、兴趣、能力的不同又导致他们对事物的着眼点不同。在开发利用乡土美术拓展美术教育、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行为时,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主体性与独特性。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从乡土美术中开发有价值的资源时,不能一刀切,而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探究的内容和方式,允许对同一主题出现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并在乡土美术中获取营养,充分感受人与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让他们在自己感觉到有亲和力的题材中获得生活教育、艺术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人格教育。虽然我们一再强调乡土美术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美术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时,还应该正确引导学生选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具有生命力的乡土美术作为开发利用的对象,让学生学会选择与提炼。如南通地方特色的扎“库”,其本质是剪纸艺术,但由于其在民间一直是围绕封建迷信活动而展开的,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强调其艺术性的同时破除迷信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3.在传承和发扬中体现创新意识

乡土美术作为具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并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提升,产生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新作品。所以我们在对乡土美术的开发利用中要注入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发扬它,实现乡土美术作为课程资源的价值。因此,对乡土美术的传承,应让学生从内容、形式和观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把握某一主题的同时,采取适当的语境进行诠释。比如在探究“南通民居”时,我们应注重对传统民居和房间格局所体现的伦理观的认识,不能仅是让学生学会遵守等级制,应升华它的积极因素,让学生继承优秀的传统儒家思想,懂得尊长爱幼和对和谐社会构建的积极意义。同样,对于现代美术器具不足的农村美术教育而言,则积极利用乡土美术从材料方面进行创新,拓宽美术活动,拓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如农村随处可得的黏土、卵石、树叶、树皮、秸秆甚至粮食的种子都可以作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材料。乡土美术一直扎根于现实生活中,由此,我们的乡土美术教育应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乡土美术的浓郁气息。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乡土美术,通常可以通过写生、游历、走访的方式将观察到的、了解到的、感悟到的内容用来加深学生对乡土美术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学生对尚美精神的追求。

二、深化乡土美术教育的形式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特别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2]事实上,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是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深化乡土美术教育,其实际意义也就非常重要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通探究性乡土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