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都市场》:媒体助学难任坚持

2014-04-11 01:59朱红橙
中国记者 2014年2期
关键词:武陵都市报学子

朱红橙

“《武陵都市报》助我上大学”活动,是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武陵都市报社从2007年开展的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到2013年已连续开展7届,共募集社会资金近600万元,资助1270余名贫困学子顺利入学。作为覆盖武陵山区的《武陵都市报》,能够连续7年把此项活动开展下去,并形成长效机制,靠的是什么?

推陈出新 媒体搭台

这一活动的缘起,是以前每年都会接到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学生老师和相关单位等打来的求助电话,期盼助贫困学生圆大学梦。报社总是接到一个求助就跟进采访报道一个,呼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如此重复了若干年。每次报道虽有或多或少的反应,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活动产生的社会宣传效果也微乎其微。

如何有效激发、整合庞大的社会爱心资金,让更多人关心、帮助贫困学生,并真正把资金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我们觉得媒体有这个责任和义务,于是在2007年牵头组织教育、红十字会、文明办、工商联、工会等单位和几家重点企业,成立了“《武陵都市报》助我上大学”活动联盟协作单位,搭建起助学活动平台。

每年,报社充分利用宣传优势,完整展现募集爱心捐款、接受学生预报名、拟受助学生名单公示、宣传报道学生的励志求学和劳动锻炼故事、资金使用情况,及整个活动进行中的相关情况等等。活动整个过程完全通过媒体公开,非常透明。

“爱”来唱戏整合资源

由于有了这个公开透明的平台,首先受助学生的情况通过对学生姓名、家庭情况、贫困原因等的公示,捐助者完全了解;其次,捐助者捐了多少钱,也要在报纸和网络上公开,捐助数额特别多的个人和单位还要开辟专栏进行报道。第三,募集到的资金总额、支出的情况,活动结束后也要通过媒体公示。

正因为如此,文明单位、企业、商家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都力所能及地奉献爱心,每年都能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解决当年考上却读不起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首笔费用,让他们顺利入学。活动举办以来,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比如黔江区白石乡青年农民杨友进,连年捐款都不缺席,每年都要捐助1000元;不少企业、商家把准备搞庆典的钱捐了出来。有的则通过搞义卖活动,把义卖所得收入全部捐出来。还有退休职工捐一个月工资,出租车司机捐了两天劳动所得,小朋友捐了自己积存的零花钱

如是,有效地把分散的社会爱心资金进行了充分激活和科学整合,避免了多头捐款,捐了也不知所以然的问题。民生实事百姓心坎

这一活动完全是公益活动,每年报社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举全社之力办好。老百姓都说《武陵都市报》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民生实事,办在了他们的心坎上。

这一活动不仅受到了老百姓的称赞,也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都说媒体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另一方面电使报社的民生新闻报道有了源头活水,形成了亮点。

比如我们开设“寒窗乐读”专栏,讲述学子们在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仍发奋读书的感人故事;开设“青春励志故事”专栏,报道学子们的远大抱负和学成后回报社会的美好打算;开设“劳动感言”专栏,报道学子们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劳动挣得学费的不易和感想;开设“爱心展台”专栏,对捐款情况进行公开报道,对捐款数额多的个人、单位的先进事迹和感恩故事进行宣传报道,等等。

此外,整个活动期间我们还推出多个策划的特刊,为活动营造氛围,提升广大市民的参与度;追踪资助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的相关情况,力所能及帮助解决相关烦恼和问题,鼓励他们奋力拼搏,努力求知;追踪资助过的毕业学生,并帮助没有就业的学生就业;盘点近年来的捐款大户、爱心个人、爱心单位等等,解决过往民生新闻报道无病呻吟、读者不爱看、不爱读的问题,找到了做好民生新闻报道的新方法、新途径。2014年,报社将把这一成功做法“复制”到关爱特困家庭的生活生产上来,进而丰富民生新闻报道的新内涵。

实践证明,新闻媒体不仅具有舆论引导功能,而且在扶贫、救助等方面还可以为老百姓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作者是武陵都市报社总编室主任)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陵都市报学子
杏林组曲·学子赋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今朝学子喜登攀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武陵晨曦
关爱圆了贫困学子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