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茶风 俗饮流行

2014-04-11 03:39鄢敬新
中国收藏 2014年4期
关键词:茶碗彩瓷茶具

鄢敬新

清乾隆 白地轧道红彩戏珠龙纹盖茶碗 (一对)

清代,茶艺逐渐从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经过不断改造演变,各种俗饮方法相继出现,并由此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饮茶风习。而盖茶碗成为这一俗饮风气的代表性茶具。

盖茶碗,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盛行的一种重要陶瓷茶具。明代陈师曾在《茶考》中批评直接用茶瓯冲泡茶叶,有味不尽出、费而可惜等不足之处。盖茶碗,正是陶瓷艺人针对这种批评,对茶具进行改造的结果。

盖茶碗一般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盖呈碟形,有高圈足做提手;碗为大口小底,有低圈足;托为中心下陷的一个浅盘,其下陷部位正好与碗底吻合,可避免烫手之虞。盖既可保温,利于茶叶渗出,又可于饮茶时拨浮沫飘茶之用。茶人还将盖碗茶盏三部分的完美组合,赋予了“天、地、人”三才的哲学内涵,表现了中国茶陶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晋以来,饮茶一直被视为是文化人和有钱有闲阶层的雅事。一般百姓喝茶,只是为了满足解渴等低层次的需求,繁琐的茶艺是一般人学不来,吃不起的,即使学得会,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来操弄。

清代,茶艺逐渐从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经过不断改造演变,各种俗饮方法相继出现,并由此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饮茶风习。诸如京师盖碗茶、潮汕工夫茶、广东早茶、湖南擂茶、桂北打油茶、云南盐巴茶等等,皆由清初兴起。这种民间茶风的特点大大有别于古之文人、隐士、道家、佛徒饮茶的那种隐幽、沉寂的清寥气氛,而倾向于多人相聚,追求热闹与欢快。遍布于各地大小城镇的茶馆、茶楼、茶肆、茶坊,构成了形形色色的“茶馆文化”,特色不一,各有千秋。苏杭一带茶室,以幽雅仙趣著称;四川茶馆则以吃茶、听书、摆龙门阵综合效用见长;广东茶楼更是与“食”密切相结合;北京的茶馆则是集各地之大成,以种类繁多,功用齐全,内涵丰富深邃为重要特点。徐珂《清稗类钞·茶肆品茶》载:“京师茶馆列长案, 茶叶与水之资,须分计之。有提壶以往者,可自备茶叶,出钱买水而已。汉人少涉足,八旗人士虽官至三四品,亦侧身其间,并提鸟笼,曳长裾,就广座,作茗憩,与圉人走卒杂坐谈话,不以为忤也。然亦绝无权要中人之踪迹。”徐珂还在文中说:“乾隆末叶,江宁始有茶肆。鸿福园、春和园皆在文星阁东首,各据一河之胜,日色亭午,座客常满。或凭阑而观水,或促膝以品泉。皋兰之水烟,霞漳之旱烟,以次而至。茶叶则自云雾、龙井,下逮珠兰、梅片、毛尖,随客所欲,亦间佐以酱干生瓜子、小果碟、酥烧饼、春卷、水晶糕、花猪肉、烧卖、饺儿、糖油馒首,叟叟浮浮,咄嗟立办。但得囊中能有,直亦莫漫愁酤也。”通过茶馆这种特殊场合,俗饮大行其道,将茶这种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展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俗饮最易融进民众的伦常观念及生活习俗,例如分茶,一把大茶壶,几个小茶杯,称作“茶娘式”,充分体现了母生子、生生不息和亲密的关系。至清末民初,俗饮被大力推广,饮茶内容还上了杨柳青年画、小说插图乃至画刊广告等,使得茶文化开始从有钱有闲阶层中解放出来,成为人民大众的文化。

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和陶瓷艺术的发展,清代也与明代一样,成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茶具在釉色、造型和装饰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如五彩瓷茶具、珐琅彩瓷茶具、粉彩瓷茶具都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期,造型和纹饰都十分丰富,其中,盖茶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清代陶瓷茶具。清朝晚期,使用盖茶碗的盖碗茶流行于京、津和四川一带,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陶瓷茶具的重要种类。

猜你喜欢
茶碗彩瓷茶具
《香林德水》茶具设计
茶 碗
茶·碗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作品四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漏痕彩瓷作品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