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
——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经验总结

2014-04-12 06:55
财政监督 2014年30期
关键词:专员办财政监管

●王 韬

促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
——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经验总结

●王 韬

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监管,提高财政管理绩效,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2012年起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试水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逐步摸索出一些综合财政监管起步阶段的工作方法,较有成效地稳步推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并结合监管工作实际,就监管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的“短板”进行了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实现规范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财政财务管理,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的监管目标。

一、综合财政监管起步阶段工作的主要做法

专员办全面推开综合财政监管是财政管理方式的重要转变,是财政监督方式的重大创新。通过创新监管方式,整合监管职能,实践大监督理念,“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立足基层,服务基层,开创了财政监督工作新局面。工作方法归纳为“积极部署-加强学习-夯实基础-突出重点-防范风险”的“五步骤”法。

(一)领导重视,积极部署

贵州专员办自2012年4月起,即开始谋划研究布置综合财政监管工作。为迅速贯彻部领导在北京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业务培训班上的讲话精神,召开办党组会议,研究落实“综合财政监管作为专员办一号工程和中心工作,主要负责人直接抓,抽调精兵强将,安排专门处室具体落实”要求,正式成立综合监管处,明确部分人员工作岗位调整并调配5人从事综合监管工作,明确综合监管处的主要职责,为全面开展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按照财政部财人【2012】39号文件精神和财政部授权,办党组对原有关处室相应职能进行了调整归并,围绕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将之前分散在各处的预算资产财务监管、国库集中支付审核、银行账户管理、财政票据监管、政府采购监管等业务事项进行了有效整合,并于8月底将人员和职责调整到位,形成统一监管平台,提升综合监管效率。

(二)加强学习,深化理解

为扎实有效推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通过专员办公会议、处内学习、政策研讨等多种形式传达学习综合财政监管要求,统一思想,深化理解,促使从事综合监管工作的干部职工充分认识综合监管重要性,增强监管工作主动性。组织综合监管处内业务骨干就部门预算管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行政单位资产管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综合财政监管相关政策文件对全处干部进行了全面培训,以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夯实基础,创新方法

建立中央驻黔预算单位信息报备制度和综合财政监管信息库。对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就综合财政监管事项应报送资料进行明确。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要求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信息采集与报备工作,及时报送涉及中央基层预算单位基本情况、内控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及其他财政监管事项等相关信息资料。建立综合财政监管单位联系QQ群,便于各单位与专员办顺畅地沟通协调,及时高效进行沟通,共同做好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初步建立财政综合监管台账和数据库,通过设置相关监管指标,对采集的信息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监管重点;通过数据源的更新,实现持续性动态监控,对异常情况,做到早介入、早检查、早处理、早完善。通过综合运用信息采集、资料分析、审核审批、约请谈话等非现场监管方法,结合实地走访、现场调查、现场核查和专项检查等现场监管方法取得成果,确保实现非现场监管方式和现场检查方式的有机结合,促使财政监管效率提高和驻黔中央基层预算单位行政效能提升。

(四)强化服务,突出重点

一是将监督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加快基层预算单位财务信息采集,建立全过程、全方位、持续性的监管与服务机制。既动态掌握基层单位执行财政政策情况,及时反映存在的问题,指导和促进基层单位提高财政财务和会计管理水平,又对基层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发挥财政业务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反映基层单位的呼声,服务基层,服务财务管理与改革,促进财政政策在基层的有效贯彻实施。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抓好预算与资产财务监管。预算监管是核心,资产财务监管是基础,两者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在全面掌握基层单位财政管理信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预决算审核、财务检查等监管手段,提高基层单位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对预算定额标准、资金分配办法、资产管理等深入检查调研,强化对存在问题基层单位预算执行约束力。

(五)严肃纪律,防控风险

坚持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贯穿于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始终,要求履行综合财政监管工作职责时,严格查前调查和科学选点,严格执行回避、重大问题报告以及检查、复核、处理“三分离”等相关制度,充分借助宣传媒体、外网平台等载体,加大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公开力度,将综合财政监管打造成为“阳光工程”和“放心工程”。

二、2012年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贵州专员办积极开展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按照“五个结合”,即总体目标和职责分工相结合、全面推开与重点推进相结合、监督管理与强化服务相结合、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相结合、预算监管与资产财务监管相结合,创新工作方法,规范监管程序,大力提高了监管效率。全年共投入监管人力时间907人/天,高效完成科学技术部科技项目检查、国税“三代”手续费使用情况检查等2项检查;国库集中支付、银行账户管理、“一行三会”预决算审核、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预算审核、其他资产类审核备案等6项日常审核工作;综合财政监管调研、综合财政监管单位数据库建设、综合财政监管法规库建设、综合财政监管宣传工作等4项日常监管基础性工作。

图1 综合财政监管投入人力情况

(一)综合财政监管专项检查工作深入透彻专项检查工作是综合财政监管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对被查单位及相关行业单位的预算资产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对发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为以后的规范和检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是对综合财政监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素质考验,面对综合财政监管单位范围广、行业多、种类杂等复杂局面,通过专项检查形式,对监管人员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促使监管人员认真学习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合理合规进行运用,既有效服务监管对象,又展现财政监督干部的综合素质。

(二)综合财政监管日常审核工作严谨认真

2012年贵州专员办共受理各类综合财政监管审核事项676户/次,投入时间408人/天。为更好地为中央驻黔基层预算单位服务,明确了日常审核人员分工及其主要职责,建立一人为主、AB角互相配合,经办人、处长、办领导三级审核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日常审核工作有效运行。

图2部分综合财政监管日常审核项目数量对比表

(三)综合财政监管日常基础性工作扎实认真

调研讲求实效。通过开展专项检查与专题调研相结合,针对检查审核发现的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和精心提炼,从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做到调研材料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数据分析和理论支撑,事实清楚、情况完整、定性准确,证据充足、论据充分、建议可行。2012年共上报综合财政监管信息材料11篇,其中结合贵州实际,总结创新监管经验,对创新综合财政监管背景、手段和成果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撰写了《创新监管方式 积极推进综合财政监管—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成效显著》专题材料1篇;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立项管理不规范、审核不严、配套资金难以到位、科研资金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撰写了《对科研项目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专题材料1份,力争为财政部进一步完善资金分配方式、加强资金监管等提供决策参考。

机制建设讲求精细科学。贵州专员办综合监管处通过学习研讨综合财政监管政策,梳理监管职责,以监管事项为基础,积极进行相关审核审查事项业务操作细则的研讨探索和编制,从政策目标、政策依据、工作一般要求、工作程序要求、工作流程、重点关注的问题、廉政风险防控、资料归档、其他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审核审查事项进行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数据库法规库建设着力推进。一是畅通沟通渠道,推进数据库建设。中央驻贵州25家二级预算单位已全部报送综合财政监管资料的纸质和电子版,中央驻黔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数据信息库建设初具雏形。二是健全完善综合财政监管法规库。通过财政部内网法律法规数据库、互联网及图书档案查询等多种方式,收集完善综合财政监管法规库,并进行分类归集形成电子文库,既提供给被监管单位学习参考,又便于办内人员日常使用。这一做法受到众多中央驻黔基层预算单位的欢迎,体现了综合财政监管服务职能。

图3综合财政监管法律法规电子文库

三、对进一步做好综合财政监管的建议

(一)建立明确统一的综合财政监管非现场监管工作规则,规范非现场监管工作记录样式

非现场监管作为综合财政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基层单位全覆盖、全过程监管中扮演者相当重要角色。以贵州专员办为例,2012年监管734户/次中,非现场监管户/次达687户/次,占93.59%,非现场监管投入时间也占总投入时间的44.32%(图四)。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央基层预算单位综合财政监管操作规程(试行)》(财办监【2012】15号)等文件中仅要求书面记录,并未制定统一的工作记录样本和记录内容,这样造成实际操作中书面记录样式百出,信息采集记录问题时有采用工作底稿的,也有采用自制表格的;约请谈

图4综合财政监管现场监管及非现场监管情况表

话时有采用询问笔录的,也有采用便签记录的;告知对方整改时,有采用便函形式的,也有通过其他形式的……缺乏统一规范的非现场监管规则和工作记录样式,不利于综合财政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建议应予以考虑完善,制定统一、规范、细化的工作规则和记录样式,其中工作记录应涵盖非现场监管的基本目的、被监管事项基本情况、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专员办对非现场监管事项的基本评价、发现的问题和相关意见等。

(二)适时改革完善专员办财政监督工作报表考核体系,全面反映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成效

综合财政监管作为财政管理方式的重要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专员办应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做好此项工作,综合财政监管主要形式包括信息采集、资料分析、审核审批、约请谈话等非现场监管和实地走访、现场调查、现场核查、专项检查等现场监管方式。经过近一段时期的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在年终填报专员办财政监督工作报表时,除审核审批、专项检查等少部分监管成果可以如实反映外,耗费综合财政监管更多人力时间、更能全面反映综合财政监管成效的诸如信息采集、资料分析评价、现场调查等基础工作取得的成绩却无法反映。建议适时改革完善财政监督工作报表考核体系,将综合财政监管工作的成效通过报表数据予以反映,全面反映专员办履行财政监督职责的成效。

(三)尽快建立完善综合财政监管信息支撑体系,推进综合财政监管电子化、信息化进程

通过近一段时期的摸索实践,贵州专员办逐步建立了涵盖中央驻黔基层预算单位基本情况、预算资产财务信息数据库。但涉及具体的资料分析时,仍需在不同电子格式的信息间穿梭,凭借监管人员自身素质进行鉴别分析评价,准确性和及时性仍无法完全保证。已建立的与地方财政联网的预算指标系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中央国库管理外围平台之间仍无法进行有效连接,只能通过下载数据重新组合等较为原始方式比对分析,监管效率较低。建议尽快建立完善综合财政监管信息支撑体系,推进综合财政监管电子化、信息化进程,提升专员办综合财政监管效率。

(四)强化综合财政监管培训和经验交流,高效推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

综合财政监管工作是一项崭新、全面的工作,对专员办监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仅要懂得财务会计管理知识,也要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各被监管单位职能职责履行情况等有比较深入了解。在专员办日常工作较为繁忙情况下,我们认为通过经常的系统知识培训和与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兄弟单位、被监管单位之间三位一体的立体交流,是迅速提升监管人员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建议财政部继续强化综合财政监管培训和经验交流,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研讨会、开设综合财政监管网络论坛等形式,高效推进综合财政监管工作开展。

(作者单位:财政部驻贵州专员办)

猜你喜欢
专员办财政监管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监管和扶持并行
财政部驻各地专员办会计监督机构负责人名录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