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在旴江流域创教行医及对耳鼻咽喉科急症的贡献*

2014-04-14 19:23谢强卢嫏环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旴江葛洪喉科

★ 谢强 卢嫏环

(1.江西中医药大学旴江医学研究会 江西 南昌 330006;2.江西中医药大学嗓音言语听力医学研究所 江西 南昌 330006;3.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6;4.江西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 南昌 330006)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公元283~363),为著名道医葛玄之从孙,传叔公葛玄之学。葛玄,在江西旴江流域传道行医42年,终老于旴江流域之阁皂山;葛洪,传承其学,亦曾在江西旴江流域传道行医[1-3]。祖孙在旴江流域创建了闻名于世的葛家道及葛家医。葛洪不仅精研道学而且通晓医学诸科,擅治喉症,是旴江医学及旴江喉科流派的主要创始人,旴江后世医家私淑其学,形成了旴江喉科流派针药并治的独特临床风格[4]。葛洪所撰《肘后备急方》[5]论治耳鼻咽喉急症经验丰富,简便效验,颇有贡献。兹探讨于下。

1 创教行医

葛洪,承葛玄衣钵,追寻乃祖在江西之遗迹,曾在江西旴江流域的建昌麻姑山、洪都西山、樟树阁皂山等地传道行医[1-3]。经葛玄、葛洪祖孙的努力终于在阁皂山创建了闻名于世的葛家道门(亦称道教阁皂宗、灵宝派)及葛家医门。葛家道,始建于旴江流域的阁皂山,以阁皂山为本山、祖山及祖庭,故又名阁皂宗。葛家道,亦是著名道教灵宝派的尊称,又名灵宝道。灵宝派(葛家道、阁皂宗),是我国最早的教派组织之一,其重视众生性命并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不仅传教布道而且注重炼丹制药、传医行医,而且要求道士亦道亦医、道医兼修,医在道中。因此,说葛家道即葛家医在其中。

由于葛玄、葛洪在旴江流域的创教行医、炼丹制药、传医及传中药炮制法,故旴江流域业医药者纷起,促进了旴江医学及药业的兴起,因此祖孙俩成为我国著名药帮——建昌药帮、樟树药帮及旴江医学的主要奠基人[6-9]。亦由于葛玄、葛洪对道学和医学的贡献,故在中国的道教和医学史上将两葛并称“葛家道”“葛家医”,阁皂山亦因两葛而成为道教的圣地,亦称为“葛山”“葛岭”。

2 急症辨治

2.1 耳病辨治 葛氏治疗耳部急症,常采取耳部患处药熨、药敷、点药、塞药、吹药、灌药等方法,以达到利窍止痛、排脓利窍、聪耳息鸣、驱虫杀虫之效,解除耳部诸病痛。用药简便易行,方法多样,甚至同一疾病也可用多种方法,有效救急。

2.1.1 耳痛 葛氏治感受风寒,邪上攻,耳卒痛,以盐七升“甑蒸使热,以耳枕盐上,冷复易”;此法亦可治“卒得风,觉耳中怳怳者”,耳内不适感明显,属于熨敷之法。还可用腊月猪脂煎沸栝蒌根,再将其塞入耳中,疗此风邪上攻耳窍之疾。治耳痛剧烈,用菖蒲、附子等份碾末,和乌麻油炼,点耳中,立止痛,盖菖蒲开耳窍,最善宣风寒闭阻,取其辛开温通、聪耳开窍之力,附子辛甘大热、散寒止痛之效神速;现代研究附子有镇痛之效,调和麻油,使药力稍缓而持久[5]。

2.1.2 耳流脓 葛氏对耳痛流脓的治疗方法较多,如“熬杏仁令赤黑,捣如膏,以绵裹塞耳,日三易,三日即愈”。耳中痛,伴流脓血者,可予葱汁和细附子末或单用葱汁灌耳,谓其可获良效。又有单方治疗耳内流脓血者,如用车辖脂塞耳,或用煅矾石末吹耳或绵裹塞耳中,皆可使脓血尽出而愈。治底耳,用炙桑螵蛸、麝香研末,吹在耳内,有神效;如果耳有脓,“先用绵包子捻去”,再将药末糁耳内。葛氏用单方或简单两三味药,即可排脓利窍,解耳痛流脓之苦[5]。

2.1.3 耳鸣耳聋 葛氏治耳鸣昼夜不休,用《杨氏产乳方》之法,以乌头(烧灰)、菖蒲等分,为末,绵裹塞耳,效佳。治风痫伴有耳如蝉鸣,用《外台秘要》方,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末和酒服[5]。

葛氏治突聋,用“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治久聋,用松脂(炼)和巴豆久捣为丸,绵裹塞耳。又方,用《胜金方》方,干地龙入盐,放入葱管内化水,点耳,治耳聋。又方,用《外台秘要》方,芥子捣碎,以人乳调和,绵裹塞耳,治耳聋效佳。又方,用《千金方》方,雄黄、硫黄等分为末,绵裹塞耳,治耳聋。又方,用牡荆子,打碎酒渍,任意服尽,愈三十年久聋。又方,用附子放入醇酢中微火煎,削尖塞耳,效佳[5]。

葛氏治疗耳聋,不仅擅长外治亦重视内治。譬如,用《圣惠方》方治肾气虚损之耳聋,以“鹿肾一对,去脂膜,切,于豉汁中,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五味之法调和,空腹令之作羹及酒,并得。”又如,用《杜壬方》方治因肾虚所致耳聋,“十年内一服愈。蝎至小者四十九枚,生姜如蝎大四十九片。二物铜器内炒,至生姜干为度,为末,都作一服,初夜温酒下,至二更尽,尽量饮酒,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即效”[5]。

2.1.4 百虫入耳 葛氏治百虫入耳不出,用好酒灌之、或以芦管吹耳、或桃叶塞两耳、或鸡冠血滴耳、或韭汁灌耳、或醋浸秦椒末灌耳、或蒜汁滴耳,虫即出;或用好胶粘耳中物,皆有驱虫杀虫之效。

葛氏治蜈蚣入耳,以树叶裹盐灰令热,以掩耳,冷复易,立出。治蚰蜒入耳,将刚熬的胡麻或煎炸过的小鸡入枕头内枕之,或用麻油煎饼枕卧之,蚰蜒闻香自出。又如,用牛酪灌满耳,或蚯蚓纳葱叶中化水滴耳、或苦酒注耳,使蚰蜒被诱出或化为水,可达到驱虫杀虫的目的,解除患者的苦痛。治蚁入耳,耳边放炙猪脂、或烧鲮鲤甲末水调灌耳、或苦醋注耳。治飞蛾入耳,则可用酱汁灌耳,又或在耳旁击铜器[5]。

2.2 鼻病辨治 鼻症变化较迅速,葛氏强调在以救急保命为第一要旨的同时,仍要注意调整阴阳之平衡,以求消其根源;如治疗阴寒犯鼻,宜以阳平阴;而治鼻衄鼻疮,凉血解毒为根本。急救之时,标本兼顾。葛氏在紧急之时,仍条理清晰,当乱不乱,有所讲究,如治急寒症,有些药要温服,而突遇大热之候的鼻出血,汤药需沉井水中降温冷服。另外采用了艾灸治疗鼻出血。

2.2.1 口鼻冷 葛氏治阴毒内盛、口鼻冷者,以干姜、桂末与温酒服之。若治头面风鼻塞,则以杏仁水煮洗头,指出:“治头面风,眼瞤鼻塞,眼暗冷泪。杏仁三升,为末,水煮四五沸,洗头冷汗尽,三度瘥。”不管方药如何配伍,或温药为主或增温药剂量,以偏纠偏,达到驱除阴寒之目的[5]。

2.2.2 鼻衄鼻疮 葛氏用《外台秘要》方治鼻出血不止,“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治病人大病愈后之鼻衄,用牡蛎、石膏,捣末和酒服或蜜丸服。治鬼击之病而有鼻出血,可灸鼻下人中一壮,立愈。治伤寒八九日至十日口鼻生疮,同时见大烦渴而谵语不识人,用龙骨半斤,打碎煮水,沉井底令冷服之[5]。

2.3 咽病辨治 咽科急症,记载的多是咽喉疼痛剧烈,梗阻不利,阻塞窍道,误吞异物等急困之症。轻者患者不适感重,影响日常生活,重者呼吸不利、饮食难进,危及性命。葛氏治疗咽疾,用药重在可消肿止痛、开窍利咽、清热利咽等,如对于噎塞骨鲠,则用单方即可取得疗效,而对误吞诸物,或导或引,务必排除异物[5]。

2.3.1 咽喉肿痛 初得伤寒,咽喉肿痛,同时伴有身重腰痛,面赤发斑烦闷发狂,脉浮,名中阳毒。治疗上宜急用雄黄、甘草、升麻、当归、椒、桂各一份,水煎服,需要温覆取汗,才能汗出而愈。若毒病上攻,喉咽肿痛,切商陆,炙热藉喉,布冷则易,此当喉科的熨敷之法。又方,真茄,纳口中,嚼汁渍喉,使咽喉微有异感时效果更佳,此为喉科的嚼化之法[5]。

2.3.2 咽喉不利 葛氏治中风咽喉不利,用《圣惠方》方,“《圣惠方》治中风,以大声咽喉不利。以蘘荷根二两,研,绞取汁,酒一大盏,相合令匀,不及时候,温服半盏。”以此达到开窍利咽之效。治疗咳嗽喉中作声,不得眠,用白前捣末,温酒调服;若伴上气咳嗽喉中喘息有唾粘,用蓝实叶浸水,绞汁顿服,再服杏仁粥,服后有痰,吐尽痰则病愈[5]。

2.3.3 口咽生疮 葛氏治上焦有热所致的口舌咽中生疮伴咳吐脓血,用桔梗、甘草为末再煎服。治连月饮酒导致的喉咽烂、舌上生疮,用大麻子、黄柏为末,和蜜为丸服之,清热解毒,使热毒有所出之路,口咽烂疮立解。治虚中有热而致的口舌咽干伴咳嗽脓血,用好黄芪、甘草为末吞服或置茶点羹粥中服[5]。

2.3.4 噎塞骨鲠 葛氏治咽喉噎塞,多用单味药,简单易行,多可取得效果,如含蜜、或服羚羊角屑、或陈皮焙末水煎温服。如葛氏记载《圣惠方》中,“治膈气,咽喉噎塞,饮食不下。用碓觜上细糠,蜜丸,弹子大,非时含一丸,咽津”。还载有绛州僧因虫病噎致死之故事,说明了噎塞小疾,但仍可致命,不可小而视之。治疗骨鲠在喉,哽哽不利,亦用单味药取效,如吞服嚼过的薤白,或服饴糖、鹿角末、虎骨末、杏仁泥、吞蝼蛄脑等皆可引骨鲠随之而出。同时又有温呷酒煎化的腊月鳜鱼胆,治疗骨鲠,并指出无鳜鱼,则蠡鱼、鲩鱼、鲫鱼均可[5]。

2.3.5 误吞诸物 葛氏对治疗误吞诸物梗阻咽喉,有丰富的论述。如食干薤或生麦菜治疗误吞钗,食肥羊脂或肥肉治疗误吞钉、箭、针、钱铁等物,服烧炭末、腊月米饧、蜜、饴糖或吞磁石或艾蒿水治疗误吞钱,用锻石、硫黄研末酒调服治疗误吞金银,服自己乱发烧灰或鹅羽烧灰治疗误吞发绕喉不出[5]。

葛氏治小儿误吞针,“用磁石如枣核大,磨令光,钻作窍,丝穿,令含,针自出”,即用磨光的磁石吸出铁针的咽部异物取出术[5]。据考证[10],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咽部金属异物吸除术。

2.4 喉病辨治 喉病之卒不得语或卒患失声,皆以邪客清窍所致,葛氏辨治总以祛邪开声为要,或药物外治,或药物内服,或施以针刺,简便而效佳。对中风不语急危症,治疗不及时常可危及性命,葛氏重在涤痰开窍而使声出。同时,还有了舌下含药之法,以其吸收迅速,可达救急之功。

2.4.1 卒不得语 葛氏治卒不得语,以苦酒煮瓜子,敷颈一周,一日一夕乃解,即瘥。又方,煮大豆,煎其汁令如饴,含之,也可浓煮,饮之。又方,煮豉汁,稍服之一日,可入美酒半升中搅,分为三服。又方,用新好桂削去皮,捣筛。三指撮,着舌下,咽之。又方,锉榖枝叶,酒煮热灰中,沫出,随多少饮之[5]。

2.4.2 卒失声 葛氏治卒失声,声噎不出,以橘皮五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倾合服之。又方,浓煮苦竹叶,服之,瘥。又方,捣蘘荷根,酒和,绞饮其汁。又方,通草、干姜、附子、茯神各一两,防风、桂、石膏各二两,麻黄一两半,白术半两,杏仁三十枚。十物捣筛,为末,蜜丸,如大豆大。一服七丸,渐增加之。又方,针大椎旁一寸五分,又刺其下停针之。又方,矾石、桂,末,绵裹如枣。纳舌下,有唾出之。又方,烧马勒衔铁令赤,纳一升苦酒中,破一鸡子,合和饮之。若卒中冷,声嘶哑

者,甘草一两,桂二两,五味子二两,杏仁三十枚,生姜八两(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为二服,服之。又方,针大椎旁一寸五分,又刺其下停针之[5]。

2.4.3 中风不语 葛氏用《经验后方》方治中风不语,以独活一两(锉),酒二升,煎一升,大豆五合,炒有声,将药酒热投,盖良久。温服三合,未瘥再服。又方,治中风不语,喉中如拽锯声,口中涎沫。取藜芦一分,天南星一个,(去浮皮,却脐子上陷一个坑子,纳入陈醋一橡斗子,四面用火逼,令黄色)。同一处捣,再研极细,用生蜜为丸,如赤豆大。每服三丸,温酒下。

3 结语

葛氏在《肘后备急方》中对耳鼻咽喉科急症内容有着丰富的论述。方必验其简要易得,法必求其简便易晓,不出乎垣篱之内,顾眄可具,可以于危急中救人性命。为求救急,除了采用内服,同时还有塞药、滴药、吹药、嚼化、熏洗、熨敷、针灸等多种耳鼻咽喉科治法,为耳鼻咽喉科急救提供了更为全面的途径和方法,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体现了针药并治的独特临床风格,这对江西旴江喉科流派的兴起及我国喉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1]周标.江西省卫生志[M].合肥:黄山书社,1997:282.

[2]孙美桓.江西省医药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221.

[3]常世英.江西省科学技术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89,756.

[4]谢强,卢嫏环.旴江喉科流派传衍探析[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1):11-15.

[5]晋·葛洪.肘后备急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7,39,41,48,63,72-78,91-92,167-175.

[6]谢强,黄冰林.旴江医学发展纪年[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3):15-23.

[7]谢强,周思平.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J].江西中医药,2013,44(3):3-6.

[8]谢强.源远流长的旴江医学——旴江医学发展探寻[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2):1-3.

[9]谢强.旴江支流清丰山溪考——兼论清江丰城的旴江医学地域属性[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6(3):5-9.

[10]洪波.中国医学世界之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1:78.

猜你喜欢
旴江葛洪喉科
列表法在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旴江医家陈建章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
喉科擎拿术随想
妙用丹栀逍遥散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验案举隅
THE 1,500 YEAR WAR
更正:
葛洪扶南之行再考
旴江医学的区域属性及地域分布研究*
旴江名医喻嘉言对肿瘤相关病的认识贡献分析
旴江名医龚廷贤肿瘤辨证论治学术思想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