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并发抑郁患者的整体护理对策

2014-04-15 11:49杜燕平江红岩蓝吉吉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深圳518000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病人康复发生率

杜燕平,江红岩,蓝吉吉 (深圳市西丽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深圳 518000)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病人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效果。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成为困扰医护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1]。本文通过调查住院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早期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使患者最大程度上克服心理生理疾病,恢复社会功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36例脑卒中合并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及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模式的干预。结果总有效率为86.1%,其中痊愈25例(69.4%),显效、有效6例(16.7%),无效5例(13.9%)。

1.2 整体护理干预方法

1.2.1 临床心理干预

脑卒中病人因生活自理能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而感到抑郁、绝望,表现出情绪低落,缺乏主动性,日常生活过分依赖,对治疗和训练持怀疑态度,对生活绝望。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理变化,准确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理感受,适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帮助他们走出抑郁。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抑郁病人进行早期积极的心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脑卒中后抑郁病人思维迟钝,言语减少和缓慢,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沟通时要鼓励病人抒发自己的感受、想法,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不可表现出烦躁、冷漠的表情和行为。在交谈中,应避免简单、生、冷、硬的语言。对患者主要进行有关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以认知训练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使之主动的接受治疗。每周进行3次,30 min/次。对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增强患者对疾病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采取诱导、安慰、鼓励的方法,帮助患者分析人生所面临的困难,使之顺利渡过心理危机。心理干预主要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认知疗法、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等,对具体病人因人而异采用不同方法,个别特殊病人聘请有关心理咨询专家给以会诊督导。在心理干预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均采用心理支持疗法,该方法虽然特异性和针对性稍差,但不会产生心理干预方法选择不当给患者造成反面作用,应该加以重视。

1.2.2 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其生活需要

认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精心照料患者生活,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护理人员各项操作正规、熟练、认真,并加强康复指导。协助制定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利用辅助工具提高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自信心。生活活动指导从易到难,由粗到细,反复施教耐心而有步骤地进行,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和康复活动。

1.2.3 调动患者的家庭社会支持

应激引起健康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社会支持,病人尤其脑卒中后抑郁病人需要家属的陪护和亲友的探视,在情感上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与关心。鼓励病人家属与亲友常来探视,传递信息,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充分享受家庭和社会的温暖,精神得到安慰,让病人消除被遗弃感。鼓励病人与病友接触交流,帮助病人认识生存的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常在信息缺乏时,易陷入情感障碍,产生不良心理影响,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不良情绪的干预方法、心理疏导方式,饮食、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促使病人自觉地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模式,以消除其抑郁情绪,增强康复信心。

2 讨 论

国内外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的总发生率多在30%~40%[3]。本组显示的发生率为32.7%,以轻、中度抑郁为主,这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报告基本一致[2]。临床上病人的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其大脑功能衰退、丘脑下部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情绪不稳定性增高,可诱发抑郁的发生,抑郁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思维变慢以及悲伤、失望等,而身体的不适可能是一种潜在表现,临床上很难与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症状相鉴别。多数情况下,抑郁以一般的身体不适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乏力或困倦、无法解释的疼痛、胃肠道症状、头痛、失眠、眩晕、心悸、胸骨后灼痛、麻木、食欲不振和经前期综合征。失眠(尤其是早醒)为抑郁早期的表现。抑郁的发生与合并疾病种类也有关系,合并的疾病种类越多,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越高。这提示所患疾病越多,症状越明显,病人的应激反应越大,如果应激水平超过了病人的应变能力,则容易导致情感障碍,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患者身体不适和无法用器质性疾病解释的体征越多,越可能为抑郁状态。抑郁可导致更进一步的脑损害[3]。对疾病的康复非常不利,而且还可能引发其他心血管疾病等,严重者甚至自杀自残等,后果严重。

脑卒中抑郁状态对改善生活、恢复神经功能极为不利,护士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发现病人抑郁情绪,除要做好疾病本身的药物治疗外,还要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相关因素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抑郁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妨碍其精神功能障碍的恢复。及时有效、有针对性的护理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最大可能地恢复其生理功能,提高生存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脑卒中发病两年以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2年以后发生抑郁的概率和正常人相同,但发病的高峰时间各家报道不一,Robinson等认为病后6个月至2年为发病的高峰期,也有人认为,脑卒中后3个月至1年,脑卒中后也有的发生率最高[3]。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提高患者自信心、促进全面康复起重要作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发现患者抑郁情绪,及时给予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主观躯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尤其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干预对预防抑郁的发生意义更为重要,使患者尽早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回归社会适应社会,是今后我们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区丽明,许俭兴,谭杰文.中风后抑郁障碍的研究现状[J].中国康复学杂志,2001,16(5):315.

[2] 吕文回,张分明,王济明.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研究[J].临床荟萃,2003,18(15):858.

[3]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猜你喜欢
病人康复发生率
具有Logistic增长和Beddington-DeAngelis发生率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定性分析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谁是病人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病人膏育
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研究及早期干预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