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辩论在《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15 13:25吴银宝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辩题参与度辩论

吴银宝,王 燕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642;2.华南农业大学农业部华南热带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2)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1-3]。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需要适时、灵活、有效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辩论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组成方式,这种方式通常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或在课后收集资料,深入分析问题,然后在课堂中分正方和反方对该问题进行辩论。该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中解决问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课堂辩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但从学科分布看,英语学科的研究比较多,其次是政治学科,专业学科相对较少[4-6]。此外,课堂辩论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课堂辩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控辩论过程,往往出现“无价值的争辩”现象;还有教师所设计的辩题也非常关键,题目太难或太过专业就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7-8]。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心任务是探讨畜禽舍环境、养殖场内及其周围环境对畜禽生产的影响及其改善和控制措施[9]。随着养殖业逐步走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出现了许多与该专业课程知识密切相关、在生产实践中又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如经济发达地区出台的禁止发展养猪业规定的合理性等,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出这些问题,组织学生深入讨论和理解这些问题,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者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课程教学中,连续5年应用了课堂辩论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1 课堂辩论的组织

有效的组织是课堂辩论得以顺利的重要保证。组织课堂辩论时,要求师生都做好充分准备,将课前准备、课堂辩论和课后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保证课堂辩论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1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辩论主题、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总结并制作辩论课件等,该过程由师生共同完成。

首先教师可依据自身教学和生产实践经验事先提供多个与《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知识相关的辩论主题,如经济发达地区禁止发展养猪业规定的合理性、华南地区采用发酵床养猪模式的可行性、现阶段农场动物实施动物福利的可行性、猪或禽与鱼结合的基塘养殖系统模式的合理性等。这些主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畜禽养殖环境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与现阶段养殖生产实践密切相关。对这些主题进行辩论可促使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的课程理论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当前养殖业遇到的环境问题,增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供辩题后,教师还应提供与辩题相关的养殖生产录像和照片、提供养殖环境控制方面的案例,有条件情况下还应组织学生参观畜牧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辩题;然后要求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选择辩题,教师应控制每个辩论主题的参与人数在30人左右。确定辩论主题后,教师应明确提出课堂辩论要求,如要求学生按辩题的正、反方分组,要求学生制作PPT 讲解论据,以及规定讲解PPT 所用时间等;在正式进行课堂辩论前,应预留1~2周的时间由学生自行查阅课内外相关资料,收集整理论据,制作辩论PPT。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教师须要求辩论正、反方需要适当沟通,理解辩论题目,确定辩论的主要内容,防止出现跑题现象。

1.2 课堂辩论

实施课堂辩论时,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须控制好辩论主题,注意引导学生就主题进行论述,防止走题;同时也要控制好辩论过程,引导学生合理论述,避免出现无谓争论。

为保证课堂辩论的教学效果,每个辩论主题至少应安排1个学时的时间,其中辩论正反方阐述论据的时间应不超过10min,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所收集到的相关材料,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述能力。正反方阐述结束后进入自由辩论时间,自由辩论须在教师适当引导下进行,一方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针对焦点性问题展开讨论,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禁止发展养猪业规定的合理性”的辩题,其争论焦点应引导为养殖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其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需对学生争论焦点适当引导,避免出现跑题现象,如对于"现阶段农场动物实施动物福利的可行性"的辩题,应注意引导学生主要针对农场动物福利开展辩论。合理的课堂辩论可加深学生对辩题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

每次课堂辩论须留5 min由教师从资料收集、分析和综合,PPT 制作,语言表达等方面综合点评辩论双方的表现,指出优缺点,并总结双方所持的观点及主要论据,最后结合本课程理论知识提出课后辩论双方应深入了解的方向,进一步引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1.3 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是对辩论式教学的进一步整理和思考,是实现知识升华的关键步骤。课堂辩论结束后,教师应以课后作业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要求每位学生提交辩论总结,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和培养学生主动和及时进行书面总结的习惯,促使学生以课堂辩论为起点,总结并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去解决养殖生产实践中的问题。

此外,教师在课堂辩论过程中需做好教学记录,通过辩论中学生的参与度、课后师生交流及来自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来综合评价课堂辩论的教学效果,了解尚需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方面;教师还应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归纳课堂辩论情况,特别要认真思考辩论过程中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并给予合理、科学地解答,以便使课堂辩论这种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应用于大学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

2 课堂辩论的注意事项

2.1 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辩论旨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情感和知识的相互交流过程,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创造性的激发,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辩论主题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总结、课堂辩论等环节,达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升,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意愿。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辩论时,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影响课堂辩论学生参与度的主要因素很多,包括辩题的选择、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及其主观意愿、学时数和参加辩论学生人数等。由于受《家畜环境卫生学》总学时数的限制,一般须用1个学时完成1个辩题,因此其教学效果会受到参加辩论学生人数的影响。如果参加辩论学生人数为30人以下时,采用课堂辩论教学方式时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较高,发言比较涌跃,互动性强;但如果参加辩论学生人数超过30人,由于受学时的限制学生参与度有限,不能起到很好的互动效果。如果选课人数超过30人,可分组进行课堂辩论,每组选一个辩题,参与人数不超过30人,以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但划分不同的辩题后,不同组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其它辩题的讨论,降低了教学效果,因此在事先安排课堂辩论时,教师须要求学生不仅要参与本组所选辩题的辩论,而且还应主动参与其它组所选辩题的辩论。

2.2 教师对课堂辩论的调控

课堂辩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和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间知识和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对辩题的理解、运用理论知识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调控课堂辩论过程,往往直接影响课堂辩论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提供辩论主题,否则辩题太难或太过专业就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不能在学生中引起广泛的共鸣,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辩论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应明确辩题的辩论点,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辩题的基础上,通过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获得更多专业知识,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堂辩论时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互动效果;此外,教师在学生辩论时还应加以必要的引导,不能任其脱离辩题漫无边际地辩论,而且应把握辩论的“度”,将争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王小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2]杨明霞.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育的反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9.

[3]李艳红.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82-183.

[4]张 茜.辩论式教学辅助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任务教学法的视角探析[J].陕西教育,2013,(7-8):81-82.

[5]李迎安.谈辩论式教学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26):158-159.

[6]文 良.辩论式教学方法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9):109-111.

[7]刘亚丁.辩论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25-27.

[8]任守义.辩论式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现代教育,2012,(5-6):180.

[9]李如治.家畜环境卫生学[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辩题参与度辩论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借“题”发挥,焕发精彩!
辩论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英国议会制辩论对大学生的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