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

2014-04-15 11:12王志军张菁唐艳
甘肃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玩电脑辅导班家务

王志军 张菁 唐艳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课外生

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17—01

陶行知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至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为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学生课外生活的现状及其成因,提高学生课外生活质量,使学生的课外生活过得“健康、有趣、有益”。下面,笔者结合陇南市武都城区外来流动人口子女课外生活的现状谈一些看法。

一、流动人口子女课外生活现状

陇南市武都城区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近两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的外来流动人口子女。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课外生活,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单一性

1. 课外生活的形式单一。(1)校内活动。这部分学生在课间通常进行一些易操作的游戏,最大的活动就是一年一度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2)校外活动。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平日放学后,其中80%的学生选择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10%的会选择做家务;5%的会选择游戏或玩电脑;另有5%的选择看电视。双休日及节假日时,40%的学生选择每天阅读课外书,近10%的学生选择周一到周五上一到两个辅导班,有40%的学生选择周末玩电脑。每逢寒暑假,大多数学生都会回老家帮父母做家务活。在暑假期间,孩子们都会选择摘花椒。

2. 课外生活的内容单一。(1)玩耍。玩耍分独自玩耍和多人玩耍。独自玩耍是一个人看电视、听音乐、玩电脑、制作手工、闲逛等;多人玩耍的项目主要有打乒乓球、捉迷藏、跳皮筋、跳马及追逐打闹等。(2)做家务。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来自农村,做家务表现出极强的独立生活能力。(3)上辅导班。根据问卷调查,其中有15%的学生在上各类辅导班,种类有常识课、舞蹈课、跆拳道等。(4)阅读课外书。阅读课外书籍是这部分学生最普遍的课外生活。

(二)不固定性

1.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课外生活的形式不固定。流动人口子女的课外生活形式随着时间、地点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就造成了学生课外生活的随意性。他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内玩不同的东西,而且会不断地改变课外生活的方式、地点、内容及形式。如,他们有可能几个人刚刚在一起打乒乓球,不一会儿,他们又会玩砸沙包等游戏。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兴趣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随意性使他们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

2.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课外生活的内容不固定。流动人口子女在不同的时期会选择不同的课外生活内容。在课间,他们会追逐打闹、打乒乓球、跳绳、踢毽子、跳皮筋、砸沙包、跳马等。放学回家,他们又会做作业、看电视、玩电脑、做家务、阅读课外书籍等。双休日或者节假日里,大多数学生会跟父母回老家做除草、放水、摘花椒、喷洒农药等农活。

二、对策

1.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灵魂人物。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会影响每一位班级成员的个性发展。班主任要在让学生充分信任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导作用,才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 发挥家长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流动人口子女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经商,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为此,这就需要学校、社区进行合理引导,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家长的作用。

3. 营造良好的课外生活氛围。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学生的课外活动场所及设施严重不足,武都区体育活动场所相对于密集的人口来说极其匮乏,真正能影响学生课外生活质量的,反而是那些近在学生身边的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所以,社区应该为这些学生提供方便、健康有益的就近活动场所。政府在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场所和活动设施的提供与配备方面有直接投入和宏观调控的双重责任,解决场所不足的问题需要政府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玩电脑辅导班家务
校外辅导班对学生学业影响调查分析
没完没了的辅导班
爱她就让她学做家务
辅导班:是奇迹还是谎言?
老妈逻辑
诱拐
久坐一族,放松有方
不爱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