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会计的选择

2014-04-16 18:53崔太军东宁县林业局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4年13期
关键词:育林林木会计制度

崔太军/东宁县林业局

浅谈林业会计的选择

崔太军/东宁县林业局

根据对林业会计的要求,针对林业会计存在的缺陷,我们给出林业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路。

林业会计;选择;分析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困扰我国会计界的一个大难题,许多有识之士都在潜心地探究其中的根源所在,以寻求防范信息失真的有效对策。毫无疑问,引致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企业滥用会计政策选择权则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符合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的会计政策选择是不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然而,现实中又确实有不少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会计政策的不恰当选择和变更,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对此,笔者认为,会计政策选择权被滥用的根源在于缺乏保障这些选择权有效运行的制度和机制,与选择权本身无关。

一、明确林业会计性质,建立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为规范林业企业的会计核算,迫切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林业会计划度。但林业会计制度应如何制定,是作为企业会计制度,还是作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是首先应该研究的问题。

林业生产单位的经济运行具有财政资金所占比重大和林业生产以公益性为主等事业单位的特点,因此,历来对林业生产单位都是定位为生产性事业单位,其会计制度除森工企业会计制度外都是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加以设计的。

但是从抽象的角度看,林业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还是与一般生产型工业企业一样,都经过了筹集资金、生产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经营成果的实现与分配过程,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进行林木资产成本核算和净损益计算,其净资产具有相应的所有权等都意味着林业生产单位的会计核算对象与一般事业单位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林业生产单位应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模式来制定会计制度,同时考虑其生产性事业单位的性质,在具体制订过程中,应打破林业经营单位的所有制和经营性质的界限,将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视作国家投资或环境效益收入,结合林业会计的特点以特种业务会计的形式加以实施。

二、改革育林基金的提取方法和周转方式

森林资源再生产资金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体内循环,即通过生产经营资金循环解决,使森林培育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以补偿;一种是体外循环,即在生产经营资金之外解决森林培育的资金来源,或者由国家财政预算解决。

由于时间及通货膨胀的影响,由林木资产的历史成本累计而成的森林培育成本显然难以满足森林资源再生产的需要。这是由森林培育周期长的特点决定的,林木资产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之间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以致无法实现对林木资产的实物补偿。

对于森林资源再生产不足部分的资金,目前实际上采取的是体内资金体外循环的办法。用来自简单再生产的育林基金来弥补营林资金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林业经营单位在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

林业资源的不平衡,用来自林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去解决是不正确的,也是解决不了的,应用大财政来加以弥补,对于企业首先应当资本保全,保全应由效益的受益者来补偿。因此,有必要对我国育林基金的提取方式和周转方式加以改革。育林基余提取方式的改革。林业经营单位的生产效益除来自林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外,更多的则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对于林业再生产不足资金部分应该由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者承担。育林基金作为生产经营资金之外的森林培育资金来源,也应该由社会和政府来承担。因此,育林基金的周转方式应与育林这一用途密切结合,育林基金按一定的比例集中到财政后,财政部门应将育林基合作为育林资金或者是育林补助资金加以使用。各林业经营单位获得育林基金的金额应根据其育林情况及破坏生态情况加以确定,社会育林也同样可以获得育林补助收入,对于林业生产单位来说,培育林木也可以取得相应的收入,其收入多少与林木的培育直接挂钩,将林木的采伐视作为培育的扣减,当培育林木边际收入超过采伐林木边际收入时,将会彻底改变林业需要财政扶持这一不利局面。从而真正实现全社会造林的局面。同时,对于林业会计核算来说,可以将来自财政的育林补助作为效益收入加以核算。

三、健全林业会计核算内容

目前,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已逐步从“木材利用”向“生态利用”原则转变。在“生态利用”原则指导下,客观上要求林业企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承担责任,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林业会计作为林业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与这-客观要求相适应,不仅要反映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同时要把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的贡献和损害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有效地协调林业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林业会计除了要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一般核算内容对经济效益进行核算以外,还应包括对资源和环境的核算,在具体设计时,应参照国外有关绿色会计的核算内容进行。

四、完善林业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现行林业会计仅核算林业经济效益,未能将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资源与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林业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侧重于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性信息,侧重于个体或局部的经济目的,更强调微观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主要涉及林木资产的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等等。因此,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充分披露的客观要求。

五、财务报告时间将由事后报告改为实时报告

随着电子联机实时报杏系统的兴起,林业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将企业所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阅的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入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时有效地选择、分析所需的信息,不必等到定期财务报告提供后再去获取那些经过整合的信息。

六、在林业会计计量上采用多重计量方式

计量方式的确定是会计核算的一项基本假设。林业会计不能机械地套用传统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而应该采用多重计量假设,即应该同时采取货币和非货币两类计量形式。在非货币计量形式中,可以来用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混合计量等在内的多种计量形式。

[1]柏连玉,冯丽梅.林业企业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具体问题的研究--制定《林业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方法 [J].绿色财会,2008(03).

[2]陈开铨.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浅析[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4(10).

猜你喜欢
育林林木会计制度
邓育林作品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水利工程与生态效益探析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