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奴卡菌病3例并文献复习

2014-04-17 08:27锋王沈毅弘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阿莫西林头孢粒细胞

陈 锋王 杰 沈毅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肺奴卡菌病3例并文献复习

陈 锋*王 杰 沈毅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目的探讨肺奴卡菌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肺奴卡菌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肺奴卡菌病患者均伴有基础疾病,均有服用糖皮质激素病史,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实验室检查均有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肺部CT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团块或结节,进展后出现空洞。诊断标本分别为肺穿刺物培养、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治疗药物:第1例住院期间使用头孢吡肟,另外两例均为含复方磺胺甲口恶唑(SMZco)的联合治疗。预后:第1例病情好转后回当地治疗,失访;第2、3例均吸收好转。结论奴卡菌感染易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诊断关键是从标本中培养出奴卡菌。治疗以磺胺类药物为主的联合治疗,应尽早足量、足疗程,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肺奴卡菌病;诊断;治疗

肺奴卡菌病(pulmonary nocardiosis,PN)是由奴卡菌侵犯人体引起的少见但严重的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发病率相对较低,不为临床医师所熟悉,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宿主数量的增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肺奴卡菌病进行报道分析。

1 病例介绍

病例1 患者,男,56岁,因“咳嗽1月余,右胸痛、发热8天”于2011年12月19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8天前患者突感右胸痛,发热,体温未测,自服布洛芬缓释胶囊胸痛好转,仍有咳嗽就诊,2011年12月16日查胸部CT:双肺感染伴局部肺实变、右下支气管扩张;双下肺少许纤维灶,心包少量积液,纵隔内稍大淋巴结显示。既往有糖尿病史数年。有多发性肌炎7月余,长期服用泼尼松30mg,1次/d。入院查体:两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及少许湿口罗音。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8.9×109/L,中性粒细胞93.8%,CRP 185.0mg/L。入院后予以莫西沙星0.4g,1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2011年12月20日查胸部增强CT病灶有进展。仍有发热,体温最高达39.3℃,入院3天后改用头孢吡肟2g,2次/d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2011年12月24日体温恢复正常。2011年12月27日CT引导下行右肺病灶穿刺活检。2011年12月29日复查CT肺部病灶较前吸收。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4×109/L,中性粒细胞70.2%,CRP 25mg/L,较前明显好转。肺穿刺物培养:奴卡菌属。病理:肺组织慢性间质性炎伴肉质变及纤维化。诊断:肺奴卡菌病,2型糖尿病,多发性肌炎。因病情有好转,继续使用头孢吡肟治疗,连续使用12天后患者要求回当地治疗,出院后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75g,3次/d口服,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片(SMZco)0.96g,3次/d口服2周,后患者未复诊。

病例2 患者,女,64岁,因“间歇发热2月余,再发4天”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痰白,伴胸闷、气急,并有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5℃,伴盗汗明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先后予以莫西沙星及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后咳嗽咳痰气促较前好转,但患者仍有间断发热,体温最高40℃,1个月前来本院急诊,查肺部CT示“慢支伴两肺感染,两侧胸膜改变”。于2012年3月19日~2012年4月3日住本院,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伏立康唑抗感染,甲强龙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伏立康唑片、甲泼尼龙片,咳嗽、咳痰少许,出汗仍明显。4天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加剧,咳黄色粘痰,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9.5℃,在本院急诊,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34.8×109/L,中性粒细胞96.3%,行胸部CT示“慢支,两肺感染,对照2012年3月19日病变进展。两侧胸膜改变”。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未正规治疗;1月前诊断2型糖尿病。入院查体:两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口罗音,左侧明显。查CRP 452.0mg/L,血沉87mm/h。复查肺CT示两肺见多发片状模糊增高密度影,局部内见多发空洞影,右肺可见节段性实变,右侧胸腔后部见弧形液性密度影(图1)。先后3次痰培养出奴卡菌。确诊

图1 例2治疗前(2012年4月29日)

病例3 患者,男,52岁,因“发热半月余,胸痛1周”于2013年11月11日入院。半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0℃,1周前感胸痛,深呼吸及咳嗽时较明显,1天前出现咳嗽咳痰,伴乏力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个月前在当地诊断为“溶血性贫血、干燥综合征待排”,服用泼尼松30mg,1次/d治疗。查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口罗音。查肺CT示两肺多发结节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81.4%,CRP 135mg/L,肿瘤指标正常,为肺奴卡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予美罗培南0.5g,1次/8h静脉滴注联合SMZco 0.96g,3次/d口服治疗,期间曾予伏立康唑片0.2g,2次/d口服预防真菌感染。体温逐渐正常,17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1.2×109/L,中性粒细胞78.3%,CRP 35mg/L,后改用头孢曲松2g,1次/d静脉滴注联合SMZco 0.96g,3次/d口服治疗18天,复查CT略吸收,出院后予头孢克肟2g,2次/d口服2周,SMZco 0.96g,3次/d口服4个月。随访CT逐渐吸收好转(图2)。MPO、PR3阴性。复查肺CT示双肺野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类圆形结节影,部分病灶内见空洞形成,空洞壁较厚,内壁及外壁光滑,边缘尚清(图3)。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涂片及培养均找到奴卡菌。确诊为肺奴卡菌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高血压病。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1次/8h静脉滴注联合SMZco 0.96g,3次/d口服抗感染治疗15天好转出院,出院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75g,3次/d,2周、SMZco 0.96g,3次/d,3个月。随访复查CT逐渐吸收好转(图4)。

图2 例2治疗后(2012年10月10日)

图3 例3治疗前(2013年11月14日)

图4 例3治疗后(2014年3月5日)

2 结 果

3例肺奴卡菌病均有基础疾病,均有服用糖皮质激素病史。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咳嗽。C反应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升高。影像学表现3例患者肺部病灶两侧均有异常,表现为多发斑片、团块或结节样改变,进展出现空洞。诊断标本分别为肺穿刺物培养、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治疗药物第1例住院期间为头孢吡肟,出院后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SMZco;第2例先后予美罗培南联合SMZco及头孢曲松联合SMZco,出院后为头孢克肟及SMZco。第3例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联合SMZco,出院后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SMZco。住院时间分别为:15天、36天、17天。预后:第1例病情好转回后当地治疗,失访;第2、3例均好转吸收。

3 讨 论

奴卡菌属放线菌目,放线菌科,属中包括多种奴卡菌种,常见的有星型奴卡菌、巴西奴卡菌等,具有弱抗酸性,普遍存在于泥土、空气、草丛和腐败的植物中[1],经呼吸道或皮肤直接入侵,造成内脏或皮肤感染。奴卡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危险因素包括器官移植、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IDS、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肺是奴卡菌属常见的感染部位[2]。本文3例均有基础疾病,分别为糖尿病合并多发性肌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均有服用糖皮质激素病史。

肺奴卡菌病临床表现可出现咳嗽、咳痰、发热、胸闷等症状,累及胸膜可出现胸痛。肺奴卡菌病影像学可以有多种表现同时存在,其中以结节影、斑片、实变影多见,其次为空洞、团块影,合并胸腔积液也不少见[3]。临床上需与细菌性肺炎、放线菌病、肺结核、曲霉感染、肺癌等鉴别。何理[4]报道奴卡菌肺部感染CT表现为形态酷似癌的软组织阴影,经多次痰培养确诊为肺奴卡菌感染。本文3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咳嗽,且为高热。实验室检查均有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其中CRP均>100mg/L。肺部CT影像学表现与文献报道相仿[3]。

奴卡菌病诊断的关键是从标本中分离出奴卡菌,为革兰染色阳性,呈串珠状、分枝状的菌丝;放线菌革兰染色亦可上述改变,但改良抗酸染色奴卡菌阳性,放线菌阴性[2]。为提高临床诊断,侵袭性检查可以选择如纤支镜刷片、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5]。大多数奴卡菌2天以上才生长成可见菌落,建议将培养时间延长至2周以上。本文3个病例有2例是通过侵袭性检查明确致病菌。例3较早行支气管镜并分离出病原菌,立即予相应治疗,恢复较快。

奴卡菌感染首选磺胺类药物,可选择SMZco(2~4g,分2~4次口服)。磺胺类过敏或无法耐受者,可口服米诺环素、阿莫西林。由于目前磺胺类耐药率有所升高,一般主张2~3种药物联合治疗,包括SMZco、阿米卡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链霉素、左氧氟沙星和亚胺培南等。例1使用头孢吡肟后病情好转,考虑头孢吡肟对该株奴卡菌敏感,但不能完全排除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另外,台湾一项体外研究显示对155株奴卡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行药敏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奈莫沙星、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对奴卡菌有好的抗菌活性[6]。利奈唑胺适用于重症感染、播散性奴卡菌病及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对其他药物治疗失败的奴卡菌感染可选用该药。但由于其昂贵的价格和长期使用所引起的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限制了该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关于疗程,有文献报道推荐:对于局限的肺奴卡菌病,免疫功能正常,治疗6周,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则需要治疗至少6个月;有中枢神经系统播散的患者,应该延长到12个月;对于AIDS患者,则要求12个月或更长时间;对于免疫抑制的患者,建议低剂量维持治疗[1]。

[1]Brown-Elliott B A,Brown J M,Conville P S,et al.Clinical and laboratory features of the Nocardia spp.based on current molecular taxonomy.Clin Microbiol Rev,2006,19(2):259

[2]赖志珍,王良兴,陈少贤.肺奴卡菌病.国际呼吸杂志,2008,28(4):223

[3]徐凯,杜瑶,王氵云,等.肺部诺卡菌感染的胸部CT特点.中华放射学杂志,2013,47(9):808

[4]何理.肺奴卡菌病误诊为肺癌1例.浙江实用医学,2007,12(3):封3

[5]Matulionyte R,Rohner P,Uckay I,et al.Secular trends of nocardia infection over 15 years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 Clin Pathol,2004,57:807

[6]Chih-Cheng Lai,Wei-Lun Liu,Wen-Chien Ko,et al.Multicenter study in Taiwan of the in vitro activities of nomonoxacin,tigecycline,doripenem,and other antimicrobial agents against clinicalisolatesofvariousNocardiaspecies.AntimicrobAgents Chemother,2011,55(5):2048

*现在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工作

猜你喜欢
阿莫西林头孢粒细胞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难治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阿莫西林是好药,但只对这几种病有效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阿莫西林是好药,但只对这几种病有效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头孢那么多,到底怎么选?
阿莫西林要空腹服用
四代头孢药功效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