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价值及其方法探索

2014-04-17 00:09
荆楚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家长幼儿

陈 艳

(荆楚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湖北 荆门 448000)

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生活经验、表现亲身体验、表达个性情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已有的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其中,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在4~5岁时如果能抓住时机,给幼儿书面语言方面的刺激,幼儿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效果比较显著。相反,如果在此关键期缺乏足够的书面语言的影响,幼儿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就难以养成阅读的习惯,造成语言理解能力差的现象,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在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会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1]。

一、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这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较好。早期阅读教育关键是培养兴趣以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儿童3~8岁之间,我们要帮助孩子奠定基本的阅读能力,使之具备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良好阅读习惯养成后,幼儿在闲暇之时,能静静地坐下来专注地阅读一个故事甚至一本书,对幼儿未来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期是幼儿观察力形成的起步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对幼儿形成具有目的性、细致性、组织性以及概括性的观察能力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这些观察能力的逐步形成在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中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幼儿的思维逐步由简单、具体、形象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这些都得益于幼儿在平时的阅读中的锻炼。在锻炼中幼儿的想象力不断丰富,观察力逐步强化,思维越来越缜密。幼儿在看课外读物的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吸收知识,而且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会思考、提问。教师和家长若能在幼儿提问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提问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积极有效地引导幼儿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者是陪他去寻找答案,可以有效地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培养和确立其主体意识,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

(二)可促进幼儿独立性和自信心

一个人独立性的形成往往要从其幼儿期开始,幼儿期的奠基对以后是一个方向性的指引。幼儿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并没有能力独自完成任务,往往需要父母的帮助。这其实是父母和孩子交互阅读的一种方式,父母起着主导作用。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早日自主阅读,将识字当成了阅读的前期准备工作。事实上,早期阅读不能等同于早期识字。尽管在阅读中不少幼儿学会了识字,但是学会识字并不是早期阅读的直接目的。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早期阅读实际上就是早期识字,不教幼儿识字,何谈阅读[2]!实际上,以早期识字为目的的“早期阅读”将对幼儿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不仅达不到让幼儿识字的目的,而且对幼儿对词语的理解产生支离破碎的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引起教师和家长的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早期阅读的方式主要是阅图,通过阅图达到看图说话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应尽量避免文字识别的现象。从大图大字的读物入手,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逐渐变化,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学会识字并理解相关的内容。从我国现行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关于早期阅读的目标可以看出,早期阅读应该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有关的内容,识字并不是我们阅读的最终目的[3]。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识字,幼儿会增强阅读的积极性。而且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其自主阅读能力也自然会逐步提高,父母的参与也随之减少,阅读逐渐发展成为孩子自己的任务。孩子逐渐摆脱父母这根拐杖,独立性也就随之强化。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幼儿从看不懂、读不懂到自己能独立地讲述简单的故事再到复杂的故事,这种能力的转变也使得他的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幼儿读物中的一些经典故事,如小猴子掰玉米,教会幼儿凡事不可半途而废,要有耐心;如坏脾气的小熊,教会孩子与朋友相处时不能随便发脾气,要友好;而脏嘴巴的小兔子,则教会幼儿要懂礼貌、文明等等,因此,优秀的幼儿读物对幼儿良好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作用。

(三)可以开拓幼儿眼界

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他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阅读各种图书,使其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还可以开阔其眼界,陶冶其道德情操,进而全面提升幼儿的素质与能力。让孩子尽早接触阅读,让其早日进入纯洁、美妙的图书世界,孩子的生活会变得更加充实而愉快,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一些优秀的幼儿读物不仅仅在形象生动的故事中告诉了幼儿一些简单易懂的道理,而且还包含了一些幼儿十分好奇的知识,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获得的答案会促使他进一步产生阅读的兴趣。

(四)可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桥梁,人们的交往需要借助语言进行传情达意。然而,语言不仅包括有声的口头语言,还包括书面语言。幼儿时期是人们学习东西最快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环境十分关注,而且总是能将从周围环境中学得的东西转变成自己的东西。早期阅读是幼儿接触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阅读能够使幼儿的词汇量增加,幼儿较强的模仿能力可以促使其与他人交流时使用阅读中学到的书面语言,从而提高幼儿的交际能力[4]。而且幼儿感兴趣的文学作品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很容易引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激发孩子学习文字的兴趣,具备比较突出的看图写话和作文能力、理解能力,为小学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理解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到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往往都是爱读书、读好书、读书多的孩子。

二、当前幼儿早期阅读的主要问题

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虽然得到了不少年轻父母的认可,但从幼儿早期阅读的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欠缺良好的阅读环境,幼儿缺乏模仿对象

调查显示,在我国有意识地为孩子准备书房、书橱和书桌的家庭比例不到3%,而且许多家庭环境的布置不利于早期阅读的开展,例如没有适合幼儿身材的专用书架与书桌,不方便幼儿随时取阅,父母要求孩子阅读时,自己却在看电视、玩手机等,未能给幼儿创造适合阅读的家庭环境。部分调查显示在家庭拥有图书数量上,能为孩子提供10~50本阅读的书有45%的家长,而5%的家长提供的数量在10本以下,38%的家长每年能花费300元为孩子购书,2%的家长为孩子购书的费用一年不足50元[5]。为幼儿提供的阅读环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阅读活动。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身教甚于言传,家长反复要求幼儿阅读,不如给孩子做个良好的榜样。在幼儿园,阅读角区建设也很不完善,如幼儿园班级规模太大,幼儿人数多,活动室空间小,图书少而旧,更新速度较慢,文雅有序、温馨人文的高质量阅读环境在目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得较少。调查显示,部分幼儿园班级拥有的图书数量80本以上约占23%,60~80本约占56%,40~60本约占16%,40本以下占5%;班级内的图书不允许幼儿自主借阅的占100%;班级内有专门的阅读区域约占21%,没有专门阅读区域的占79%[6]。另外,公共阅读学习场所严重缺乏,或者未能充分利用,很多人在这样的场所并没有安静地读书,不能方便地为儿童阅读做必要的支持。

(二)不当的阅读活动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第一,不考虑孩子的意愿,勉强共读。当孩子正在专注地玩游戏或者玩具的时候,邀请孩子一起共读,不但不能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美妙,长此以往,还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厌恶。第二,阅读时不停地向孩子问问题,认为孩子如果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后不记住点什么或者明白什么道理就像没读过书一样,这样的行为容易使阅读的乐趣大打折扣,甚至变成一种负担,最终毁掉孩子的阅读兴趣。第三,阅读时,一味地对孩子进行指点纠正,以自己传统学习的经验来教育孩子进行早期阅读,让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坐好,一遍遍地重复,直到孩子认识并记住为止,至于故事中蕴含的让幼儿思维、想象、创造的因素没有充分利用,这种违背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填鸭式灌输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当时看到了一点成绩,却给孩子将来的学习埋下了不良的种子。在早期阅读过程中,还经常出现“你真笨”“你看某某多聪明”“不看完书不能出去玩,不给买礼物”“不许吃饭”等一些要挟和消极的现象,这些都会打击幼儿的自信心,挫伤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对幼儿阅读行为缺乏科学认识

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不稳定性,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望子成龙、求成心切的家长虽然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但对阅读的作用和目标的认识不足[2]。其实,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家长在指导幼儿读书时,对各年龄阶段的阅读能力发展的特点认识不够,开展方式的针对性差,缺乏有效的过程控制。例如,在阅读书籍的选择上,62%的家长通过专家或老师推荐,36%的是其他人推荐,30%是网上的热门书,46%是按家长的想法选书,69%的家长是选孩子喜欢的书[5],但依然存在少数家长不以孩子兴趣为导向,常常把自己认为有用或者适合的书买给孩子,不考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年龄特点。在选择阅读内容时,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将幼儿的直接生活经验与阅读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我国父母大多重视早期阅读的认知作用,过早地让孩子接触一些与其年龄特征不适应、不感兴趣的文字,没有真正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幼儿对书的喜爱和看书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低幼儿童而言,这样的“开卷”未必有益。

(四)对亲子共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家长因为怕麻烦或者没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买来很多音频资料放给孩子听。事实上,亲子共读不仅在于读书本身,更多的是让孩子体会父母对他的爱,这样的亲子共读更能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据调查,在陪伴孩子阅读的人中80%是妈妈经常陪孩子读书,24%的家庭是爸爸陪孩子读书,半数的家庭能做到坚持每天亲子阅读半小时,能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亲子阅读的形式上,53%以家长读为主,10%以孩子读为主,18%是孩子跟着家长复述,多数家长还是注重家长讲述幼儿倾听,没有主动引导幼儿观察[5]。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家长对指导孩子阅读有时显得束手无策,如有的家长虽然每天都给孩子讲故事,但是在讲的过程中,语言语调过于平淡或者没有情感投入,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也往往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识字后能自主阅读后就不再需要跟孩子共读了。以上这些理念的存在导致家长在亲子阅读中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亲子活动中幼儿感受不到阅读的快乐,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培养了。

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方法

针对我国幼儿早期阅读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三位一体”阅读环境

环境是引发幼儿进行阅读的最直接、最直观的影响因素。第一,幼儿园创设阅读角。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创设。物质环境是向幼儿提供适宜的、生动有趣的、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良好的阅读物质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主要体现在教师在阅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上。教师在给幼儿读故事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断地变化声调和语气,例如,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和语气、根据内容变化语调等方式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评价幼儿阅读行为时,要使幼儿感受平等、关爱、分享,把评价幼儿阅读行为的立足点放在孩子对阅读活动积极参与、付出努力的状态和过程上。充实生活学习环境中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量,充分利用文字标签,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文字知识;还可以“生生互动”,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创设有利于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精神环境,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第二,社会、社区在构建公共图书馆、社区阅览室时,应设立幼儿阅读区,在社会环境中构建平等、文明阅读场地,为幼儿阅读提供社会环境,而且成人的阅读行为也能为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第三,家长创设家庭阅读角。家长应及时指导幼儿看书,在孩子的阅读过程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除了需要帮孩子甄别读物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使幼儿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产生阅读的愉悦感。

(二)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培养幼儿阅读兴趣要把握其喜好,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形式中“玩”乐。阅读活动可分为大图书阅读活动、小图书阅读活动、听赏活动、排图活动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来组织。第一,组织讲故事的活动,让幼儿把自己阅读过的故事讲给小朋友们或者是老师家长听,让幼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持续地主动地开展阅读活动。第二,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续编的故事给予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教师和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读一段故事后,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改编故事,并把孩子改编的故事记录下来,写上孩子的名字,张贴在显眼的位置,这样对孩子阅读兴趣、想象力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第三,教师和家长也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跟幼儿一起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将书上的内容表演出来,提高孩子对故事的理解能力。另外也可以开展家园互动方式,安排家长到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让家长认识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兴趣的科学方法[7]。幼儿读物的很多内容都与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组织幼儿阅读时,可以提一些幼儿通过简单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在辅导幼儿阅读时,教师和家长要充分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多作实事求是的、正面的评价,并尽量将这种辅导寓于游戏之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提供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阅读材料。

阅读的兴趣首先来源于阅读材料,幼儿自主阅读兴趣的发展需要丰富的书面语言环境作支撑,因此,教师和家长要提供丰富的早期阅读材料,但是不要盲目择书。第一,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要富有情趣,贴近幼儿生活,这样的阅读材料能很快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有趣。第二,在图书形式的选择上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第三,图书的选择应该随着孩子年龄的特点及时变化:小班孩子的读物主要以大图大字为主,而且文字主题鲜明,对话简洁,意义突出,语言重复;到了大班,文字可以适当增加,但也不能过长,故事情节可以略复杂,读物也可以由以动物为主人翁的故事逐渐向简单的百科知识过渡。阅读材料的难度和篇幅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果没有选择好合适的幼儿读物会抹杀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的难度应略高于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增强幼儿阅读的信心[8]。

(四)充分发挥亲子共读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温暖港湾。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多半在于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和习惯。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中,第一,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给家庭设定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在此时间段家人远离一切电子产品,共同阅读。第二,教会孩子正确阅读的方法,例如有序地翻书,爱护读物。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先读图,猜故事,最后父母用讲述的方式去读一本书,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能力,也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第三,充分利用电子产品,播放一些适合孩子听的故事,培养孩子专注倾听的能力,但不能以电子音像产品替代父母读故事。另外,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读物,家长应具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观念,多带孩子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丰富幼儿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亲子共读是一段美好时光,亲子共读,其乐融融,能使孩子从小体会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阅读态度,这种良好的阅读态度将使孩子受益终生,会给孩子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年龄大些后,鼓励孩子给家长讲故事,甚至可以分角色扮演故事当中的人物,增加阅读的形式,增添阅读的乐趣。同时,由于家长对幼儿阅读习惯养成的价值认识参差不齐,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家园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家园教育合力。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共育栏、家园联系册、与家长交谈等方式,向每位家长介绍阅读对幼儿今后成长的作用,使家长认识了解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亲子共读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主动的配合。只有家园结合、正确引导,成效才能显著,幼儿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地得到培养,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9]。

综上所述,阅读是一个终身受益的好习惯。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期,从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出发,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运用活泼有趣的阅读方式,就能让孩子爱上阅读[10]。让孩子在阅读中健康成长,让孩子从中受益,探索有效的教育指导策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1] 谢兰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147-148.

[2] 朱从梅,杨鲁虹.对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现状的调查[J].早期教育,2003,(7):2-3.

[3] 周兢.早期阅读——让孩子终生热爱学习[J].幼儿教育,2005,(2):4-5.

[4] 余珍有.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1-34.

[5] 郑国庆.关于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2):186-188.

[6] 魏敏,刘岩.大班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误区及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41-43.

[7] 张芬芬.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150.

[8] 张鸿宇,于婷慧.论幼儿早期阅读的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3,(31):186.

[9] 马晓莉,姚艳梅.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初探[J].双语学习,2007,(6):129.

[10] 陈显盈.浅谈在幼儿早期阅读中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能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208.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家长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