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书提升读者泛在阅读有效性研究

2014-04-17 03:17叶宝林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阅读器电子书

叶宝林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0 引言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心田享受,捧一卷在手,观满纸云卷云舒,荡涤思想十分惬意。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图书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图书馆的读者群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不断扩大,以纸质印刷品为主要载体的传统图书行业正在融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传播形式,数字图书在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广泛使用的背景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信息时代下的泛在阅读,是指读者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的阅读活动。泛在阅读的主要特征是伴随个性化阅读和优质数字图书等特点的“时时、处处、人人”阅读,新的信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改变数字图书的发展和获取数字图书的途径。

1 信息技术发展是泛在阅读的根本前提

当人们抚摸、翻阅或浏览书架上散发有淡淡书香的纸质图书时,对于读书人来说是痛快的。然而,早在1987年,美国图书馆学家兰卡斯特提出:图书馆应该面对“走向无纸化信息社会”的问题,其在《电子图书馆》一书中预言:“布满计算机和现代通讯的房间将取代往日密集的书架和宽敞的阅览室”。数字图书,又称为电子书(e-Book),是以电子文件的形式通过支持特殊阅读软件的电子阅读器上阅读的数字出版物,是一种传统纸质图书的替代品。电子阅读器是用于阅读规定数据格式的各种电子图书和文档的电子设备或移动终端。电子墨水(E-ink),是融合化学、物理和电子学的整体产生的一种新材料,具有低功耗、柔性、可读性好、廉价制造等特点。1998年10月NuvoMedia推出第1款手持电子阅读器:火箭(The Rocket)。火箭阅读器(Rocket)问世,改变了电子书市场的结构。在此之前,电子书只能通过计算机阅读。火箭的低端版本有4M flash闪存,分辨率480*320,黑白屏。2006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采用E-ink技术的电子书阅读器版本有4 flash,同时开通书店,但这款产品并不成功。2006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第1本“先行电子书”,是中国图书业的标志性事件。2009年3月,富士通公司推出的PLEPia标志着全球第1本彩色电子书问世。目前,亚马逊推出的国图书业的标 性事件。2009年3、OPPO推出的首款基于安卓系统的Enjoy、汉王推出的汉王N系列电子阅读器(电纸书)都是应用E-ink技术。从Kindle开始,读者就可直接从电子出版商那里购买电子书,电子出版商再与内容制造商合作分成,亚马逊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其背后庞大的电子书库。正是有了书库的保证,亚马逊书库如今已占据了美国在线电子书市场80%的份额。2011年1月,电子书销量超过平装书;2011年5月19日,亚马逊宣布电子书(e-Book)销量超过纸质书,每卖出100本纸质书(包括硬皮书和平装书)的同时,可以卖出105本电子书(不包括免费下载电子书)。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的读者群和很少光顾图书馆的人们就可以利用设备进行主动阅读,这是泛在阅读的根本前提,这种阅读并未突破需求、获取、使用和反馈信息等功能,因此,阅读功能的实质和传统阅读是一致的。

2 网民人数众多是泛在阅读的受众保障

2014年1月,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新增网民5358万人。2013年8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强调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可以预见,未来基础网络设施建设还将继续加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底增加800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Fi覆盖逐渐全面的情况下,2013年中国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73.3%,高于其他设备的使用比例,这意味着手机上网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手机相对于电脑的技术门槛较低,具有操作方便、价格低廉、资费可承受等特点,尤其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渗透的重要途径,泛在阅读就会在“非读者”向“读者”成功转变后发生,致使用户由提升阅读普及率到加深使用的黏性程度转换。网上阅读资源十分丰富,所有的信息都是数字的、多媒体的,显示形式具有多样性,阅读内容也比较丰富,可以从各个角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 个性化泛在阅读,数字图书资源设计创新是关键

2013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中有31.2%的人进行过手机阅读,此部分人群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时长均已超过40分钟,娱乐内容则成为消费重点,当然这也与手机阅读群体多为年轻人有关,与此同时,微博、博客和微信相关阅读内容增势强劲。电子书也凭借其获取的便利性等优势,成为越来越多国民的选择。随着网络的普及,许多文学作品都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这不仅方便阅读,也节省了费用。另外,数字图书相比纸质图书价格低廉,且到书店去买书太浪费时间。数字图书的阅读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选择,充分享受和体验探索知识过程中的开放性。

那我们就会想到这些问题:如何应对传统阅读方式向数字阅读方式转变的变革?如何应对用户体验的高需求?如何提升泛在阅读有效性?对于纸质阅读来讲,数字图书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它与龟甲、竹简、棉帛、纸张等一样,也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形式,可以影响但不能决定阅读。信息时代研究的是传播效果,诸如信念的改变、心智模式的改变、神经细胞生理的改变,是一个过程,是综合系统渐变的体现,在这里,信息只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泛在阅读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若干的碎片时间累加生成阅读体验的“蝴蝶效应”,以拼接为完整的有效获取和阅读,这也决定了在阅读软件和数字图书的设计上充分考虑用户的体验与情境感受,让读者获得最优的阅读效果。

4 总结

现阶段,数字图书和纸质图书在市场上占据着主流图书的份额,尤其是数字图书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条件的成熟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其仍然不能完全代替纸质图书。免费的数字图书会越来越多,利用终端阅读的人也会越来越多。因此,要积极应对传统阅读方式向数字阅读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变革,积极探索提升泛在阅读有效性的研究,将数字图书利用率提至最大化。

[1]磐石.电子书的未来是否一片光明?[J].记录媒体技术,2010(1).

[2]张涛甫.新传播技术催生阅读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3-06-21.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阅读器电子书
区块链在数字图书侵权中的司法救济作用分析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数字图书回顾与反思
The Magna Carta
一种高效的RFID系统冗余阅读器消除算法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数字图书营销方法探究
一种RFID网络系统中消除冗余阅读器的高效算法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