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4-17 01:51龙秋云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课堂练习课文教材

龙秋云

(南宁市石柱岭小学,广西南宁,530031)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可以说是最难教的科目。语文教师费尽心思,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学生仍然疲于应付,高喊语文难学。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是教与学关系是否和谐统一的硬的指标。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课堂教学的实例,提出以下两个建议,供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一、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一)吃透教材,才能为课堂做足准备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吃透教材,熟悉掌握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课堂做足准备。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制订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有效的教学目标,也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堂有效才有据可依。

(二)这是由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决定的

一堂课45分钟,教哪些内容,教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首要考虑的问题。这样有限的时间内,课堂教学必须经过精心策划。要想确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就要求我们对教材非常的熟悉,只有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目标。如果脱离教材自由发挥,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吃透教材的第一个目的又是制定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如果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环节就会散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吃透教材与明确教学目标之间相互促进又相互补充。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多与教材文本接触,根据教材内容首先制定出本节课所要达到的课时目标,而且在课堂教学反思中首先对照自己本课制定的课时目标,以是否达到目标作为课堂是否有效的标准,为下一次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把大化小

1.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了详细的相应年龄段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但这些是总的目标。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总的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以小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实现为依托的。这些小目标的具体制定需要我们反复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了然于心。

2.笔者以五年级一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为例。这篇课文是五年级上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鲸》。这组课文全部为说明性文章,单元的目标要求主要是两点: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的兴趣;二是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笔者考虑到说明文作为实用性文体,重点应放在如何辨析及运用上,因此在制定课时目标时,十分注意说明方法学习的指导及体会说明文用词准确性的特点。

制定的课时目标具体如下:

《鲸》

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并会写“鲸、猪、腭、哺、滤、肚、肺、矮、判、胎”10个生字,并注意“哺”的读音及“肺”和“矮”的字形。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识字目标,5分钟)

(2)正确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背诵下来。(朗读目标,5分钟)

(3)理解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描写鲸体形特点时使用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并拓展到文章其他段落,还使用了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重点掌握目标,25分钟)

(4)随堂练习。(10分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第一自然段为突破口,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使用说明方法来表现事物特点的,并拓展延伸,让学生利用同样的学习方法再找找文章其他段落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目标:

(1)复习听写易错字和词,如“哺乳、上腭、肺部、垂直”等词语。(识字目标,5分钟)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流利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5分钟)

(3)理解作者在描写鲸的进化过程中用词的准确,并拓展到全文。(重点目标,25分钟)

(4)随堂练习。(10分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第二自然段为突破口,教师范读学生倾听时,教师故意漏读词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注意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之后笔者通过课后作业检测,发现本课目标落实得不错,达到了预期效果。

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越明确,教学的环节就越容易掌握,胸有成竹,才能收放自如。

二、重视讲练结合,一堂一练

(一)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还必须重视讲练结合,做到一课一练

传统的知识讲授,只重视讲,而忽视练,甚至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谈练色变,认为练就是应试,其实不然。知识的学习需要调动身体的多种器官,只是运用单一的器官——耳朵去倾听,收到的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知识的运用只有在反复实践、练习巩固中才能得以强化吸收,语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

(二)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

儿童的心理有模仿性强、表达欲强和遗忘快的特点。遗忘快的特点表现为学生学习得快,忘记得也快,这是教师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明明课堂上强调过很多次,学生当时也理解得很清楚,到了下节课再提起时,学生却一知半解。课堂上,教师讲过,学生自己也讲过,但如果不落实到笔端,即使目标再明确,课讲得再好,最终学生也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因此,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三)符合“271”原则

很多教师包括笔者,都常常把着眼点放在怎么把一堂课上好、上精彩,怎么把问题设计好上,却往往忽视了课堂的练习,甚至认为课堂练习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一项教育教学的研究调查表明课堂教学时间的安排应该以“271”为最优,即一堂课教师20%的时间用于讲授新知,70%的时间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10%的时间用于学生巩固训练。也就是说,一堂课如果是40分钟的话,就是8分钟由教师讲,28分钟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4分钟用于课堂练习。可见,课堂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认为一堂课应该留下4分钟用于学生做课堂练习,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认为有些课文有时甚至要用到半节课的时间做练习。

(四)以《鲸》课文教学为例

例如《鲸》这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文,实用性很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不仅学会分辨什么是说明文,还应该会写简单的说明文。在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题中有一个小练笔,叫“鲸的自述”。笔者教授的其中一个班级是把这个小练笔作为课堂练习当堂完成,一个班级由于时间关系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结果两个班级写出来的内容有明显差异,当堂要求完成的班级由于知识新鲜、印象深刻,学生文思泉涌,再加上课堂上教师的随机指导,语句组织方面比作为家庭作业完成的同学要顺畅得多,精彩得多;作为家庭作业完成的班级,由于知识经过了大脑再加工,许多内容会被遗忘,写起来自然吃力得多。由此可见当堂练习巩固新学的知识的效果要胜于留成家庭作业给学生让他们拿回家里去慢慢回忆的效果,后者不但给学生增加了课业负担也给教师批改增加了负担。

(五)再以生字词的巩固练习为例

虽然是五年级了,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重点词及易错词的指导点拨,学生课堂上得不到巩固,课后的作业中仍然会错误频出。在《鲸》这课中,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做指导之后,要随堂听写以巩固所学,像“肺部、矮小”这两个词尤其应该强调注意书写,课后作业中就很少出现这类错误了。

在《落花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觉得字词比较简单,所以在课堂上没有重点落实,只强调几个轻生词的读音,像“吩咐、石榴”这样的词,“吩咐”这个词也一句话带过,结果在期中测试中,“吩咐”这个词的出错率是最高的,可见平时的课堂巩固练习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就更加不会重视。

(六)课堂练习可以是多样化的

多种方式考查测验学生,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可以以听写词语、看拼音写词语、比一比再组词、判断对错等方式进行。可以由教师出题考学生,也可以学生之间互出题,更可以学生出题给教师。

当然,除了字词之外,句子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五年级考试中常出现的“按要求写句子”的答题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这也说明了平时课堂练习不够。如果总把句子的练习放到每一次考试的讲评中,学生学习起来是很被动的,学生总觉得题目难,自己做不对、做不好,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挫败感。教师不如变被动为主动,立足教材,抓住每次的训练机会,让这些能力渗透到每一次课堂练习当中。因此,笔者认为每一节课都应挤出一定的练习时间给学生,教师少讲一些,学生多练一些,这样的课堂效果会更科学、更合理。

[1]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课堂练习课文教材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