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建设推动教研职能转型

2014-04-17 01:51侯宗凯王尤敏逄淩晖
教育观察 2014年14期
关键词:教研员教研转型

侯宗凯,王尤敏,逄淩晖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潍坊,261500)①

教研承载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支撑区域教育质量的基础,引领当前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教研职能转型这一核心,根据潍坊市教育教学实际,在逐步完善制度的基础上,促进教研职能转型,取得明显成效。

一、加快推进教研由“为教服务”到“为学服务”,由“研究教”向“研究学”转变,初步实现工作重心向学生研究转变

一是加强教研制度建设,规范基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督学机制。通过召开动员会全面发动、建章立制全面规范、调整督学责任区划分等措施,我们形成了人人参与、职责明晰、管理严格的督学新机制。二是践行教研(研究、指导、服务)和督学(管理),落实教研转型的新决策要求。针对排查出的学校存在的立德树人、规范办学等方面的问题,对学校进行深入督导和调研。通过听课、评课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和发放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调查问卷,我们形成了高质量的督学报告,发现典型经验,提出改进建议,显著提升了教研人员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指导水平,支撑了普通学校办学水平的持续提高。

二、加快由基于经验到基于数据的教研方式方法的转变,积极开展以破解教学问题为主的主题调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一是围绕中心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从数据中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围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实施英语提升工程、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滨海和峡山教育质量解决方案等中心工作,通过组织调研,访谈校长、教师、学生和发放问卷,我们获得了几千万个有效数据,为实现全市中小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办学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二是基于数据分析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在充分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地梳理、筛选、论证等步骤,最终形成了《潍坊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及教学现状调查报告》《滨海区、峡山区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研报告》《让课程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真”与“实”》等主题调研报告,为破解我市学科教学、持续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学生成长动力等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广泛开展测量工具研发,为基于数据开展教研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各科室各学科教研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数据”意识,积极开发测量工具,初步建立起各科室及个人的工具库和数据库,据此开展教研工作,显著提高了教研水平,如“英语提升工程”“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研究”等。

三、由基于传统教学研究到基于信息化教学研究的转变,使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实际需要的教研工作更加高效

一是创新网络教研,服务学校,成长教师。自2012年创建“潍坊教科研网”以来,我们建章立制,选聘网络教研核心组成员,构建起动态、开放、互动的区域教科研、校本教研新模式。上传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开展网络直播互动教研会议已成为常态。二是围绕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要素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网上阅卷监测平台的作用,实现全方位、常态化监测评价,通过评价来诊断、矫正和促进课程建设及课堂改革,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三是把翻转课堂、慕课等基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教学形式纳入教学研究,进入学校实践并取得初步成效。

四、加快由单一教材教法研究到教研质量全要素研究的转变,不断创新教师培训方式,教研员教研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丰富培训内涵,提升教研水平。我们每年暑期分学段组织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研员参加高级研修班,把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学校管理等全部纳入培训内容,由传统的仅关注学科发展到逐步研究学校整体发展,更好地满足了学校发展需求,使教研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二是发挥好核心教研组作用,由单一的学科教研员教研到实施团队教研,进行团队攻关,显著提升教研能力、水平和效益。聘请师德好、能力强、业务棒的市区骨干教研员和教师为兼职教研员,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三是实行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方式转变,更加关注学校、教师、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教研的针对性进一步增强。根据学校需求,有针对性地到教学一线进行系列性教学调研和教学督导活动,帮助解决学校管理和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加快推进由关注知识传承和教学问题解决到关注学生成长和全员育人教研意识的转变

一是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深入研究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方式方法。二是积极研发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课程,如“行知天下”“学生自主发展课程”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三是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成长动力研究,组织开展了“潍坊市文艺志愿服务基地”授牌仪式、普通高中学生成长动力系列研究、根基教育系列研究、公民素质教育实验活动等,取得了明显的育人效果。四是在初中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督学调研工作中,适时渗透全员育人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

六、加快推进由统一要求到个性化工作转变,引领学校、教师、学生个性化发展,创办多样化可选择的教育和有特色有个性的课程

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是深化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实现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对学校课程开发建设提出了规划。一是对国家课程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新课程活的灵魂体现在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由于地方性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需求的不同,只有因地制宜地对国家课程予以整合,同化形成学校执行课程,才真正具有落实课程的功效。力争通过对国家课程的二度整合形成学校执行课程,使国家课程设置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不同的教育诉求。二是建立学校课程中的学科课程体系。也就是要以国家课程为“内核”,开发用于拓展延伸或升华提高学生文化学科能力的校本课程,形成“课程群”。三是培养学生人生素养的特色课程。此类课程针对品德教育、公民教育、励志教育等内容,可以涵盖德育、音乐、美术、体育、技术等领域。四是重点落实活动课程。实践证明,以学生社团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课程不仅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外显标志,也是满足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形成学校个性特色的重要途径。

七、加快由习惯于传统的一般意义上的教研队伍管理到合乎教育形势发展需要的更加自觉的主动追求卓越的教研队伍管理转变,为实现教研职能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制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定和修订了院内管理制度,规范各方面的工作,为职能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公开竞聘科级干部、中层干部,为职能转型提供人力保障。二是搭建平台,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创新编辑《潍坊教研》杂志,搭建全市中小学教师展示交流的平台,着力宣传、推介我市学校管理、教学研究、育人方法等方面的典型,在全市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定期编辑《教研内参》,实现院内工作的有效沟通交流,在电子屏幕滚动播报各科室每周工作信息,促进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能。三是借鉴实施单位内重点工作项目管理,促进重点工作开展,提高科室工作水平和个人能力。

总之,做好教研转型,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是前提。职能转型首先是思想转型。在新形势下,教研部门围绕如何定位、如何履职、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三大问题展开大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充分调动起人人参与的积极性。

科学制定缜密的行动方案是教研转型的保障。工作中制定了有目标、有任务、有督查、有奖惩的工作推进方案,有力保证了项目推进的效果。

教研部门职能转型是一项渐进式、长期性的工程,需树立既有紧迫感又要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在实践中教研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不深入,要求标准低、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持续推进教研职能转型工作,使教研员真正成为引领区域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的引领者。

猜你喜欢
教研员教研转型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转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