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众传媒对晚清女子教育的作用
——以《申报》为例*

2014-04-17 03:47
关键词:女学学堂申报

黄 梅

(无锡博物院 保管部,江苏 无锡 214023)

鸦片战争以降的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速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期。随着社会矛盾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西学东渐的兴起,以救国救亡、改造社会为己任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用西方“天赋人权”的理论为武器,提出男女平等、兴办新式女子教育的主张,从而引发了中国女子教育的革命。

舆论是行动的先导,报刊杂志等近代传媒又是社会舆论的载体,它具有表达社会舆论、影响社会舆论的功能。正如美国大众传播学家勒纳所说:大众传播在社会发展中充当了“伟大的倍增器”的作用,是能够把所需要的知识和态度传播得更快更广的一种工具。女子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也离不开以报刊杂志为代表的近代大众传媒。在晚清的大众传媒中,《申报》是创办较早、存在时间最长也是最早探讨、宣传女子教育的报刊之一,从创刊伊始就关注女子教育问题。《申报》在介绍西方女子教育情况的同时,深刻揭露中国妇女所受之苦的根源,提倡妇女解放,推动兴办新式女学,为促进新式女子教育合法化、正规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所举例证后面均注明册数及页码,且均引自上海书店《申报》影印本。

一、《申报》的创刊及其社会角色

《申报》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刊于上海,经营者是英商美查。至1889年,《申报》已发展成为全国影响最大、销量最多的报纸。1907年春,买办席裕福买下了《申报》的所有股权,开始由华人经营,但当时为防止官府干涉,名义上仍属于外人。1912年(民国元年)席裕福将申报馆售于史家修(即史量才),申报馆才完全归华人所有。

《申报》创刊号上登出的“本馆告白”中明确提出其创办宗旨:“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务求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1]1可见,客观公正是其宗旨的核心。但《申报》的商业性质决定了它的政治立场是中性的,即为了生存、赢利有时不得不按统治者的意志办事。其经营者美查曾经告诫主笔们:“慎勿评品时事,臧否人物,以缨当世之怒,以取禁止之耻。”[2]1但在具体问题讨论上未尽如此。《申报》在发表评论及报道新闻时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立场。

《申报》虽为洋人创办的商业性报纸,但主笔均由中国文人担任。这些文人不仅有才学,而且熟悉中国的情况,又有较大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更多地从国人的利益出发,关注中国的内政和外交、社会改革及民众生活。同时报馆设于租界,中国官方干涉无力,他们可以较为自由地发表言论。再者他们大都是爱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经受的磨难和不幸遭遇怀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能够把目光投注到民众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上,主张变革中国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文教制度,希冀民族复兴,国家强大。他们随着社会思潮的变化和发展前进,表现出民主、进步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申报》对女子教育的推动作用

(一) 积极刊发女学论说参与探讨

《申报》是近代化的产物,背负着时代赋予的传播新思想、新事物及为社会奔走呼号的历史责任。当西方进步思想如“天赋人权”、“男女平等”等学说涌入中国时,《申报》及时给予关注,对女子教育问题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报道。

创刊伊始,《申报》就发表了《缠足说》(1/77)、《论东洋人男女同浴》(1/113)两篇论说。随后又发表了《论禁止卖女》(3/53)、《禁止妇女看戏论》(41/17)等数篇论说,将中西方的习俗进行比较,批判中国封建伦理纲常对女性的束缚和摧残。

1876年,棣华书屋主人(署名)在《申报》上发表了《论女学》(8/285)一文,引发了女子要不要受教育问题的激烈的讨论。人们纷纷投稿,发表自己的看法。《申报》接着连续发表了《书论女学后》(8/313)、《再论女学》(8/325)、《论设女教以端士习》(9/421)等论说。这些论说,几乎一致批评中国不使女子读书的传统习俗,主张兴女学,并围绕女学的合理性、重要性及社会功用等问题展开了多方面的讨论。此后,关于女学的论说纷沓至来,如《女学堂议》(32/27)、《中西女塾说》(36/271)、《论振兴女学》(43/121)等。据笔者统计,到国人自办的女学兴起之前,《申报》围绕这个问题连续发表了四十多篇论说,严厉驳斥封建保守观点,介绍西方女学思想和办学情况,认为女子受教育是天经地义之事,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提倡妇女解放,倡导兴办新式女学,以振兴国家,增强民智,挽救民族危亡。

在各地女学纷纷兴办的情况下,《申报》除继续刊登呼吁兴办女学的论说外,还刊发了《论女子教育宗旨》(80/155)、《论女学宜注重德育》(83/281)、《男女分教合教平议》(83/805)、《论学部限定女学生年岁》(89/365)等,对女子教育宗旨、男女同校及女子入学年龄等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积极为女子教育建言献策。《申报》认为女子受教育是再造新国民之要,主张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教育宗旨和近代教育发展的进步方向,培养广大的不同于传统女学的新型妇女人才;在女学的具体管理上,主张不拘一格地聘用和培养女学师资,根据国情实际放宽女子入学的年限,有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男女同校同学。

在女子教育问题上,《申报》同样坚持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及时将社会各界对女子教育的态度、观点公诸于报。虽然在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府对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近代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学堂进行追查之时,《申报》连续刊登了《女学防弊说》(61/733)、《兴女学议》(68/427)等文,对维新人士提倡兴办的女学进行批判,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的结果,是个别主笔的观点,并非《申报》的一贯主张。而且时隔不久,主笔们就纠正了这一违背民意的做法,继续支持新式女子教育。可见,《申报》关于女子教育问题的探讨与社会发展方向总体上是一致的。

《申报》对女学问题的关注由最初简单地介绍西学,争论女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渐深入到对女学宗旨、师资、管理等深层次问题的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反响,促进了晚清民众及政府对女子教育态度的转变,使中国本土女子教育在19世纪90年代初得以初步发展。

(二) 广泛刊布女学广告

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传媒所发出的关于女子教育问题的共同呼声,使民众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兴办女学的重要性,“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逐渐瓦解。在此环境下,各地开明绅士、女性及留学回国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始积极创办女学。《申报》等又及时地对各地办学情况及典型事例详细地报道,并借助广告传媒进一步扩大影响,从而使女子教育在更大更广的范围内得以发展。

近代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学堂经正女塾,于1898年5月31日在上海开学。《申报》及时对其进行了报道,发表了《中国女学堂大会·中西女客启》(57/586),这是《申报》第一次报道女学堂。

随着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民众思想的转变,各地创办的女学越来越多,《申报》对女学的报道也日渐增多。1903年关于女学的报道只有三处:创兴女学、迭兴女学、鄂兴女学。1904年以后,学务一栏几乎都是关于上海、苏州、安徽、福州等地女学办学情况的报道,而且报道内容更加详细和多样化。到1907年女学章程颁布后,关于女学报道竟达90多处!

随着女子学校的日益增多,一些办学人士为了扩大学校的影响,向社会招生或寻求社会帮助,开始利用广告这一有效的传播方式。1905年,《申报》第一次刊登了女学招生广告——《育贤女工业学堂告白》(79/26),此后不断增多。这些广告形式多样,有的以原始的告白形式出现,如《育贤女工业学堂告白》;有的以简章的形式出现,如《女子中西医学院简章》(79/137)、《清浦育德女学堂章程》(80/125)及《创办浔溪女学之缘起及简章》(80/669)等;大部分明确以广告字眼出现,如《天足会育贤女子职业学堂广告》(79/307)、《启明女学堂招生广告》(79/229)、《松江清华女学校续招插班生广告》(83/795)等。除此以外,《申报》还刊布以赈灾募捐形式出现的社会广告,如1909年刊登的《无锡兢志女校集款公启》(101/73)。特别是1907年女学章程的颁布,清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女学的合法地位后,女子教育日益发展,女学广告也越来越多。广告内容也从粗糙简单逐步完善,即从最初的只简单表明学校招生的时间、地点、日期、名额及费用到后来的办学的宗旨、开设的科目、入学年龄、学费、膳宿费、假期、凭照及报名考试的地点时间均公布于上。

《申报》不仅刊登女学广告,而且对广告的格式、排版、字体不断作出调整,使之越来越醒目,以引起阅者的注意。如刚开始时,无标题且字体非常小,后来,不但有了标题而且标题、正文的文字根据其重要程度作了不同的安排,关键的字加粗加黑加大,非常醒目。这些广告大多反复刊登,有的长达一月甚至更久。再加上报纸的发行方式有着无限的伸缩性,使报纸广告的传播空间较之传统的张贴广告有了根本性的扩大,而且报纸有利于保存,也使广告的效应时间得到延长。因此,女学广告的刊登进一步扩大了女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虽然《申报》的广告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刊登的广告主要以上海地区为主,外埠的很少,但《申报》对各地女学信息的介绍及女学广告的刊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为那些求学无门的女子提供了上学的契机,同时也为没有办学经验的地方提供了借鉴之处。

(三) 积极宣传兴学功绩

《申报》不仅对各地兴办女学的情况及时报道,而且注重对兴办女子教育的先进人物及其事迹连续报道,以扩大其影响,为社会各界树立兴学榜样。

1905年《申报》刊登了《中国保姆之前途》(80/281)一文,对上海青浦县吴仲馨的夫人吴秋贤女士事迹进行了详细报道。吴秋贤认为中国古时的教女之法及自己所学之识不足以救中国,须学习日本的先进之法,于是变卖首饰,在务本总理吴畹九的资助下赴东京诚之幼稚园习保姆学,回国后任上海务本女学堂及附园幼稚社教师之职,又拟设女子讲习所,普施保姆教育。次年《申报》刊登了《纪女士分产兴学设报事》(83/428)、《绅士捐产扶助女学》(85/266)及《女士倡办学校及经营实业》(84/733)等文,分别宣传了河南川东道徐崇海的女儿徐男师、郡绅杨至文及常德府城梅女士积极出资倡办女学的行为。此后,《申报》关于这类的报道越来越多。

有些女性甚至还为女子教育事业献出了生命,如杭州贞文女学堂校长惠馨女士和上海兢存女学校长黄雅萍女士。《申报》对这些感人事迹及时进行报道,先后刊登了《惠兴女士为女学牺牲》(81/1025)、《江苏教育总会致崇明县陈大令书(为黄雅苹君殉学事)》(88/552)等文,并连续三期将《黄君雅苹挽联》(88/584)、《黄君雅苹挽联续一》(88/596)、《黄雅君挽联续二》(88/608)等百余幅挽联刊登于报,扩大了事件的影响,为社会树立了兴学的榜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并最终引起政府的关注,促使有关部门为女学堂提供经费,使之得以维持下去。

《申报》还及时关注朝廷及开明官吏对女学的积极态度,借政府的力量影响民众。1905、1906两年,《申报》刊登了两宫关注女学、拟设皇族女学堂并为兴办女学提供资金及当朝大臣庆亲王捐廉倡设贵胄女学堂的报道;1907年《申报》刊登了《学部奏奖蒙旗女学》(89/164)一则,对学部对喀喇沁札萨克多罗郡王贡桑诺尔布的福晋多罗格格自行捐办毓正女学堂一事大加赞赏,要求清政府对郡王福晋从优奖励特恩赏给御书匾额一事进行了报道。上至两宫下至政府大员对女学关心支持,表明了政府对女子教育态度的转变,使社会热心女子教育的人士可以放开去做,对破坏女学的顽固守旧分子也是一种警戒。

可见,随着社会风气的不断开化,女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也应看到有些人士依然对女学持观望、怀疑态度,惠馨和黄雅萍两女士惨剧就是很好的例证。当然,这是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的结果。反过来,这些事件经过《申报》等宣传报道,又会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情及对那些导致两女士死亡的人的谴责,从而促进女学的进一步发展。

(四) 严厉批评保守思想

随着人们对女子教育认识的深化及其重要性的深刻理解,他们不仅积极支持、兴办女学,而且对破坏女学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19世纪90年代以后,虽然许多维新派人士、新兴的资产阶级及觉醒了的知识女性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创办女学,并引起了社会上创办女学的热潮,但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积弊太久,很多人一时还难以转变,再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很容易对新兴的女学持反对的态度。如常州之粹化女学堂,松江之清华女学堂,一些人对其恶意中伤,导致“谣诼纷腾,风波大起,或涉讼到官,或登报攻揭,调言秽语,几于通国皆知”(84/9)。《申报》针对这些破坏女学堂名誉的丑行,连续发表了《松江学界之蝥贼》(83/761)、《论松郡清华女学堂之风潮》(83/873)等多篇文章进行揭露和批判,痛斥故意污蔑、破坏女学之“魑魅魍魉”,要求地方官要给予严惩,以儆效尤。

《申报》还及时刊登政府对破坏阻碍女学行为奏章的批复,借助政府的力量打击破坏行为,为女子教育的顺利发展减轻阻力。当时影响最大的破坏女学事件是江苏沭阳胡仿兰女士因为放足以开女学风气而遭其翁姑逼迫自杀的事件,这件事引起了民众和政府的关注。《申报》及时将各界特别是政府大员对其处理意见登之于报,1907年5月至8月间就此事连续刊登了《女士放足被逼毙命骇闻》(88/568)、《江督饬究女士放足被逼毙命案》(88/695)、《江苏教育总会致江督端午帅书(为沭阳徐胡氏放足被逼毙命事)》(88/708)、《宋观察康复致江苏教育总会书》(89/273)等文。当时握有实权又深得慈禧信任的两江总督端方提出“是徐胡氏并无不合而其翁姑乃禁锢绝食予以毒药自尽,必欲其死而后己,形同故杀”,要“令其游示城乡,榜之通衙”(88/695),即他对该事给予了公正的处理意见。宋观察回复江苏教育总会的信中提出的具体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点:一是“罚徐氏巨资建设女学”,既可警戒他人,亦以慰女士未竟之志;二是“由本省绅士具禀.督宪为女士请旌,进行旌表”;三是“由上海天足会为女士开追悼会”(89/273)。同年又刊登了《续学部议复候选道许玨条陈学务折》(88/567)、准军机处钞交翰林院侍读周爰诹奏请整顿学务的奏折两篇即《周爰诹阻挠女学原片》(90/170)、《周爰诹阻挠女学第二片》(90/182)及政府对其的批复《内阁会议政务处奏复周爰诹整顿学务折》(91/121),均鲜明地表明了政府对兴办女学的支持态度。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君主专制的国家里,政府的行为对民众有着莫大的影响力,政府对民间破坏女学行为的惩处,对民众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威力,发挥着莫大的影响。

《申报》基本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各种形式批评封建顽固保守思想,宣传和倡导新式女子教育,维护女子学堂的名誉,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反响,对开启民智、开通当时的社会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结语

在为国家服务时,大众传媒是社会变革的代言者。它们所能帮助完成的是这一类社会变革:即向新的风俗行为、有时是向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特别是对于变化中的、寻求指导和援助的人民的力量是无庸质疑的[3]121。因此,19世纪90年代前后人们对女学态度的转变与《 申报》等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不无联系。

在《申报》等大众传媒舆论的压力及现实女学兴办的情况下,清政府最终在1907年3月8日,由学部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小学堂章程》26条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39条,对女子师范及女子小学堂在办学宗旨、入学年龄、课程设置、修业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要求,使女子教育正式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标志着中国女子第一次获得了享受学校教育的合法权利,促进了清末女子教育的发展,“女子无学”的传统格局已被彻底打破。

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申报》在女子教育问题上所宣传的思想主张还带有一定的不彻底性,如过分强调女德,重视宣传女子的救亡义务,而忽视了女子应享有的民主权利等,对妇女所受压迫束缚的阶级实质缺乏深刻认识,对保守思想行径批判的力度有时也略显不足,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软弱性和对封建教育观念的妥协。但是,与同时代其他大众传媒一样,《申报》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为救国救亡向社会传播新思想、新事物的进步责任,在开启民智,宣传、倡办新式女子教育,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而重要的,应给予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上海书店.《申报》影印本:第1册[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

[2] 宋军.申报的兴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3] 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金燕宁,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女学学堂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做“微整服务”,女学霸为颜值走向深渊
森林学堂
宝宝国学堂
宝宝国学堂
晚清女学的视觉呈现——以天津画报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