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2014-04-17 04:22李春艳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感情作文教师

李春艳

(博爱县孝敬镇中心校,河南博爱 454450)

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公式化教学倾向、模式单一、重教学而轻积累,再叠加了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生作文空洞无物、千篇一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感情引发,掘源导流

感情是成功做事的前提和动力,对作文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感情同思维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它是进行思维的能源。”[1]作为思维性很强的作文,自然受着感情的驱动,每篇好的作文,理应“是一个伤口或者一个笑口涌出的一首歌曲”[2]。拥有真情实感,是作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作文中寓含饱满的感情,是作文本质上的成功,所谓“夫铅黛所以饰容,而盼倩生于淑姿;文采所以饰,而辩丽本于情性”[3]。

从心理学方面看,“人格健康就是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能量的有秩序的传递”[4],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正确地释放本我特性,促使学生以自我控制本我,以超我完善自我。作文恰好是学生表达感情的一个良好途径。引导得法,学生本我的心理能量就能转化成作文中强烈的感情能量,从而使作文气势充沛,感染读者。

对于已形成了模仿的思维定势的学生,尤其需要引发其真情实感,不妨“以偏纠偏”、“以毒攻毒”。开始时可以允许其文体五花八门,思想千奇百怪,给学生一个春风化雨般的作文环境,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表现“真我”的幸福和乐趣,从而去自觉冲击习惯思维的束缚。但放手不等于放任,教师要适时点拨,抓住个性的闪光点,大力鼓励,同时把批评蕴含在勉励之中。如有学生满怀激情地写母亲,然而写出的母亲平平凡凡,没有个性。教师点评时,就可以这样引导:能以自己的脑和手写自己的母亲,好!母亲该为有你这样的女儿而骄傲!那么,怎样写才更能表现出你对母亲的深情?怎样才能把母亲写得栩栩如生呢?经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渐渐意识到内容与形式、感情与思维等的关系,便会自觉地学习文法,让文法约束自己的作文,让文法为自己的作文服务。

引导学生抒发感情时,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始终停留于原始的渲泄,要引导学生从狭隘的感情抒发延伸到宽广的“悲天悯人”,即要培养学生对他人、集体、国家、世界的情感和责任感,把学生从“小我”引向“大我”,使学生意识到作文不但是抒情写志,更是为了交流。引导时,要贴切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思想感情的升华对文章立意谋篇的重要作用。如有学生写自己害怕在学校过生日,害怕自己过生日时冷冷清清一个人,对此就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启发:为什么自己过生日时会冷清?其他同学害怕过生日吗?写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只为伤感还是想有所反省?经过思考修改,文章立意有所提升,内容由平淡变得较有启发性,还引发了部分同学的共鸣和讨论。

引发感情的方法有多种,除语言引发外,还有材料诱导、情境激发等等,教师可结合不同题目或针对不同学生灵活选择。

二、方法指路,活学活用

“‘学习’要有指导。指导者的任务不在讲解一书如何优美,而在帮助学习者获得方法与究明原理—— 从个别的名著中获得剪裁,描写,布局,炼句种种技巧,以及究明创作方法之一般的原理。”[5]作文教学的指导者也负有同样的使命。如《巴黎圣母院》中对镌刻在教堂墙壁上“命运”的思索,纵向穿过历史的云烟,探究幽昧的人生变幻,横向的思索波及社会的各个层面各阶层的人物。所有人的命运都指向无常和无法捉摸。关于“命运”,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索什么是命运,陈述自己对命运的见解。在交流讨论中深化对这一命题的认识,从而更好找到与作者关于这一命题的契合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评点、修改作文的方法。从作文主旨,语言词语的运用和思想深度等方面给予学生引导。让积累点评作文用到的术语,使评论简明扼要。同时还要规范学生修改作文的格式,这对以后学生从事文字工作也大有裨益。

方法指路,要突出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师要亲身实践,在“做”上学习,在“做”上教学;学生则要在“做”上学习,在“做”中运用。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可以让学生在游山玩水的揽胜中体会,这种身临其境的春风化雨般的无意注意只有观者自己亲身体验了才体会到其中的妙处。教师必得先有修改的经验、方法,再来现身说法,启发学生迁移日常生活的情景,以与作文情境接通血脉,然后再修脉理气,续生新的血脉,使作文浑然一体,学生于这样的“修改”(做)中自然领会到方法。如此,“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6]。

方法指路,要求教师必须有宽广的知识面。教师的人生经历和积淀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活的素材。如在家从事过农业生产的教师讲起节气,一年中的春种秋收以及各种农具的使用肯定会妙趣横生,再加上把在劳动中的独特体会与学生分享,学生在与老师亲切的交流中既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也扩充了知识面。这样的教学相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更接地气”,也更容易与学生的思想接轨。

三、立体教学,动态上升

由于作文的特殊性,作文教学要更具有层次感,呈现出多侧面、多角度、多内容的立体态势。

作文教学的立体性首先表现在其背景的立体化。作文教学要置身于阅读教学、语文教学以致整个育人的教学环境中,要置身于大的文化、社会背景中。作文教学不能游离于这些背景之外,而要充分利用这些背景,突出教学效果。如,马航失联客机几百个生命瞬间消失,我们在惊愕困惑、为逝去的生命祈福的同时,是不是要用新的眼光看眼下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珍爱生命,向人生的深处思索。有如此高度而书写思想,境界就非比寻常了。另外,阅读教学中重视写作方法的学习,可以为作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作文教学要注意和有关因素的交融密合,在相关背景中融入作文教学的色彩,又在相关背景上突出作文教学的光彩。

其次,表现在作文教学的目的、过程、内容、方式等方面。作文教学中,德育、智育、美育相互交融渗透,学法与技能同行,知识和能力共进;口头作文与书面作文并举,片段作文与整篇作文并行,教师和学生互动。这就决定教学时不能简单化、平面化,要着眼素质,全面训练,突出重点。

作文教学本应是个旋转上升的立体化动态体系,每个面、每条线、每种色彩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要成功地进行作文教学,必须具有整体观、立体感,注重各种因素的配合、协调,还作文教学生命的活力。

[1] 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102.

[2] [黎巴嫩]哈·纪伯伦.沙与沫[EB/OL].[2014-01-30].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http://www.5156edu.com/page/10-01-28/53292.html.

[3]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情采[EB/OL].[2014-01-29].百度百科.

[4] [英]戴·冯塔纳,编.教师心理学(第三版)[M].王新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249.

[5] 茅盾.大题小解[A].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教研室.写作论文选[C].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

[6] 转引自王婷,等.你真教 我实学[EB/OL].[2014-02-13].浙江日报(电子版),2010-06-25(12).

猜你喜欢
感情作文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