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

2014-04-17 06:17李俊鹏颜娟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人性化高校学生

李俊鹏 颜娟

学生管理工作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部分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学生暴力、大学生状告母校以及大学生自杀等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人们对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和反思。传统的高校管理工作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急需构建以人为本、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人文关怀、人性化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什么是人性化的高校学生管理,怎样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人性化思想理念,成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来源与含义

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思想源于现代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又源于哲学上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的中心理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研究人就必须从整体着眼;二是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愿望和需求、快乐与痛苦以及能力和经验。随着人本主义的不断发展,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的教育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这个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教育目的、课程设置、师生关系、教学体系。在教育目的方面,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主要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努力培养有个性的人为教育目的。很多人本主义教育家认为,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因此,应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著名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家马斯洛曾经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挖掘和发展人的潜能。教育应当在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基础上,促进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的过程是统一的。强调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课程设置方面,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要求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以智力为学科中心课程的做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需求因材施教,将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师生关系方面,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把学生孤立起来。教育应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注重学生的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学系统方面,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探索教育的新途径,教育方式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真正理解学习的目的,愉快、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感受到自我价值,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高校人性化管理工作如何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工作的实现条件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高校学生的人性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思想理念贯彻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一切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然而,现阶段许多高校仅仅将以人为本理念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等问题,不能顾及学生的感受,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设定各种各样的关卡,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实现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感受,懂得学生需要什么,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此外,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个性、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高校抛弃家长的传统作风,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他们的各种潜能,让他们能够认清自己的个性特点,鼓励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2.构建稳定的制度体系,附以坚决、有效的执行力。在当前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稳定的制度体系。只有完整的制度体系,高校在学生人性化管理过程中才不会迷失方向。高效管理通过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有效减少机会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套完整、稳定的制度体系,是高校开展人性化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以制度作为保障,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与主动性,能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性化,有效避免高校在学生管理工当中的盲目与无序状态。有了稳定、完善的制度基础,还要有坚决有效的执行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制度而没有执行力,很难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有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任何制度都必须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实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直接的执行者就是高校的学生管理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当中会掺进人的主观因素,因此,高校的学生管理者不能单纯依靠具体制度措施来进行管理工作,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对高校学生进行灵活的管理,把握好管理的尺度。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立足于学生实际,旨在更好、更快地为学生服务,避免对学生有过多的约束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

4.管理者要把“人格力量”作为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软性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要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感召力。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了解当前学生的需求和思想状态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惑。教师要具备现代素质教育理念,拥有与时俱进的社会观、教学观、人才观以及教育质量观。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所讲授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重视学生教育工作,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这就要求管理者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陶冶情操,提升知识水平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基本能力,通过提升自身的人格力量来管理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高校学生人性化管理的具体要求和做法

1.要尊重和欣赏学生。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要把尊重学生作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与风俗,确保学生能够适应高校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使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教师应当关怀和尊重学生,不能以学习成绩好坏、是否听话来评价学生。教师在批评学生的错误行为时,应本着谅解或宽容的态度,对事不对人,切忌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进步,取得一定的成绩,就要及时进行肯定、鼓励和表扬,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用激励性、表扬性、赞美性、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使学生具备努力、认真、勤奋、团结、友爱的品质,以此来促进其个人意识和自我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之,我们应当用欣赏的眼光和谦和的态度来对待每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断了解、鼓励、关心和教育他们,从而培养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生。

2.注重高校学生的个性化管理,确保因材施教。现今社会比较重视个人的能力,而个人能力又与每个人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密不可分,因此,高校应进一步注重对大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采用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措施,鼓励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推进个性化发展。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进行鼓励和正确引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个别学生,我们不能利用简单粗暴的处罚来对他们进行管理,而应耐心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他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3.注意与学生沟通的方式,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校学生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重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好学生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号召力,从而促进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减少在管理工作中的阻力与难度。通过跟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及时反映给上级领导;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给予解释。师生之间建立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就会使学生感受自身的人格与尊严,对老师产生信赖。老师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系统健康发展。

4.提倡自我教育,提升学生行动的自觉性。大学生应当掌握和设计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行管理。大学生有较多的课外时间,高校所做的教育应当是教会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使大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来思考人生。当学生取得成功和进步时,要教会他们分析取得进步的主要原因,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还有哪些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当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逾越困难与险阻,怎样调节心态和适当舒缓压力;当学生犯错或失误时,要帮助学生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找到改正错误的有效方法,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的放矢地进行积极引导和鼓励改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行动的自觉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时,管理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校园文化环境,构建一种互尊、互谅、互动、互励的师生关系,把高校大学生培养成自强不息、乐观积极、心胸宽广,具有自尊、自谦、自强、自信品质的优秀人才,使他们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人性化高校学生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