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2014-04-17 06:17张利生
教育与职业 2014年33期
关键词:特长优点院校

张利生

激励教育是指通过激励、唤醒和鼓舞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的教学要不仅具有示范性、指导性与表率作用,还应做到进步赞扬与缺点包容的感化意义,为学生创设和谐、快乐、内驱的学习平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对提高高职学生体育兴趣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切实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育特殊性及其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教育特殊性。高职院校作为以培养技术与技能人才为主的学校,决定了他们教育与教学的特殊性,其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都是为了直接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需要。高职毕业生往往需要更好的体能来实现工作创新与支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技术与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能素质有着较高要求。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较大的技能与技术学习压力、各种专业技能资格证获取压力与就业压力,导致体育教学处在更加被忽略的位置。典型问题有三个:(1)比较性弱势。即体育教学与其他专业学科和专业技能证书的获得相比,处在非常弱势的地位,无论是学校还是其他专业教师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歧视。(2)挤压性弱势。主要是其他专业学科学习压力的挤压,让高职院校学生把更多的精力运用在专业学习与技能提高上,甚至直接不去开展体育学习。(3)自身发展不足弱势。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身发展的滞后,不仅难以持续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突出自身的特色,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内驱学习动力。

二、激励教育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激励教育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信任与愉悦课堂氛围基础上开展的,因而高职学生会以较为积极的态度来认识与学习体育。

1.学习兴趣培养。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运用激励教育的理念,就会立足对学生优点发现与进步激励的层面,在对学生的点滴成长欣赏和鼓励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优势发挥性兴趣培养。即教师根据学生基本的身体物质基础,采用处方教学的方式,尽可能地按照他们的身体特点开展体育项目的教学。虽然,高职体育教学有严谨的、统一的教学计划,但教师依然可以在同一个教学内容内,在一般共性知识与技能教学基础上,对他们开展个性化教学,以激活他们体育学习的兴趣。其次,项目喜爱性兴趣培养。教学实践中,虽然有的学生对体育学习或锻炼的兴趣不高,但却有着自己相对喜爱的项目。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加强教育与引导,培养他们对该项目的兴趣。

2.特长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特长可以分为两类:(1)个人相对特长。即高职院校学生把自己曾经学习过的与自己知道的项目,在自己的知识、技能与能力范围内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自己相对擅长的一个或两个项目。教师站在欣赏的教育视角,对他们的特长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并制订个性化提升方案或计划引导他们发展,在使他们特长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体育习惯与体育意识。(2)与他人比较特长。即在学生之间比较下的特长发现。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速度、耐力与柔韧性等方面的特长,以此为切入点引导他们积极开展训练,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激励教育把对学生的激励与教学融为一体,是一种理解性、包容性与激励性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教师充满关怀和真诚的激励,让学生从关爱自身健康与成长开始,感受到教师的谆谆关切。他们会从教师的行动与态度中,感悟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用认真努力的学习来培育自己的终身体育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对于学生特长或优点的激励,为他们的发展指明了最为切实且直接的路径。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与日常锻炼中,坚持自己的特长,进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激励教育开展的路径

既然激励教育是站在对学生身体基础认同、欣赏与鼓励的基本视角,就需要教师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生的一切,并运用欣赏的方式去开展教学。

1.优点培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如前述,这些优点既可能是自己的相对优点,也可能是与他人比较性的优点。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激励的优点有三类:第一类,运动特长类优点。教师从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赛事的组织与结果,甚至该体育项目的科研前瞻等,对学生开展强化、提升与纵深性的体育教育,让学生的特长得到最大化发展,并以此为支持推动他们的学习。第二类,兴趣明确类优点。即学生有自己明确的兴趣项目,教师可直接以此为教育突破口,开展专项的提升性教学。把他们的兴趣从意识推向积极地学习与训练行动层面,把他们对赛事的欣赏与观看推向赛事的参与与组织层面。第三类,活动组织类优点。针对那些喜欢校园文化活动,却不喜欢学习或锻炼的学生,教师可以培育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点,如让他们参加拉拉队、后勤服务、活动组织策划、安全维护以及裁判活动等。主要目的是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氛围中得到教育与成长,直至他们在熏陶中积极地运动起来。

2.缺点改进。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体质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优点没有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缺点得到了畸形的放纵。相对优点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缺点更加典型与突出。因而,以宽容心态帮助他们积极地改进缺点,是高效且效果稳定的教育教学路径。第一,抵触心理改善。学生往往对体育充满着抵触,不愿意走出网络世界与摆脱对各种电子产品的依赖。教师可以探索把网络世界的东西借鉴或融入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对网络与电子产品的热爱分解到学习与运动中,让他们在现实的学习与运动中能够获得同样的满足,逐渐改善对体育的抵触情绪。第二,体育精神培养。教师要针对学习与训练中常见的负面感受,如呼吸困难、缺氧性眩晕、肌肉与韧带拉伸造成的疼痛等,采用具有转移性的方法或营造快乐的课堂氛围等,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挑战精神与坚持不懈精神等。

3.进步共享。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践中,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体质进步,对他们而言是最具有内驱意义的教育结果,这是激励教育理念的主要表现之一。(1)体质提升共享。教师要在每堂课或每天交流中,积极引导每个学生对自己不同方面或全面性的体质提升进行认识,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与运动形成正面积极的良性积累。无论进步的幅度大小,哪怕只是点滴性的进步,教师也要积极发现并告知学生,以此推动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如肺活量的提高、速度的提高、个人耐力极限的突破等。(2)知识增长与技能进步共享。主要是知识与技能掌握的量与程度的进步。教师可以某种量化的形式,如检测的分数、课堂的表现以及学校其他赛事中的表现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数据看到个人与班级的整体进步。教师以自己真诚的激励与学生开展共享,为他们以后的努力奠定快乐进取的心理基础。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实施激励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虽然激励教育具有上述优点,但依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才具有切实性的意义。(1)鼓励性教育。这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进步,即无论高职学生在哪个方面取得了进步,只要是和体育有关的进步,教师都在适当的时机给予赞同、表扬,并进行处方性的指导与教育。(2)理解性激励教育。即对于任何导致高职学生学习、训练与日常锻炼不足的理由或借口,教师都站在理解的高度去认识、赞同、支持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减少对体育、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的抵触情绪,真正地在教师的理解中感动,认识到教师的谆谆苦心,并与教师一起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五、结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激励教育的实施,需要体育教师站在高职学生就业与个人未来幸福的宏观视角,加强教育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学生未来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关怀基点,引导学生加强体育学习,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猜你喜欢
特长优点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老板的特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让女儿快乐学“特长”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