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学生信心及成功欲望

2014-04-17 10:42何培中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期望值测验信心

■何培中

激励学生信心及成功欲望

■何培中

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承认的心理需求。当其行为得到他人肯定评价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是自信的风帆。跃跃欲试的创造欲望便油然而生,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心理境界。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促进儿童学习的愿望。请你记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制定合理的成功期望值

每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但成功的期望值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其心理体验往往又是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大相径庭的。研究表明,当学生“抱负太高,所志不遂”时,便充满失败感。如果屡遭失败,长期沉沦在失败的消极情绪体验之中,就会损害其心理健康。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估计偏低,对自己失去信心,以致把自己推到颓废和自暴自弃的深渊之中;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虽然失败了却又不甘心失败,因而有可能不正视失败而归罪他人,导致与他人关系紧张。学习落后的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就是自卑感。学生有了这种感觉,结果会使许多力所能及的学习都没有勇气去尝试,更有极个别学生有意做出惊人之举以弥补他们在这一方面的失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如若用同一种期望值衡量不同的学生,对未达到期望值的学生予以否定性评价,不自觉地进行消极暗示,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逐步对自己持否定态度,从而导致教育的失败。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有意运用成功原则,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问题,而是有没有遵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对学生终生发展是否负责的问题,是万万不可掉以轻心的。

营造“我也想试试”的学习氛围。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在这种“试一试”的自我表现中,学生会发现自身意想不到的潜能,从而获得一种肯定的自我评价,就会身心愉悦,信心大增,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向上的情感,更加跃跃欲试。这样,在期望值的确定与实现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心理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运用成功原则于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许多环节的有机链接。事实上,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可以做到,很多时候,往往并不需要刻意去这样安排,但不可或缺的恰恰是教师的教学机智。每一教学环节都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在知识与情感的双向交流中,学生捕捉源自教师的某种或肯定或否定的信息,从肯定的评价中学生获得了信心,体验的是成功的快乐,从否定的评价中学生感受了挫折,品尝的是失败的懊伤。

可见,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内心心理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教学机智,艺术地处理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量多地为学生创设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其一,课堂提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对学生心理需要的满足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是否作出了一种肯定的评价,而正是这重要的一环往往被许多教师所忽视。在很多公开课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十分吝啬他们对学生鼓励、赞美、表扬之词,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好”字,无意间丧失了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很好的机会。

其实,学生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好”“很好”“行”几个字就能满足了。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不要过多责备和批评,更不能讽刺和挖苦。那样做无疑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易产生消极、对抗的情绪,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信心和兴趣。相反,教师如果从学生回答中去尽量挖掘其闪光点,肯定其正确合理的地方并加以表扬和鼓励,那么学生就会获得愉快、成功的心理体验,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得到了强化。可见,学会欣赏学生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明智之举。其二,课堂练习。不管采用何种题型,课堂练习设计时应侧重考虑练习的难度。难度小,题目简单,则达不到训练学习思维的目的,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根据俄国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让学生走在发展的前面”,多从“明天水平”出发,难易度设置在“跳一跳,够得着”的水平线为佳。由于需要“跳一跳”,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被充分的调动,由于“够得着”,学生在答题中得到了自我实现的体验和成就感的满足,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快乐和自信,从而激励着学生更加刻苦钻研,奋发学习。

课堂测验的重要性

在课堂测验中,优势学生往往兴奋自信,自然思路泉涌,思潮澎湃,应对自如,而基础薄弱学生则往往紧张自卑,自然才思枯竭。可见,测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如何组织测验,教师应十分讲究。一是试题题量要适宜,要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题量过大,学生来不及完成就会心情紧张而焦虑,从而抑制大脑思维,不利于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二是试题难度要适中,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做得出。不少教师认为,试题越难就越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变压力为动力,促其奋进。殊不知,现在的孩子普遍心理脆弱,抗挫能力较差,因此,试题决不是越难越好。教师不应“想当然”,不应凭老经验用老办法。要循序渐进,在增强抗挫力的过程中逐步增加难度,在难度递进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抗挫力,在 良性循环中实现学生智力和心理的共同发展。

要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测验中取得进步,在一次次的进步中找回自我,找回自信,找回成功。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需要教师用爱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灵是美好的,需要教师用阳光去沐浴。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中学)

猜你喜欢
期望值测验信心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基于改进数学期望值的沥青性能评价模型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重新审视你的期望值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KX5的耐心与信心
三角模糊型属性值的期望值比重规范化方法
大学生薪水期望值下降释放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