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海外

2014-04-17 10:42施雨岑刘奕湛
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奥地利学徒高技能

■施雨岑 刘奕湛

职业教育在海外

■施雨岑 刘奕湛

与我国的职业教育相比,大多数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起步更早,社会认同度更高,为本国经济发展和维持较高的就业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奥地利:近80%适龄学生选择职教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奥地利的中学生并不那么重视高等学历,也不将其视作获得良好职业生涯的唯一途径。据2010年奥地利经济教育研究所发布的数据,近80%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选择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奥地利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及在学生就业、收入、福利及岗位升迁等方面提供的相应保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奥地利《学徒法》规定,在职业学校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将进入企业实习并获得学徒工资。这些学生一旦毕业,也意味着学徒期满,之后学生实习的企业有义务雇用其至少3个月。因此在奥地利,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存在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即便选择了职业教育,学生们也可以在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年,有针对性地增加“综合性科技”知识课程,毕业后依然有机会进入高等专科大学甚至综合性大学,读取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德国:企业承担大部分开支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高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高失业率,成为欧元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相比之下,2013年3月德国发布的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仅为7.6%,在欧盟国家中最低。这个耀眼的成绩,很多人认为归功于德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

“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学生一半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一半时间在企业实习工作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联系实际,学前与企业签订协议,学习期间同时获得工作经历,还可挣到实习工资。

在德国,企业承担职业教育学制的较大部分开支。这样,学生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进入就业体系,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国家教育经费。企业负责承担学生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的所有费用,并向学生支付一定的生活津贴。

日本:应聘公务员不受歧视

日本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内的大量高技能人才。而这些高技能人才的供应,不能不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日本的职业学校以私立为主,但可以根据国家公共培训计划的大小从政府部门获得相应的经费。厚生劳动省和有关省批准和授权职业学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许多行业协会和知名国际公司也与学校合作,共同颁发资格证书。

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文部省为专门学校毕业生颁发了“专门士”称号,相当于准学士学位,在学生继续深造和应聘国家公务员等方面给予同等待遇。

猜你喜欢
奥地利学徒高技能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魔术师的学徒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我在奥地利留学时的点点滴滴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消防员 ——克雷恩(奥地利)▲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