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考

2014-04-17 13:33张宏如黄桂成顾一煌
江苏高教 2014年2期
关键词:附院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张宏如,黄桂成,文 庠,顾一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a.第二临床医学院;b.校长办公室;c.教学评估中心,南京210023)

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医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决定了附属医院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核心组成部分,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院”)担负着临床医学学科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重任。附院的临床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十分有必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依托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附院各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监控,规范和促进附院全方位的建设,从而保障医学实践教学质量。

一、医学院校附院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

1.社会大环境对附院临床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干扰了临床教学工作。主要表现为:(1)就医难、就医贵等因素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干扰临床教学的开展,无执业医师资格的学生在此环境下难以试诊;(2)医院大多为差额拨款单位,承担着“养活自己”的重任,各项工作考核均与经济效益挂钩,临床教学工作往往被视为额外负担;(3)就业难导致实习阶段的学生精力被分扯,考研及找工作花费了医学生大量精力,临床实习存在“混日子”的现象。

2.缺乏完善、合理的考评机制。对临床医生而言,教学任务是一个“软”任务,带教意识更多的是靠“责任心”而缺乏完善的考评机制,常常有因临床任务而耽误教学的事故发生;在晋升医疗职称、科室奖金分配时,教学工作并非主要依据。

3.附院的扩张速度、规模跟不上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医学院校招生规模因新校区的规模扩大而扩大,并不考虑临床教学能力,附院的扩张速度、规模跟不上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医学院校不得已快速、大量挂牌非直属附院,难以保障临床教学质量。

二、开展附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意义

1.附院教学水平评估,是医学教育发展使然。进入21世纪,高等医学教育面临办学规模扩大、办学层次提高、教育资源紧缺、社会需求多元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医学人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医学事业的发展及学校的兴衰。因此,推进附院教学水平评估,能较好地满足高水平医学教育对优质附院的需求,以及社会和人民群众对高级医学人才培养、医学事业发展以及生命健康的需求。

2.附院教学水平评估,是院、校共谋发展之需。高等医学教育的关键在于临床实践教学,附院的临床实践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院校与附院构成先天一体的双赢关系。教育教学职能是附院重要社会职能之一。附院强化教育教学职能,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更是为自己储备人才。

3.附院教学水平评估,是提高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通过附院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将进一步明确附院临床实践教学目标和质量标准,规范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标准;进一步健全附院临床实践教学评估制度和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发挥学校对附院的支持与指导作用,为附院带教教师教学职称晋升及研究生导师评聘提供依据,促进附院临床实践教学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三、开展附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思路

1.内部与外部评估相结合。附院内部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估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的评估,有效地促进附院临床实践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2.过程与结果评估相结合。评估既要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重视附院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工作结果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

3.静态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评估既重视附院的现实状态,更要重视其与时俱进的状况,重视其发展过程的进步程度与今后的改革发展趋势。

4.符合度与多样性相结合。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附院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附院实践教学状态符合其自身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附院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其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在考察“符合度”的同时,鼓励附院人才培养方式的多样性。

5.规范性和创造性相结合。在遵循高等医学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强调附院教学工作开拓创新,办出特色。

四、附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基本特征

1.评估讲求成效,力求受用。评估是为了展示政绩还是为了发现问题。历史证实[1],发现问题的评估要比展示政绩的评估更有价值。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史上的经典文献《弗莱克斯勒报告》便是鲜明的例证。它的发表使美国用了30年的时间将其医学水平提高到世界前列。我们的附院评估目的和意义不在于闯关争优,而在于评出临床实践教学的成绩、经验特别是问题与不足,评出建设思路,修正建设方向,加固建设基础,提高建设质量,进而促进临床教学实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保证教学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2.利益相关方参与附院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医学院校的发展及其教学质量不仅直接涉及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也有赖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和参与。我国医学院校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政府、大学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在实施附院评估的全过程,尽量吸收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在这种机制中,首先依靠专家,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增强评估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其次,重视学生评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情况下,充分调动其参与评估的积极性。这不仅仅是一种评估制度,更是涵盖了情感、能力、道德、良心的制度,只有各利益相关者对教学质量的关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3.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最直接的“产品”即学生,只有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因此,不管是评估指标的制定导向,还是评估的过程实施以及评估的最终目标,均要秉承“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牢牢把握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品质和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宗旨。

五、附院接受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效动力

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医院无一例外均为大学的附院,教学工作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医院全方位的发展。附院接受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效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

1.借助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契机,客观上可促进医院硬件、软件的提升。为迎接评估工作,达到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医院、高等医学院校及医院上级主管部门、当地政府必然会加大对医院的相关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制度、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分量。这将在客观上促进附院硬件、软件的提升。

2.增强与医学院校对口联系,加强交流沟通,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通过评估工作,可增强附院与学校的联系,医院的专科专病建设、重大科研项目的申报及临床骨干人员的进修培训,学历、学位的提升等方面均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撑及资源共享。

3.教学相长促进临床医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评估工作,可增强临床医生的教学意识,提高其业务技能、创新能力,培养临床医生的奉献精神。临床医生因临床课程的授课需要、临床带教面对学生的提问,必须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讲解本学科专业知识、应用技能和当今医学科学前沿发展知识。这就要求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优秀的临床带教教师也可获得相应的教授职称和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无形中将提高医院的社会综合竞争实力,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许多附院的专家在社会上知名度高,除了其医风医德好、技术水平高外,重视教学、为人师表、科技成果、学术地位等也是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信服,才能让患者信服。能够同时做好医疗工作与临床教学工作,必然能够成为本专业的“专家”。

4.全面提高医院层次,促进医院内涵建设,适应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打造“学术型”医院。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各级各类医院均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和实施,意味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作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附院[2],只有注重内涵建设,提升学术地位,走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学术型”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医学院校在科研经费、科研孵育机制、科研平台(实验室、学科专科)、人才优势、合理的科研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正可对“学术型”医院提供支撑。

[1]张大庆.一个人的大学评估[J].读书,2008,(10):134 -139.

[2]刘吉成,苏江,等.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设“学术型”医院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2,(12):15 -16.

猜你喜欢
附院医学院校医学教育
专家集体跳槽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发挥工会参与职能 推进附院建设文化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