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践

2014-04-17 08:20赫桂梅HEGuimei李珊LIShan
价值工程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分应用型模块

赫桂梅 HE Gui-mei;李珊 LI Shan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武汉 430223)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1ogy Huaxia Co11ege,Wuhan 430223,China)

0 引言

工程管理专业是1998年教育部设置的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作为典型的交叉边缘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1]。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主要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是介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与研究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一种方法[2],其如何实现有待探索。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文章以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以下简称“该校”)为例,探讨工程管理专业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运行效果。

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1 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准确定位“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精神,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规定的业务目标培养要求,开设专业的主要课程,坚持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

1.2 围绕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合理的构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坚持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体现人才培养特色。围绕专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注意课程间的衔接,精简课程门数,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

1.3 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实验课内容,适当精减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对实验内容较多的课程应单独设置实验课。把课外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4 注重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和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有机统一的教学要求,构建文理渗透、学科交叉融合、德智体有机结合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5 以差异化战略为指导[3],积极寻求并培养该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差别竞争力。目前我国许多独立学院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存在着培养目标同质的问题,即不同层次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缺乏特色,因此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起到拾遗补漏的作用,避免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院校的正面冲撞与同质竞争[4]。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六模块结构设计

依据以上原则,确定了该校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具体如下:

2.1 理论教学模块:理论教学目的是构建学生本科教育的理论知识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其中所含的实践、实验、上机学时或独立设置的实验课计入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67%,该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方向主要为工程项目管理,并涵盖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课程,并将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列入专业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上,按照“不断剔旧补新,反映科技进展,突出工程需要,注重实践应用,加强综合整合,优化课程结构”的原则[4],将最新的知识引入到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并与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衔接。

2.2 实践教学模块: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集中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招投标实习、施工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各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及集中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等。此部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32%(超过了理工科类专业设置的实践环节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不得少于30%的要求)。

2.3 个性发展模块:包括学生课外选修的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等内容课程,即由学院统一安排的公共选修课。为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需求,专门设置了报考研究生课程模块等,如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以及工程项目管理、运筹学等专业课程,以期落实“因材施教”,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该模块要求应至少修满6学分,其中报考研究生课程模块学分可替代部分人文社科学分(最多4学分)。

2.4 素质拓展与创新教育模块:包括各类科技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目的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该模块要求至少修满4学分方可毕业,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课外培养计划实施办法》执行。根据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特点和实际,设置的内容有数学建模、标书设计、CAD制图大赛、工程算量大赛等科技创新活动,课外读书,人文艺术活动,文体竞赛等文化活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2.5 职业技能教育模块:包括专业必修的职业技能证书及专业选修的技能(从业资格)证书。专业必修的职业技能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多证就业,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保证;推荐选修的技能证书学生可根据本人实际进行选择。该模块至少应修满3学分,其中必修项目应修1学分及以上,必修项目学分可代替选修项目学分。本专业的专业推荐必修的认证项目主要有造价员、施工员、质检员等专业证书,推荐选修的认证项目主要有广联达工程造价系列软件应用资质认证(简称GSAA)、CET-4/6合格成绩单、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考试2、3、4级、普通话等。

2.6 综合教育模块:包括军事训练(含军事理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入学教育(含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日常教育(周末晚点名、班级活动)、创业教育、毕业教育等,目的是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与管理,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成才自觉性和心理承受能力相关课程由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考核,其余由学工处设计考核指标体系。该模块总计15学分。

以上各模块学分分配如表1。

表1 最低毕业学分表

3 实施效果

该校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从2005年开始招生,2013年招生规模113人。自2010年始实施基于六模块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已运行了3年,从往届毕业生情况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较好,累计有5人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学生实践技能及创新精神强,取得专业技术技能证书的人数达100%,获得省、部级(或全国性)的各类竞赛奖9人次,部分学生顺利学生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同等院校平均水平,用人单位对就业生评价较好。从实施效果上来看,六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夯实基础、拓宽口径”,既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又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1]项喜章,付晓灵.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现状及分析[J].化学高等教育,2002(2):26-29.

[2]董忠敏.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S5):301,317.

[3]谭敬胜,于立军等.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7,8(3):63-66.

[4]沈蕾,骆建艳,陈戎.我国独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综合论坛,2009,8(4):120-121.

猜你喜欢
学分应用型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