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数学阅读的策略

2014-04-17 08:17蒋萍芬
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读题倒数教材

■蒋萍芬

探究数学阅读的策略

■蒋萍芬

所谓数学阅读,是指个体凭借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活动。数学阅读和语文阅读对语文学习的作用一样,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审视数学阅读的现状

回顾数学教学所走过的路程,观察数学阅读的教学现状,不难发现数学阅读存在着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对数学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认为数学阅读不重要。尽管他们的课准备的很充分、上得很精彩、学生们听的也很认真,但很多数学教师不够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忽略了教材的作用。很多老师只是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打开课本。有些老师即便在课中安排了数学阅读也只是“走马观花”,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

数学阅读的形式单一乏味 传统的数学阅读,一般采用教师读题或指名读题等形式进行,更多的同学则作为听众“隔山观望”。这种形式的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进而降低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在教师读题或个别学生读题的基础上学生的参与机会减少,导致学生学习既“无心”又“力不足”。

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最显著的特征即关注儿童认知规律、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师生互动线索等,这样的教材编排无形中增强了它的“亲和力”,使得学生愿意去阅读。因此,笔者借助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这个素材在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学完《小数的认识》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数学典故“小数的起源”,用阅读来传承优秀的数学文化;学完《年月日》后,与学生一起阅读生活数学,了解平时所说的四季是按农历的节气划分的,气象部门用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达到设置的某个温度作为四季划分的标准。从书本走向生活、走向社会,用数学语言解读生活。还有专题数学阅读、古诗中的数学阅读等。通过数学阅读,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丰富精彩的世界,在阅读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乐趣,从而让“数学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

教给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不等同于文学阅读,数学阅读需要思维陪伴,需要动笔圈画演算,需要理解回放,因此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科学传授阅读方法。

质疑问难,比较阅读 以“读”质疑就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教师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如在进行商不变的性质这一概念教学时,学生说出商不变的性质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内容:“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学生阅读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疑引导:①为什么说在除法里?乘法里行吗?②结论中的“同时”是什么含义?删除“同时”结论还成立吗?③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如果同时乘或除以不相同的数会怎样?进而引出,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商的大小是否变化?④为什么要把0除外?这样通过琢磨、推敲,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而且还领悟了蕴含其中的阅读方法。

适当批注,理解阅读 在阅读数学内容时,对于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圈点、批注、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概念。比如,在教学互为倒数这一内容时,当学生揭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读的时候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乘积是1”是前提,“互为倒数”告诉大家倒数的意义是相对的,表示“谁是谁的倒数”。所以对于类似的概念教学,笔者通常鼓励学生“咬文嚼字”,划出其中的关键字词,然后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和同化新知。

小组合作,拓展阅读 毕竟,一个学生的知识面是有限的,知识的含量也是有限的,所以有时采取独立阅读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则为个体阅读“锦上添花”。这种方式使学生参与的面更广,凸显学生主体性。同时还兼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小组合作学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学习条件,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发问的机会,优生在讲授时也使自己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同伴互助,共同成长。

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个体学习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善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数学阅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阅读教材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有些字不认识,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学生读题速度慢或读题不流畅而越俎代庖,一读到底,否则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此,教师要在信赖学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把题目读顺,养成指读习惯。可以读出声。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识字量已不再是阅读中的“拦路虎”,此时应指导学生学会精读。读出关键字、句,读出书中的要点、疑点、难点,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反复读,读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读出字里行间蕴藏的数学内容,还要读出耐心和细心。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思结合、读中联想则为数学阅读插上翅膀,使其在阅读过程中走得更顺利。通过阅读、思考、分析、交流等思维活动,学生收获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而且还获得了数学思想、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积极主动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读题倒数教材
心爱的读题猫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惊喜倒数日历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