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的渗入使语文教学高尚

2014-04-17 08:17齐海英
教育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小溪流生命语文

■齐海英

德育的渗入使语文教学高尚

■齐海英

在语文教学中渗入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爱国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理想的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选择、明辨是非、抵制诱惑,要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呢?教师们应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把思想教育巧妙地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优美的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如何寄托在当代的少年身上,而要使当代的少年成为国家的栋梁,首先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因此,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极为重要。而语文课本中一篇篇优秀的美文正是一股股流淌着爱国思想的甘泉。

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时,笔者精心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在东京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学无术持什么态度?②去仙台途中见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③在仙台学医有哪些遭遇?让他在追求上有什么变化?④他对藤野先生怀有怎样的感情?(从文中找词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⑤从文章最后提到与“正人君子之流”斗争到底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具有怎样的精神?⑥从以上问题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持鲁迅先生一直不屈不挠奋斗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通过以上阶梯式的提问,学生们一步步牵出藏在文中的“爱国主义”这条暗线,认识到是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给鲁迅先生带来了巨大的力量,也正是这一思想让鲁迅先生的形象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还有《梅岭三章》中的陈毅元帅,《与妻书》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荷花淀》中的英雄儿女,每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从古至今,由今溯古,都有活生生的爱国教育素材。就这样引领着学生们徜徉在一篇篇美文中、一次次语文活动中,聆听着一个个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感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学习目的与理想主义教育

理想是人生的导航仪。一个人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才能克制自我、端正自我。对于大多数在家里都是养尊处优的孩子们来说,理想教育尤为重要。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范文。

例如,《小溪流的歌》行文流畅,通俗易懂。笔者采取了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让他们按小溪流的成长过程去读课文;看小溪流是怎样一步步成长为大海的,有哪些经历,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哪些事,小溪流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从以上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小溪流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等;然后分角色朗读课文,谈感受。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再趁热打铁谈自己的理想,并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实现。在热烈的气氛中,既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懂得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艰难险阻,只有战胜了各种各样的一切阻挠,才能攀上理想的顶峰,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向往和信心。

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接触各种媒体传播,接受的信息量很大,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很易误入歧途。因此,教给他们明辨是非、抵制诱惑也就成为教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的可操作性则在各学科教学之上,更容易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以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哲理散文《两条路》为例,谈谈笔者是如何教学生学会选择、抵制诱惑的。这篇散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虽然讲的是大道理,但却生动形象,学生很易读懂,关键是要受到感染。所以可把重点放在朗读教学上,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第一步,自读,即问自己读出了什么,各抒己见回答。第二步,指名读,即其他学生评议(从节奏、感情、语气语调甚至表情动作等方面)。第三步,听录音,让学生听后说一说与自己读的不同处。第四步,小组内成员互读互议,然后各小组分别推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比赛,全体学生举手投票,评出优胜者三名(评议标准是节奏是否恰当,感情是否充沛,语气语调能否恰当的表现情感,有无辅以富于表现力的表情动作)。这样一步步读一读、议一议下来,作品主题就自动浮现了:两条路,一条正路,一条邪路;一条是高尚勤奋的路,一条是贪图享乐寻求刺激的路;一条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一条是通向“漆黑的无底深渊”。走正路,你会看到丰收的田野,沐浴温暖的阳光;走邪路,你将和“满处蠕动”的蛇蟒为伍。在朗读中,学生懂得了明辨是非、慎重选择、抵制诱惑。

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影响

德育渗透仅仅做到以上几方面还远远不够。近几年来,总有各种媒体报道青少年轻生事件。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保护生命是一种责任,要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这既是家庭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因此,教学中渗透“珍爱生命”这一思想品质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

《欣赏生命》一文中,作者深切地向我们道出她对生命的两次感悟。第一次,是她“在生与死织成的暗夜里挣扎了七天七夜”后,深刻的感悟:“那爱那欢乐,连同痛苦也都是如此珍贵,因为它标志着生命的存在。”——痛苦同样珍贵。第二次,当看到“天使一样的婴儿”时联想起自己的那一次死而复生的经历,她“禁不住泪水盈盈”,认识到“生命,就是从出生走向死亡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不同的质和量”——过程同样珍贵。笔者抓住这两次感悟,让学生联系课文和实际生活进行讨论并谈自己的认识。通过热烈的讨论,学生们认识到是生命是可贵的,更是美丽的,生命过程中难免出现痛苦挫折,无论怎样都要爱惜生命。接着让学生们对“这一过程有不同的质和量”谈看法,说体会。一番讨论后,学生们很自然地认识到:“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等,都是让生命过程有价值的表现,为自己,为父母,为朋友,为社会,都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面对经济利益驱使下人们日渐膨胀的贪欲,面对人们对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对生灵无休止的涂炭,面对一场场山洪、一次次泥石流、一场场地震、一次次海啸,面对一串串触目惊心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数据,只让学生认识自己生命的可贵是远远不够的,培养他们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珍爱生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质也是极其必要的。所以,笔者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时,特意安排大量涉及人与自然这类话题的文章,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在迁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社会道德情操,树立与破坏自然的行为作斗争的思想意识。

高洁的志趣追求,崇高的责任意识,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以说语文教材篇篇都闪烁着优秀思想品德的光华。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责无旁贷地担当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重任,品德教育的渗透无疑将使语文教学变得更高尚。推开想去,如果各个学科都能切实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那么,教师才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誉。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齐桥中学)

猜你喜欢
小溪流生命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小溪流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