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境外生教育管理的创新探索
——以华侨大学为例

2014-04-18 03:33郑永红
关键词:华侨大学管理教育

郑永红

(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各类普通高校普遍扩招,越来越多华侨华人学生、港澳台学生以及各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等学校就学,这些华侨华人学生、港澳台学生以及外国留学生,统称为“境外生”。境外生在校人数的日益增多,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校园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校园生活、校园文化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境外生教育也成为众多高校探索教育改革、扩大高校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关于境外生的教育与管理,由于其对象的特殊性也成为当前高校教学与管理新的挑战。因此,针对新时期高校境外生教育所具备的一些新的特点,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构建一套完善的境外生教育管理体系。

华侨大学作为目前国内主要华侨高等学校,是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管的两所外向型学校(暨南大学与华侨大学)之一,其主要任务是为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专门人才。作为直属国侨办的国家重点大学,华侨大学目前有各类在校生近3万人,学校拥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4 000余人,是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之一。华侨大学长期以来秉持“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训,在境外生教学与管理方面制定了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并总结出了丰富的境外生教育管理经验,在全国高校境外生管理方面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

一、针对境外生特点完善教育模式

由于境外生的招生录取模式与国内学生不同,加之境外生来源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本身存在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差异较大的特点,对境外生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然而也正是由于多元文化与教育背景,境外生进入内地高校学习,对接受内地高校教育乃至对中国文化怀有更加浓厚的兴趣。与“境内生”相比,境外生群体自身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优势,如思想活跃、才能多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等。因而,国内各高校普遍结合学校特色、优势、资源,针对境外生群体的特点,探索最有效果的教育策略。在这一方面,华侨大学早在2002年起就针对本校境外生特点,结合本校资源与优势,探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境外生教育教学制度措施。

(一)以激励手段发挥境外生的积极性

当前,国内众多高校为配合扩招,吸引更多优质生源,纷纷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以吸引境外生前来就读。华侨大学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为办学宗旨及办学特色,在吸引和鼓励优秀境外生入校求学及深造方面倾注了极大的力度。作为国侨办下属的综合性高校,华侨大学自身拥有国内许多高校无法企及的优势,如中央对侨务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地处侨乡泉州和厦门,学校发展深受海外侨胞及乡贤的深切关注及慷慨捐赠等。从2002年起,华侨大学利用这些优势开始设立面向境外生的奖学金,以提高华侨华人学生、港澳台学生的获奖比例。近年来,境外生奖学金的资助项目和资助金额更是不断扩大。2013年,华侨大学颁布《华侨大学境外优秀新生奖学金实施办法》,依据该办法,优秀境外生将有可能获得校方颁发的最高8万元、最低1万元的奖学金[1]。通过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以及一些更为细致的激励措施,华侨大学在鼓励境外生融入校园环境,激发境外生学习热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近年来,华侨大学境外生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境外生在课程学习、科技创新、文化传播、体育竞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提高华侨大学的学校声誉作出了贡献。如近年来华大境外生获得了多项省级、市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及创业大赛奖项;境外生文化节目“二十四节令鼓”获得8项国家级荣誉,10多项省厅级奖项,成为华侨大学乃至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以境外生为主力队员的华大篮球队多年称霸中国大学篮球联赛(Chinese Univercity Basketball Association,CUBA),来自马来西亚的古加尼、陈利伟更成为全国大学生中的著名篮球明星。

除了为境外生提供各种奖学金以激励境外生的学习积极性外,华侨大学还通过设立各种评比活动,以树立境外生学习和各项专业技能榜样。如一年一度的“华侨大学十佳境外生评选活动”,每年各院系按一定比例推荐综合成绩积点名列前茅的境外生,在全校范围内举行候选人的业绩综述,由全校师生代表投票选出当年度的十佳境外生人选。实践证明,这项活动自2004年开办以来在境外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十佳境外生”称号的获得者,在境外生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也弘扬了境外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因材施教,探索适应境外生的教学改革

大学教育的根本在于教书育人,自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强调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资质,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观念在当前的境外生教育方面更是不可忽视。境外生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知识背景,在进入国内高校学习时,其汉语水平、知识结构、适应环境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确实是个难题。1983至1984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侨务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意见》、《关于办好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的报告》两个文件,指出对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为两校的改革开通道路。自此,华侨大学开始探索一条适合境外生教学的改革之路。目前,在华侨大学除了在华文学院学习中文的预科班学生之外,境外生在专业选择上主要选择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技术以及应用、法律等,并且根据自身状况及学习能力,也可选修感兴趣的第二专业。同时,华侨大学也在探索改革针对境外生的学科专业设置,对以往重理论而轻实践专业课程加以改造,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境外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一是在基础技能方面,注重汉语、外语和计算机语言的教学与训练;二是在课程设置方面,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三是在教学形式方面,单独为境外生开设大学物理、剑桥商务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并在有条件的学院和专业实行境外生导师制,配备专业教师对境外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四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大了对跨学科素质教育课程的投入,教学内容涉及文、史、哲等各个领域,如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等;五是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如心理学、美学、摄影、书法、篆刻、艺术、广告、绘画等,在对境外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境外生的综合素质[2]。

(三)建立科学的境外生素质评价体系

根据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指标,国内教学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思想道德修养、体育、社会声誉等五个指标,用以评估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针对境内生与境外生在整体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差异,对境外生的评估体系应当适当有别于境内生。对此,华侨大学深入探索建立科学的境外生教学评估体系,以适应境外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专门设立了由具有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教师及行政干部组成的境外生教学评估小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讨论相关问题,并有《高校境外生教学评估改革综合试验研究》等多项校级教改项目立项。与此同时,华侨大学相关部门通过定期走访境外生、深入实地了解境外生的基本情况,以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取科学的统计数字,为教学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华侨大学针对境外生的教学评估体系中,在参考指标方面与境内生有一定的区别。一是在基础理论、课程毕业论文方面所占的比重略微低些,侧重境外生体育、文化、社会服务、创新等,并加大考核的比重,如鼓励境外生以毕业设计作品代替毕业论文,对具有创新性毕业设计作品给予较高的评分;二是境外生在德、智、体方面的成绩所占成绩积点比重增加等,同时以境外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及工作能力为重要考核指标,如开设针对境外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包括金融、会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三是境外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创新及取得的成就也列入考核指标,对于文化基础较弱但有某种职业技能专长的境外生而言,职业技能的创新、获得的各级奖项,通常可以按照奖项的等级获得一定的专业学分的减免。从2002年实行针对境外生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以来,这项改革措施受到了境外生的普遍欢迎。实践证明,境外生素质评估体系的建立,在促进境外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成效显著。近五年来,毕业境外生的一年内就业率逐年稳步提升,目前稳定在90%左右。

二、以人为本的境外生日常管理

境外生来自不同社会环境,带有各种不同思想和风俗习惯,因此境外生的日常管理有其特殊性。境外生的日常管理包括学习、生活与活动的管理,总体上,华侨大学对境外生的日常管理坚持一切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为境外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围绕人、一切服从人、一切服务人,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充分重视人的利益、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作用[3]。大学生管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把以学生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4];注重实效,就是注重日常管理对境外生的学习、生活与活动起到正面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以人为本与注重实效在境外生的日常管理中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华侨大学在多年的境外生日常管理实践中,也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

(一)以价值观教育引导境外生行为自律

境外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决定了其思想、性格、生活习惯具有多元性、复杂性,这也给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此,对境外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是必要的。华侨大学对境外生的价值观教育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以“诚实、自律、礼貌、同情、责任”的基本价值观教育;二是以华侨大学校训“宽容为本、和而不同”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籍此塑造境外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引导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自律。学生的价值观塑造不仅取决于其对知识和理论的传承,还取决于其在学校中所体验的生活、学习实践活动。因此,还要辅之以隐性的文化环境,以利于对学生的发展起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5]。基本价值观教育,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而且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华侨大学校园内,公众场合到处竖立着各种基本价值观的名言警句,学校也不时开展思想品德的宣讲活动,弘扬文明礼貌的精神。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形式可采用举办不定期的道德讲坛,邀请校园内较有声望的专家教授,讲授华侨大学的立校精神,以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化境外生。“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核心价值观一方面要求包容他人、尊重多元思想与多元文化,另一方面要求保持自身独立人格和高尚品行,学会兼收并蓄。此外,针对入校境外新生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也是一门境外生的必修课,在该课程中,关于“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核心价值观是讲授与传播的重点内容。

(二)情感管理,服务至上

情感管理是境外生日常管理中常用的措施。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中,广泛存在着管理者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听从指令的情况,甚至有些管理者常因为各种原因而冷落被管理的学生。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使得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亏待或是不应有的对待,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怨声载道,以致达不到实行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目的。人毕竟是个有情感的动物,作为一个主体,谁都希望受到尊重并体现自身价值。因此,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管理者应当注意对学生的情感管理[6]。在对境外生日常管理中,华侨大学一贯强调科学管理、服务至上,强调尊重学生。管理者在处理境外生问题时必须保持热情、心平气和,通过建立各种帮助制度协助境外生解决实际困难,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华侨大学在针对境外生情感管理方面探索了一些创新举措。如建立高效的境外生问题反馈与处理机制,境外生在学习、生活以及进行各种活动中遇到问题,可由分管管理员或者导师、班主任逐级向校方汇报,并由校方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限期给以解决。同时增强和扩大职能部门对学生的专业指导作用,开展多种形式指导,在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小组面谈、培训班、研讨会、讲座、展览、网上咨询室等多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建立境外生问题反馈机制与职能部门的专业指导,许多境外生的利益关切和实际困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三)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学校和境外生的实际情况,华侨大学制定了有关境外生的微观管理条例。这些微观管理规范包括学习、生活、行为、活动等各方面的种种行为准则,如《境外生违纪处分条理》《境外生社团活动章程》《境外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等等。在注重境外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细则,如境外生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奖励细则和评选方法,班干部评比细则及奖励方法,境外生文明守则等。通过境外生的自评、自控、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方式实现自我教育。良好的制度还需要良好的控制和执行力,对境外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华侨大学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在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呼声的同时,力求做到管理目标的导向性与管理过程的民主性相结合。不仅如此,在境外生管理的组织机构上,建立了跨部门沟通、协作与力量整合的制度设计。如学生管理部门与校后勤、财务、教学、保卫部、政治教育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实现境外生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效率化;同时把学生管理成效与相应的教师、辅导员的职位晋升、职称评定挂钩,落实责任到人的政策,以动员多方力量参与境外生的引导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华侨大学网.华侨大学设立境外优秀新生奖学金[EB/OL]. (2013-06-04) [2014-01-09].http://zsc.hqu.edu.cn/s/31/t/386/a3/d5/info41941.htm.

[2]王焕芝.新时期华侨高等教育发展特点[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23-25.

[3]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8-42.

[4]覃世琦.论以人为本与高校学生管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4):1-3.

[5]刘根厚.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管理的风险及其规避[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5(2):1-3.

[6]吴永明,杨 娟.做好大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人为本[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6)156-159.

猜你喜欢
华侨大学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华侨大学香港校友会庆建国六十周年暨《祖国与我》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