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油松林病虫鼠害预防及对策

2014-04-18 11:41崔勇
防护林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黄檗鼢鼠油松林

崔勇

(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太平哨林场,辽宁 丹东118206)

油松为松科乔木,是东北地区植树造林的先锋树种。该树种在东北地区绿化环境和保护水土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树木生长较快,对油松林病虫鼠害防治和管理工作还缺乏力度,随之病虫鼠害日益严重。

1 油松的主要病害

1.1 松针锈病

松针锈病的病原体为黄檗鞘锈菌,在当年8—9月会在叶子表面上会产生孢子,传播时主要通过气流。在孢子遇到松针的情况下,会产生芽管侵入。冬季在松针内主要为菌丝体的状态。孢子器会在翌年4月形成,锈孢子器在5月初形成,并于6月初开始飞散并侵入黄檗。经多次冬季孢子感染逐渐形成堆积。一般油松树龄为4~10年时容易得该病,通常树冠下的松针为病重部位。[1]

防治对策:①防治该病时需对油松林与黄檗林两者距离应控制在超过2 km。;②前期做好除草松土和喷洒除莠剂的工作,并且要尽量避开黄檗多的地区,杜绝转主寄主黄檗的生长;③选择波尔多液以1∶1∶100的比例,或退菌特溶液1∶400倍,喷洒时间为15 d 次-1,共喷洒2~3次,为防止孢子侵染,6月下旬喷射于黄檗叶上部,8月中旬喷洒于油松上部。

1.2 油松落针病

油松落叶病的病原体为松针散斑壳菌。冬季病菌以菌丝体存在在病叶上。在第2年的3—4月会形成子囊盘,子囊盘在遇到潮湿或雨天时吸收大量水分膨胀后会有大量囊孢子放射出,主要通过空气气流传播,并通过气孔入侵针叶,病状在2个月后会逐渐出现。落针病不容易发生侵染现象,主要因该病在1年之内仅发1次。通常此病在雨水较多的4—5月较为多见。[2]

防治对策:①为增强油松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油松苗圃应选择一些排水较好的土地,加强苗期的施肥与管理,才能促进苗木的生长。为有效消除侵染源,应将落叶在早春子囊孢子未放散前进行清理;②选择波尔多液以1∶1∶100的比例在子囊孢子侵染期间喷洒于油松林,喷洒时间为15 d 次-1,共喷洒3次。如遇病害严重时,可对喷洒次数进行调整,确保病状有所好转。

2 油松的主要害虫

2.1 油松毛虫

油松毛虫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下旬下树越冬,幼虫冬季藏身于树皮的缝隙里或落叶层中,于3月气温开始回升后上树,幼虫于6月末开始成熟,并且在土块下方或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为15 d。羽化一般在7月中旬,幼虫初期习惯成群吐丝,对油松树造成危害是在2龄后。[3,4]

防治对策:①栽植时做好虫枝的处理工作,将残留于秋冬季节的落叶进行清扫并集中焚烧。若油松树上有虫茧应进行手工处理,为消除害虫的来源,最好在发生幼虫的前期应进行人工捕捉;②可利用黑光灯在羽化时期对成虫进行捕杀,确保在成虫产卵期前全部消灭,这样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③使用3% 安得利粉剂或20% 灭幼脲进行喷粉防治,这样能使成虫或蛹发育不良,从而难以进行交尾产卵,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2 红脂大小蠹

该害虫主要对一些新鲜伐倒木和伐桩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会危害一些长势衰弱且成熟的大径立木。这种害虫1年内会繁殖1~2代,除冬季外,其他季节均可以看到红脂大小蠹成虫活动,虫期不整齐,一般在5月中下旬为活动高峰期。首先到达树木的是雌成虫,会刻食木质部表面,并蛀入内外树皮到形成层。通常在树皮与韧皮部之间为各种虫态的越冬地方,并且会集中在树基部与树根部。[5]

防治对策:①防止红脂大小蠹的主要方法是杜绝乱砍滥伐,清除受害较为严重的树木,为避免伐桩上再次有产卵危害,应对伐根采取熏蒸措施,以此将残余小蠹彻底消灭;②加强抚育管理,及时对风折林、衰弱木进行清理;③在油松分布集中的林区建立一个专门的钻蛀性害虫研究观察站,有利于做好虫情测报和防治工作。

2.3 松黄叶蜂

松黄叶蜂幼虫孵化一般是在4月上旬,害盛期在5月上旬,幼虫于6月初开始老熟结茧,于10月初成虫羽化产卵,一年仅繁殖一代,冬季为卵。在幼虫时期啃食针叶顶端处,成虫后啃食整个针叶,结茧化蛹主要分散在树冠垂直的枯枝落叶层。

防治对策:①加强抚育管理,在幼虫群集时进行人工捕杀;②选择90% 敌百虫或50% 敌敌畏乳液在4—5月喷洒,直到杀死全部幼虫为止。

3 油松的主要鼠害

3.1 东北鼢鼠

东北鼢鼠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三省及山东、河南、安徽及河北等地,又名瞎耗子、地羊、瞎老鼠、盲鼠、瞎摸鼠子。每年4—6月和9—10月为其活动的两个高峰期。前几年,东北鼢鼠是危害十年生以下油松林的罪魁祸首,主要为害树木根部,是造成丹东地区林业生物灾害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鼠害防治是不容忽视的。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最常用、最有效的两种方法,供参考。

防治对策:①在鼢鼠两个活动高峰期,投放毒饵溴敌隆或鼢鼠灵灭杀鼢鼠。方法是:敌鼠钠盐0.05% 饵料:即每100 kg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敌鼠钠盐50 g,翻拌均匀;杀鼠迷0.04% 饵料:即每100 kg谷物拌入事先溶解的杀鼠迷40 g。将上述毒饵放进鼠洞毒杀。这样,既可防止留下人体气味,又可避免工作人员中毒。②器械捕杀,常用的有木压拍等方式,利用东北鼢鼠在洞内活动规律进行捕杀。③生物防治,利用放养蛇、猫、猫头鹰、黄鼠狼等天敌猎杀,抑制其大量繁殖,使其危害降到最低。[6]

方法①、②为丹东地区最常用的两种方法,简单易行,便于实施。第③种方法便于在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实施,因为这种方法可误杀许多家禽。

3.2 棕背鼠平、林姬鼠等

通过调查发现,对于背坡林地、地形复杂的荒沟、坡地、乱石窖地、野草较高林地、幼林较密地块,3~5年生油松受害较重;阳坡、通风干燥环境,老皮层厚、树干粗的6~10年生油松受害较轻。这些鼠群在早春及深秋数量最大,活动能力最强,破坏力度极大,因此早春及深秋是捕杀治理鼠害的最佳时机。

防治对策: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器械捕杀、药物灭鼠、生物防治等方法,另外在油松林间种植其他树种,增加鼠类的天敌数量,也能起到防治鼠害的作用。①利用鼠夹子、笼子对害鼠进行捕杀,但要注意技术操作要点,应选择好地形,与鼠洞有一定距离。有时需要对器械进行伪装,诱饵必须新鲜。②在春、秋两季,也就是鼠群活动高峰期,可以用慢性药溴敌隆等杀鼠剂灭鼠,其优点是简单高效成本低,而且对人畜安全,不易产生二次中毒。林间大面积投放,投放量为3 750~4 500 g hm-2,每30 m2放一小堆,每堆放10~15 g,投饵后4、5天为死鼠高峰期。③东北林区山形复杂,尤其是丹东林区,适合多种生物生存,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山间生物来防治害鼠,可以投放黄鼠狼、猫头鹰、蛇、狐狸等,有条件甚至可以人工饲养这些鼠类天敌。[7]

4 结语

油松病虫害的发生与自然因素、改造利用措施、工业污染等密切相关,为使油松在绿化环境和保护水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采取措施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立君,薛煜,邵正辉.松针锈病症状类型及锈孢子表面结构在分类学上的意义[J].森林病虫通讯,1999(2):10-11

[2]王宏良,卜善阳,金森,等.大兴安岭樟子松火烧死亡判别模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4):75-80

[3]甘国菊.贯叶连翘与独活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EB/OL].[2012-3-1].www.qikanjia.com

[4]马吉坡,朱旭,毛继伟,等.南阳盆地豆野螟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98-199

[5]潘建芝,封涛,刘克洲.油松叶部主要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13):200-201

[6]罗玉先,姜学阳,陈曦.黔西南州农区鼠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推广应用[J].植物医生,2005(2):13-14

[7]迟淑香.宽甸地区落叶松鼠害的发生与防治[J].防护林科技,2013(2):98+104

猜你喜欢
黄檗鼢鼠油松林
黄檗蜜源及其蜂蜜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正宁县中华鼢鼠的为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
放下肩上的“柴”
中华鼢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探析
北方油松林病虫害预防及措施研究
建平县规模型油松林近自然化抚育改造技术探究
城市绿化中不同位置油松林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不同近自然程度下黄檗生长过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