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要点探析

2014-04-18 11:41刘碧云
防护林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罗湖区林带护坡

刘碧云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广东 广州510520)

生态景观林带是重要的景观资源和生态屏障,是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自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区域形象的重要载体[1]。近年来,广东省大力进行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建设类型包括高速公路(铁路)生态景观林带、江河生态景观林带和沿海生态景观林带[2]。为贯彻落实广东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景观林带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的意见》(粤府[2011]101号)文件精神,全面推动实施《深圳市态生景观林带建设规划 (2011-2020年)》,针对清平高速和广深铁路打造罗湖区生态林带建设的亮点,以及通过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打造“结构优、健康好、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林相,构筑生态安全体系的要求,罗湖区大力开展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本文以借用具体工程实例,探讨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工程概述

深圳市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设计范围包括清平高速、广深铁路在罗湖区内路段,其中清平高速罗湖区范围内约2.4 km,广深铁路罗湖区范围内约7.1 km,总设计面积约66.2万m2。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方式包括:(1)园林式人工种植:对道路两侧山脚平地、隧道口、护坡地段,采用自然式、立体式的植物配置,点缀特色树种,打造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变化多样的园林绿化景观。(2)补植套种:对道路两侧改造后的阔叶林山地,采用补植套种的方法,在原有的阔叶林的基础上做加法,增加花色叶色树种,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景观质量。(3)改造提升(局部置换和护坡升级):对道路两侧景观效果不理想的速生易老化林地和杂乱单调的护坡林地,采用置换的方法对其进行改造升级,营建特色森林景观和护坡景观,与周边绿化协调一致,自然清晰渐变将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延伸到整个城市的景观中。

2 工程技术

要建设好深圳市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需要注意建设过程中几个方面的内容: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林地清理、整地挖穴、回土施肥、苗木规格、苗木栽植、乔木支撑、抚育管理、封育管护、成本概算等。

2.1 树种选择

树种的选择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生态功能树种和景观功能树种相结合、容易成活、便于管理等原则[3,4]。生态景观林带要实现“三年初见成效,6年基本成带,9年完成各项指标任务”的目标,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是树种选择与配置。针对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不同的建设方式,我们选用不同的树种和配置。

2.1.1 园林式人工种植 园林式的绿化(主要为检查站)以点状绿化为主,为其检查站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休息场所。绿化要根据检查站的自然地理条件,植物以自然式配置为主,配置的形式可三五成群,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大有小,相互掩映,生动活泼,宛如天然下种。同时,停车场要种植庇荫效果良好的乡土树种,为车辆停放创造较好的蔽荫环境。乔木树种选择有凤凰木、火焰木、杧果树等,灌木树种选择红花勒杜鹃、黄金榕、朱蕉等以及地皮植物红背桂、红桑等。

2.1.2 补植套种 在原有的阔叶林的基础上做加法,增加花色叶色树种,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景观质量。树种选择火焰木、山乌桕、宫粉紫荆,配置比例为6∶2∶2。

2.1.3 改造升级(置换、护坡升级) 植物配置应采用行列栽植,品字形挖穴。选用花(叶)色树种或常绿树种和灌木进行搭配。其中局部置换的小班树种选择为火焰木、山乌桕、凤凰木、山杜英、樟树、铁冬青、杨梅,使林带绿化形成递进层次结构,配置比例为3∶2∶2∶1∶1∶0.5∶0.5,种植间距采用2.5 m×2.5 m。护坡升级的树种选择颜色艳丽的勒杜鹃和矮紫微,配置比例为6∶4,种植间距采用0.5 m×0.5 m。

2.2 主要造林技术

2.2.1 林地清理

(1)园林式人工种植:现有植被较丰富,有一定的层次感,但是缺乏线条的韵律美,主题树种不突出,清除造林地的杂灌、杂草,并将其清理出场地外,修剪现有植被使其与设计要求整体协调。

(2)补植套种:原则上,要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景观升级。对林窗、空草地、灌丛进行清理并选择叶色树种进行套种。在林窗清理过程中,对种植穴周边2 m2范围内进行清理,以保证植物生长需要的空间,范围外的灌木全部保留。种植穴上面不能有乔木遮挡。

(3)改造升级(置换):对高速路两侧视线较好林地内马占相思、大叶相思和桉树等速生易老化、生态景观效果差的树种进行全伐,并清理林地内的杂灌和杂草,开辟空间进行景观林带建设。

(4)护坡升级:清除护坡坡面原有杂草及杂灌,改造为花色艳丽的勒杜鹃和矮紫薇等。

2.2.2 挖穴整地

(1)挖穴整地:在造林地清理完成之后,按株行距挖穴整地,整地采用明穴方式,把挖出的穴土放置穴的两旁,让土壤自然风化,以利于土壤的熟化和除去土壤中的虫蛹,减少土壤病虫,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2)植穴规格:绿化景观带和景观节点,植穴时应根据树种的土球大小进行确定,穴的大小一般为植株土球大小的1.5倍,深度为土球的高度加20 cm(如:土球直径40 cm,穴规格为60 cm×60 cm×50 cm)。

2.2.3 回土施基肥 灌木每穴施放有机肥0.5 kg,复合肥0.25 kg,追肥每次0.15 kg。乔木(5~6 cm,7~8 cm)每穴施放有机肥2.5 kg,复合肥0.50 kg,保水剂0.2 kg,追肥每次0.25 kg。乔木(12~15 cm,15~18 cm,20~22 cm,28~30 cm)每穴施放有机肥5 kg,复合肥1 kg,保水剂0.5 kg,追肥0.5 kg。

2.2.4 苗木规格

(1)园林式人工种植:乔木规格有:胸径28~30 cm、胸径20~22 cm、胸径15~18 cm、胸径12~15 cm。灌木的规格有:高0.6~0.7 m、高0.5~0.6 m。地被的规格有:高0.35~0.4 m、高0.3~0.35 m、高0.25~0.3 m。

(2)补植套种:苗木规格为胸径5~6 cm,高度>2.5 m,冠幅>1.0 m,土球直径40 cm。

(3)改造升级(置换):苗木规格为胸径7~8 cm,高度>3.0 m,冠幅>1.5 m,土球直径60 cm。

(4)护坡升级:苗木规格为地径>1.0 cm,高度>0.5 m,冠幅>0.3 m。

2.2.5 苗木栽植 根据深圳的自然气候条件,较适宜造林的季节为3—4月,在春季1~2场透雨后(穴土湿透),即可选择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时栽植。栽植时先在植穴中央挖一比营养袋稍大的栽植孔,小心剥除营养袋(可溶性营养袋除外),把带土的苗木放至栽植孔中,扶正苗木,适当深栽,同时回土后要压实,然后用松土覆盖比苗木根颈高2~5 cm,堆成馒头状。栽植后二周内检查种植情况,发现死株应及时进行补植,并扶苗培正,确保成活率。

2.2.6 乔木支架 乔木栽植好后,要立即用木棍、竹竿进行支撑固定,以防倾斜和被风刮倒。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宜,在支撑固定时注意保护树皮,支架与树干接触部分应加软物垫好,防止磨伤树皮,影响苗木正常生长。保护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粗度,确保支撑稳固,注意不能用带有病虫害的木板、木棍等做支架。

2.2.7 抚育管理 抚育是促进苗木正常生长,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措施。本工程抚育3年5次,第一年种植二个月抚育一次,第二、三年春、秋各抚育一次。抚育工作内容:第一次抚育根据旱情情况进行浇水,对景观树种生长有影响的其他较为强势的植物进行清理、修枝与间伐,以维持景观树种在群落林冠层中的优势地位。追肥3年5次,栽植二个月结合补苗进行第一次追肥,第二、三年春、秋各追肥一次,灌木每株施复合肥0.15 kg,乔木每株施复合肥0.25 kg。追肥方法:结合抚育进行,抚育结束后在景观树种的树冠线一带开宽10 cm左右的环形浅沟,把复合肥均匀放入沟内,然后覆土,以防流失。

2.2.8 封育管护 对于经过园林式人工种植、补植套种和改造升级之后的地块进行封育管护,同时对目的树种进行施肥、浇水,追肥2年4次,每株施复合肥0.15 kg。对其他较为强势的植物进行修剪,维持景观树种在群落林冠层中的优势地位,同时配置专职护林员,加强日常巡山管护,禁止一切砍伐林木、采药、挖树根、毁林开垦及捕杀野生动物等不利于林木生长的人为活动;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杜绝一切野外用火;同时做好森林病虫害预防、预控工作。

2.3 造林成本概算

依据《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关于增补山地造林工程子目的通知》、《深圳市园林绿化工程综合价格》、《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深圳市园林绿化工程最新信息价等,本项目工程总投资1 817.37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总造价)1 617.66万元,其他费用146.78万元,预备费52.93万元。

2.4 工程建设可能面临的困难

2.4.1 作业设计调整多、变更多 随着罗湖区生态景观林带工程建设的推进,由于建设地点复杂、地点分散等原因,部分作业设计地块可能无法进场施工或者地块临时被征占用,那么作业设计将经常发生变更调整,同时也影响了建设工期。

2.4.2 工程建设线路长、难度大、安全隐患多 罗湖区清平高速和广深铁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具有类型多样、建设地点复杂、作业线路长、范围广、地点分散、季节性强等特点,施工时间不连续且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清平高速和广深铁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是在高速公路、铁路侧铁丝网内进行施工,机械、材料卸车、施工人员上下车均要经过高速公路、铁路,施工安全隐患较多。

3 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森林是巨大的绿色宝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它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该项目建设竣工后,能更好地加快建设区域森林植的被恢复,有效地推动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的进程。工程建成后,可提高建设单位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对本地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调节气候、保护农田、净化空气和生态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各种生态效能转换价值将远超过其自身的经济价值。

3.2 社会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在林地清理、挖穴、育苗、栽植、抚育等工序都需要雇用大批临时工,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工程建成后,必将在该地区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生态系统,美化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3.3 经济效益

本项目的实施,除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外,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仅木材储备方面,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林分面积146.2 hm2,年平均生长量按4.5 m3hm-2计,每年可增加活立木蓄积657.9 m3,按每立方米价值500元计,每年可获木材储备效益32.9万元。

参考文献:

[1]刘建明,钟小山,张宏伟.中山市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88-92

[2]广东省绿化委员会,广东省林业局.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规划(2011-2020年)[R].广州:广东省林业局,2011

[3]刘周全.广东省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实施技术探讨[J].防护林科技,2013(10):97-98

[4]陈传国,刘碧云.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绿化景观带造林技术[J].广东林业科技,2012(5):82-85

猜你喜欢
罗湖区林带护坡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一线城市老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路径研究
“新素质教育”的创新行动— —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践探索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ervical chiropractic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
打造珍贵彩色林带 建设浙中生态廊道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果初步研究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
农田防护林规划的原则和依据基本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