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山区大果杂交榛子山地栽培模式

2014-04-18 11:41宋伟国
防护林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榛树丹东松土

宋伟国

(辽宁省宽甸县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丹东118200)

丹东地区自2000年引栽大果杂交榛子以来,经10余年的栽培管理实践,生产技术逐步规范化、标准化,为林地经济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1 园地选择

山地选地躲避风口、早春昼夜温差大以及花期晚霜冻频繁发生地块,应选择光照充足、15°以下缓坡,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块和山地下腹部栽植。以沙壤土、壤土为佳,p H值5.5~8.0。丹东地区虽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春季十年九旱,此期灌溉榛园,不仅萌蘖苗增加,而且当年雌花量可提高30% ~50% ,因此,灌溉条件不可或缺。

2 整地与栽植

2.1整地

春季栽植前清理杂灌木、杂草及石块,在定植点为中心修筑半月形鱼鳞坑。定植坑直径60~80 cm,深50~60 cm,挖坑时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每穴用腐熟农家肥10~20 kg与底土混匀后回填,榛园行向水平方向。

2.2栽植

栽植前苗木需处理,须根保留长度10~20 cm,过长需剪根,同时,定干高度20 cm或70 cm。在春季苗芽萌动前栽植,栽植深度从根际向上5~8 cm为宜,若土壤水分不足可栽后浇一次透水。本着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确定栽植密度,一般采取株行距3 m×3 m或3 m×4 m。

3 栽植当年管理

3.1 当年松土除草3~5次,特别雨季除草应加强,以免草大欺苗。

3.2 当年追肥不少于2次。第1次追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混合少量复合肥,在5月中、下旬,每株追20~30 g为宜。第2次在7月上、中旬,追施复合肥(N1∶P1∶K1)。8月后用磷酸二氢钾或稀土叶面喷肥,每半月喷一次,需喷3~4次。

3.3 苗木发芽后到5月末,经常观察食叶毛虫类幼虫危害,5—8月注意金龟子类害虫危害,发现害虫及时防治。

3.4 上冻前对幼树根部培土,土堆高度30 cm,底径不小于50 cm。

4 整形与修剪

4.1整形

丹东地区榛树树型多采用单干开心形。栽植后定干高60~70 cm,从干上至下选留4~5个着生方位好且饱满的芽,促发营养枝,余下的芽抹除。翌年从预留的营养枝中选3~4个作主枝,主枝轻短截,剪口下留外芽,促发侧枝。第3年对主枝、侧枝延长枝轻短截,保留饱满的外芽,主枝上的其余枝不修剪,每主枝上选2~3个侧枝,侧枝选在外生枝和旁生枝。第四年继续对主枝、侧枝轻短截,此时榛树整形修剪完成。

4.2修剪

丹东地区冬剪于3月至树液流动前,夏季在5—6月进行。幼树和结果初期树修剪时,对主枝、各侧枝延长枝轻短剪,过长延长枝中短截,内膛枝不短截。盛果期树修剪应对各级延长枝轻短截或中短截,冠内健壮短枝保留做结果母枝。对上年结果枝保留1~2个芽后重剪。对繁苗母树应加大修剪量,各级延长枝中剪或重剪,提高萌蘖苗数量与质量。以结果为主的榛园,每年除萌3~4次。另外修剪的同时,对交叉枝、重叠枝及病虫枝剪除。

5 土肥水管理

5.1土壤管理

5.1.1 深翻改土 结合修梯田或鱼鳞坑同时进行,在榛树盛果初期至树冠郁闭前结束。将树冠投影的外围挖环状沟,沟深40 cm,宽50 cm,挖沟时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回填时将有机肥或绿肥与表土分层填入,最后将底土回填。

5.1.2 松土除草 松土在树冠投影范围内进行,其余部分只除草不松土,松土可与追肥同时进行,松土深度5~20 cm为宜。第一次在榛树芽萌动时,采取内浅外深方法松土,雨季前松土3~4次,雨季结合二次追肥松土一次。雨季后再松土一次。松土同时清除杂草,用草甘膦2 000 m L兑水75 kg配制药液喷雾除草,在兼育压条苗榛园,压条前使用除草剂时喷头加防护罩。

5.1.3 行间间作 选择1~4年生榛园,在不影响园区农事操作前提下,间作豆类、玉竹、桔梗等株高不超过1 m的植物,以降低生产成本。

5.2施肥管理

5.2.1 基肥 果实采收后至土壤冻结前,以腐熟的畜禽类、人粪尿、堆肥为主的有机肥作基肥,采取环状沟施肥方法,沟宽30~40 cm,2~5年生榛树挖深度30 cm,每株施肥量10~35 kg,6~10年生挖沟深35~40 cm,每株施肥量50~60 kg,以后随树龄增加适量增加用肥量。

5.2.2 追肥 2~5年生榛树,采用环状根际追肥方法,每667 m2施纯氮4 kg、纯磷8 kg,盛果初期,每667 m2榛园追施纯氮8~11 kg,纯磷16~22 kg,纯钾16~22 kg,盛果期每667 m2追施纯氮10~14 kg,纯磷20~28 kg,纯钾20~28 kg。根外追肥从6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进行,需喷5~7次,选用0.3% ~0.5% 尿素、0.25% ~0.3% 磷酸二氢钾、0.1% 稀土等肥料。

5.2.3 灌水与排水 我地区主要采用树盘内灌水法,在榛园内制高点修水池,提水后实行自流沟灌或滴灌。新定植的榛园苗木栽后灌水,在生长前期保持土壤湿润。5—6月每月灌水2次,浸透土壤深度40 cm左右,灌水后及时松土。山地榛园应在榛树行间修筑蓄水沟,既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拦截地表径流供榛树需求。

6 防病灭虫及防寒

6.1病害

6.1.1 白粉病 5月上旬初现,5月下旬—6月为盛发期,发病初期喷施一次15% 三唑酮600~800倍液,同时配以多菌灵、甲托及石硫合剂等药剂交替使用。

6.1.2 锈病 7月中、下旬此病初现,8—9月为盛发期,发病前喷施等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隔10 d喷1次,需喷2次,发病盛期用15% 三唑酮隔10 d喷1次,需喷2次。

6.1.3 黑煤病 此病在树干、枝条、叶片、果等均能为害,6—9月发生,防治上早春对全树喷施石硫合剂50倍液,发病期间喷施70% 甲托800倍液、50% 多菌灵500倍液。

6.2虫害

6.2.1 枝叶害虫 主要包括榛瘿蚊蝇、金龟子类和毛虫类害虫,多发生于5—6月,防治药剂多选灭幼脲、敌杀死等。

6.2.2 果实害虫 主要为榛实象甲,5月下旬至6月下旬,用60% D.M合剂300倍液或50% 腈松乳剂400倍液防治成虫,隔半月喷1次,需喷2~3次。7月上旬至7月下旬在成虫产卵盛期,用5% 氯氟氰菊酯2 000~3 000倍液或25% 氯氰菊酯2 000倍液防治,隔10 d喷1次,需喷3次。

6.2.3 防寒 首先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稀土肥料于8—9月间,对榛树叶面喷肥3次,提高树体抗寒性。其次,上冻前对树根部培土,高度30 cm以上,土堆底直径50 cm以上。最后对结果树干及主枝涂白,幼树树干包草防寒。

参考文献:

[1]梁维坚,解明,董德芳,等.榛子新品种选育研究[J].中国果树,2000(2):7-9

[2]夏国京,郝萍.大果榛子高产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179

猜你喜欢
榛树丹东松土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动力学分析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桓仁县平欧杂种榛子金龟子幼虫防治试验
不同树势的榛树对修剪响应的研究
推土机松土器结构改进与有限元分析*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松土对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研究
榛树病虫害防治措施简介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沙地幼龄榛园间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