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反舰导弹竞风流

2014-04-19 02:41龙溪
科学24小时 2014年3期
关键词:鱼叉战斧超音速

龙溪

美俄反舰导弹竞风流

龙溪

从德国、苏联在二战期间开始研制反舰导弹算起,反舰导弹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近70个年头。时至今日,各国愈来愈重视反舰导弹在未来战场中“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已经有超过70个国家部署了海基与陆基反舰导弹,有20个国家拥有空射型反舰导弹。其中,虽然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等国也能在该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仍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家最为叱咤风云,而且两国在反舰导弹的发展路径上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

俄罗斯的“四大天王”领风骚

俄罗斯的海上力量要弱于西方国家。但也正因为这一原因,俄罗斯一直都在大力发展反舰导弹以寻求海上力量的平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俄罗斯的反舰导弹军火库里品种齐全,而尤以“四大天王”——“白蛉”、“天王星”、“俱乐部”和“宝石”——最为耀眼。

“白蛉”号称是为美军航母“量身订制”的克星,在高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3倍音速,低空最大飞行速度也能达到2.2倍音速,且在接近目标时可做“S”型机动,具有超强的突防能力。“白蛉”一旦命中目标,其重达300千克的装药量将给任何舰艇以重创。而“俱乐部”-C反舰导弹则是21世纪的产品。它能够从潜艇上发射,可全天候使用,且不受物理和地理环境的限制。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即使是一支弱小的海军,只要它拥有“俱乐部”-C反舰导弹和相应的发射平台,就可以对强国海军产生巨大的威慑作用。

美国的“鱼叉”、“战斧”逞英豪

“鱼叉”(又称“捕鲸叉”)反舰导弹是美国海军的骄傲,参与了历次美军的军事行动,并曾在针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草原烈火”行动中立下赫赫战功。“鱼叉”在战争中的卓越表现,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注意。目前世界上有逾20个国家选择装备了这种导弹。

在美国的反舰导弹武库中,比“鱼叉”名气更大的恐怕就得数“战斧”导弹反舰型了。其实,“战斧”反舰型是在“鱼叉”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部件大都是“鱼叉”导弹部件的改进型,这种设计思路也为美军节省了大量的研发、制造和保养经费。“战斧”反舰型是一种亚音速、远程、掠海飞行的导弹,尽管其速度只有0.7倍音速,但射程高达650千米左右,且命中精度很高。

俄美研发思路的分野

在分别介绍了几款经典的美俄反舰导弹后,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两国的反舰导弹在速度上差距十分明显。其实,正如在航天飞机、战斗机和航母领域一样,两国的反舰导弹不仅在速度上,而且在整个研发思路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超音速与亚音速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似乎所有国家只要技术水平过关,能够超音速自然不会选择亚音速。其实不然。总体而言,俄罗斯之所以一直坚持走“高超音速”路线,主要是因为其研发的反舰导弹要用于打击排水量较大、装甲较厚的舰艇,例如航空母舰、战列舰、导弹巡洋舰等。这些舰艇的侦查能力强,需要高超音速突防。然而,对“高超音速”的追求在客观上也增大了导弹发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影响了各类发射平台的装载量。

反观美国,美国对反舰导弹性能的追求同俄罗斯完全不同。美国军工领域的巨头——麦道公司认为,如果片面追求超音速,就只能增加燃料,从而导致动力舱重量增加,而战斗部的尺寸减少,降低了导弹的杀伤力。同时,生产超音速导弹,需要高速飞行所需的新型材料,其规格要求严,从而降低了生产率,也增加了成本。因此,美军研制的“鱼叉”和“战斧”反舰型基本都为亚音速。

当然,美俄的反舰导弹是发展超音速还是亚音速的分野也是相对的。美国曾研发“鱼叉”的超音速版。而俄罗斯军工业近年来也已经出现了追求导弹体积减少、重量减轻、多种平台通用和逐步实现隐身化的趋势。

指挥导引与自动导引现代反舰导弹的射程动辄数百千米,即使是俄罗斯的超音速导弹也要飞行“十余分钟”。这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是十分漫长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现代舰船的航速通常都在每小时50千米左右。也就是说,从导弹发射到接近,目标在这十几分钟内机动距离甚至能达到10千米以上。而如果反舰导弹不能及时“应变”,就很有可能扑空。为此,俄罗斯研发的绝大多数反舰导弹,都选择指挥导引的方式,即在目标不断变换位置的过程中,发射者把目标新数据持续传输到导弹上。

与之相比,“美式”反舰导弹,甚至包括西方许多国家的反舰导弹,则主要遵循自动导引的思路,如“鱼叉”型反舰导弹,以及在西方国家中十分受欢迎的法国的“飞鱼”导弹,都能够真正实现“发射后不用管”,即依靠自身的制导设备引导导弹命中目标。

当然,我们无须把导引方式的差别简单化为美俄在技术上的差距。之所以采用不同的导引方式,主要是因为俄罗斯反舰导弹的射程较远,飞行时间较长,战场情况变化较大,依靠导弹自身的雷达很难实时“盯住”目标;而美制,包括许多西方国家的反舰导弹射程较近,如MM-38“飞鱼”型反舰导弹的射程仅为42千米,飞行时间较短,导弹自身配备的雷达一旦锁定,就能实现自主攻击。

高空飞行和掠海飞行掠海飞行,即以贴近海平面的高度进行飞行,通常高度范围在15~30米之间,更有几种反舰导弹堪称“超低空飞行高手”,甚至能够在5米左右的高度掠海飞行。掠海飞行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地球的表面是一个曲面,这就导致舰载雷达的探测范围止于“海平线”。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只有进入“海平线”,才能为舰载雷达所发现,这无形当中减少了舰艇的反应时间。

大体上说,美制反舰导弹更倾向于采用掠海飞行的方式。然而,掠海飞行也存在一些缺点——在减少对手侦测距离的同时,反舰导弹自身雷达的探测距离也相应减少。因此,射程更远,速度更快,特别是装有冲压式喷气发动机的俄制反舰导弹,如“巨兽”,则采用高空飞行的方式,一方面是确保飞行的稳定性,更关键的是采用这种飞行,其弹道能提供更好的电视制导。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反舰导弹的掠海飞行,特别是在末段的超低空飞行渐成潮流。如俄罗斯的“白蛉”超音速反舰导弹,也逐渐发展成能在海平面上不超过20米的低空,以1.5倍音速进行掠海飞行,而等到对方舰艇发现时,其反应时间只能按秒计算了。同时,这些掠海飞行的导弹还能在最后高速俯冲阶段完成毫无规律性的“变轨”操纵,从而使得拦截基本上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猜你喜欢
鱼叉战斧超音速
鱼叉
鱼叉
“百灵”一号超音速大机动靶标
战斧牛排
ASCENDO 9.5.6高级定制私人影院 黑天鹅,战斧系列
战斧乐队全新单曲《最初的自己》真挚上线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基于六西格玛设计的直升机鱼叉液压系统改进优化设计
鱼叉配配对
美海军新型潜艇发射管发射首枚“战斧”巡航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