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弹奏技术分析

2014-04-25 00:24马冬妮
音乐生活 2014年6期
关键词:八度触键谱例

文/刘 柳 马冬妮

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弹奏技术分析

文/刘 柳 马冬妮

《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是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重要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的弹奏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使之在音色的处理方面,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

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 《第一钢琴奏鸣曲》 弹奏技术

20世纪的钢琴音乐呈现出多种音乐流派与音乐风格并存的发展趋势。在这一时期,阿根廷作曲家阿尔伯特·吉纳斯特拉成为新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吉纳斯特拉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创作技法方面,他注重民间因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提炼,并在十二音的创作技法中体现出潜调性规则。《第一钢琴奏鸣曲》Op.22(1952年完成),是一首轰动业界的经典作品。这首奏鸣曲虽然打破了传统的手法,但作曲家将现代钢琴弹奏技法,现代作曲技法与民族民间音乐素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独特的音乐语言。

1.触键方式

《第一钢琴奏鸣曲》关于音色的变化方面,要求尤为突出。在学习和弹奏时可以发现,第一乐章是以尖锐的明亮的辉煌音色效果占据主导。为了更能从容果断地表达,我在弹奏时采用的是以手腕和大臂为发力点的触键方法。

在第一乐章第64小节处,出现的下行三度音程的弹奏中,我采用以手腕为发力点的触键方法。这种触键法,在弹奏速度较快的时候,手腕作为中心轴,同时注意手的基本形态。这种奏法适用于三度、六度、八度,以及断奏、连奏的弹奏,以获得更为尖锐、明亮的音色。

而在第192小节中八度和弦的弹奏,则采用了以大臂为发力点的触键方法。这种触键法多用于现代作品的高潮处和结束部中的大和弦处,以获得辉煌而嘹亮的音响效果。弹奏时,在依靠肩部力量的同时也要注意肩部的放松,由大臂带动手指,并配合制音踏板,这种方法不适合用于快速弹奏中。

在这一奏鸣曲的第二、三乐章中,作曲家运用了十二音音列的写作技法,从而产生了新鲜的并带有朦胧的飘逸音色。手指的快速触键法(谱例1)和手指贴键(谱例2)的奏法更适用于这两个乐章中。

谱例1:《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谱例2:《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是整首奏鸣曲中最能表达拉美音乐热情、粗犷的风格。吉纳斯特拉在这里推出了大量的八度和弦等,在音色、音量等方面都具有强烈的对比性和戏剧性。由于这一乐章的音乐是在坚实洪亮的音色中进行,在触键技巧方面,我采用了高抬指的触键法和以前臂为发力点的触键法。

高抬指的触键法是指手指采用高抬至最大的角度,快速下落敲击琴键的方式。这种触键方式可以获得明亮坚实的音色,适用于第四乐章的开始处。而以前臂为发力点的触键方式,通常利用肘关节的动作带动手臂发力,手指进行快速的击键。这种触键方式多用于作品的发展部,如第四乐章的Coda,随着音量的不断增强,音色的洪亮地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充满了戏剧性(谱例3)。

谱例3:《第一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2.技术训练

关于这首奏鸣曲在技术方面的练习,主要体现在双音、和弦、八度,以及装饰音的弹奏。

2.1 双三度、双六度、和弦的练习

在连续弹奏双三度、双六度音阶进行时,最容易出现手指用力不匀而导致声音参差不齐,因此,双三度双六度的弹奏成为钢琴演奏中很难攻克的技巧。

在弹奏第二乐章第36—37、163—166小节处的双六度和双三度,首先应合理地设定指法,并保证无论在上行或下行的换指中,将上方的旋律音连贯地奏出。其次,在弹奏时,应该固定音组的位置和手型的框架,以及手臂、手腕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动作幅度;指尖抓键的速度要快,并且用力要均衡而集中,以确保声音准确而整齐。

而在第一乐章第200—204小节处,则体现的是和弦的弹奏法。和弦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符构成的,而中间的声部又是给和弦定位的重要标志,因而在弹奏时,应注意中声部音符的准确性。此外,弹奏和弦时还应注意手腕与手掌的平行位置,指尖在触键时抓键的能力,以及演奏者利用腰部、背部和肩部的力量将和弦正确的奏出。

2.2 八度的训练

八度的奏法主要解决的是手指手掌的位置和弹奏的动作。关于八度,主要有重力奏法、断奏法、连奏法和五指单音等练习方法。

重力奏法主要解决手臂的松弛状态,手掌手指弹奏的支撑点的问题。这种奏法对力度的要求很高,但在速度方面没有过快的要求。在第三乐章第34—35、37—38小节的八度练习中,利用肩部和大臂的力量,在手指触键时掌关节保持适度紧张的状态下,配合制音踏板毫不犹豫地落键,以达到洪亮、辉煌的音色效果。

断奏法的练习是以腕部为轴心,手掌快速向下敲击琴键的弹奏法。在第四乐章第124—128小节处就是这种奏法,它有助于提高八度弹奏的准确性,对快速弹奏八度音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连奏法,以第三乐章第32—33小节为例,主要利用手腕的横向运动,将多个八度音流畅、连贯地奏出。

五指单音的练习法是八度训练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这种弹奏法是指在八度音同时奏出之后,将低音(或高音)根音按住不动,以高抬指的练习方法将高音(或低音)旋律音用五指反复弹奏,这不仅可以稳定五指的支撑能力,还是提高八度音弹奏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第四乐章第171—174小节的练习中。

2.3 装饰音的训练

在各时期的音乐体裁中,都有装饰音的存在,它是指用各种小音符将特定的旋律音进行装饰,从而丰富了旋律的线条。装饰音的奏法在钢琴演奏学习中一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随着风格流派的变化,在奏法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短倚音的标记是在倚音的符干上的斜线。在奏法上,将重音放在主干音上,而前面的倚音则不计算在时值内(谱例4)。

谱例4:《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复倚音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十六分音符与一个主干音构成,奏法与短倚音基本一致,要求快而均匀地弹奏倚音部分(谱例5)。

谱例5:《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谱例6:吉纳斯特拉《第一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3.弹奏方法

3.1 连奏

关于连奏的弹奏方法有很多,最基本的是手指的连贯奏法和歌唱式的奏法这两种方法。

手指的连贯奏法,适用于快速弹奏,手指高抬后在短时间内迅速击键以获得干净利落、具有穿透力的音色。以第一乐章104—106小节为例,在慢速练习时,要注意肩部到腕部都保持松弛的状态,练习手指高抬,指尖快速触键并追求声音的明亮度。当这些动作能够在放松的同时连贯地完成,演奏者从听觉方面能够正确地判断出音质,可慢慢提高速度,以达到作品的要求。

歌唱式的奏法,是指在速度较慢的音乐作品中,通过手指贴键弹奏,在腕部横向平稳运动的帮助下,歌唱性地奏出旋律声部,如:第三乐章第57—62小节处,适合采用这种方法来弹奏。弹奏时动作要注意:手腕、手掌要保持平行,触键动作要和缓,将手臂手腕的力量运送到手指,需要大面积地触键,以获得悠远、柔和、连贯的音色效果。

3.2 断奏

断奏可分为小臂断奏、大臂断奏、手腕断奏、手指断奏这四种弹奏法。在《第一钢琴奏鸣曲》中,经常采用的是后三种奏法。

手腕断奏是以手腕为中心轴,在手指固定要弹奏的位置后,腕部向下快速击键,但动作幅度不要过大。这样的奏法可获得富有弹性的、明亮的轻快的音色(谱例7)。

谱例7:《第一钢琴奏鸣曲》第四乐章

刘 柳(1981 -)女,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助教。马冬妮(1963-)女,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八度触键谱例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钢琴演奏与教学中的触键技巧探究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武侠意境交响化:阿镗《神雕侠侣交响乐》本体论
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表现的影响
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探究李斯特钢琴曲《魔王》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浅谈钢琴演奏中歌唱性触键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浅析钢琴触键技巧对音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