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生产工艺方面的中庸之道(连载五)

2014-04-26 08:15贾华平
四川水泥 2014年3期
关键词:窑口窑头淋水

贾华平

(天瑞集团水泥公司,河南汝州市 467500)

20 窑头正压操作仅仅是脏一点吗

窑头一般要求微负压操作,但有的操作员认为,窑头控制在微正压状态,有利于稳定火焰、稳定二次风温、fCaO好控制,偶尔脏一点不算什么。

由于“生产紧张”或追求连续运转,对系统漏风、预热器结皮、窑内结圈、设备带病运行等引起的窑内通风不足、窑头正压得不到及时处理,认为只要少停一次窑就是合算的。

从烧成工艺来讲,长时间维持正压操作,严重影响到窑内通风,影响到煤粉燃烧,增加了还原气氛,对窑的产质量都是非常不利的,应该及时的停窑处理,不要凑合着生产。

从设备管理来讲,长时间维持正压操作,由于窑头二次风温度一般都在1000℃以上,甚至达到1200~1300℃,正压时势必造成风冷套处在高温氧化的氛围中,一方面使风冷套氧化变薄,另一方面造成风冷套变形。

由于窑口护铁是靠风冷套内的冷风降温的,风冷套氧化变形后势必造成冷风短路,窑口护铁得不到均匀冷却,造成窑口护铁和窑口筒体温度大幅度提高,同样处在高温氧化氛围中,造成护铁的提前失效,窑口筒体变薄、喇叭口甚至裂纹。所以一定要制止窑操作人员的正压操作。

图1 某5000t/d线烧损严重的前窑口

窑头负压也不是越大越好,一般控制在负的50~100Pa为好。负压靠风机形成,过大的负压必将增加系统的电耗;负压过大还会增加窑头冷风的漏入,导致二次风温降低、煤耗增加;还会增加密闭堵漏的难度。

当然,正常的负压操作也必须搞好窑头的密闭堵漏,特别是窑门和燃烧器周围,现在有的公司已经搞得很好了,基本做到了窑头不见火。

图2 某5000t/d线的燃烧器周围密封

21 窑尾密封损坏是小事一桩吗

窑尾密封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冷空气进入窑尾。有些生产线为了保产量、保运转率,在窑尾密封损坏后不愿意停窑处理,导致大量冷空气进入,煤耗和电耗大幅度增加。

曾经有一条5000t/d窑,由于窑尾烟室沉降,导致窑尾密封石墨块全部损坏,而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没有及时停窑处理,导致当月熟料标准煤耗达到140多公斤,比正常情况高了20多公斤;熟料电耗达到87度,比正常情况高了20多度。所以窑尾密封的损坏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窑的运行,但对系统的经济运行影响很大,出现问题要尽快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就水泥生产来讲,密闭堵漏是降低能耗的重要环节,不可能一劳永逸,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但在治理上却要力求彻底。

还有一点,早期设计的5000t/d窑,在窑尾设有专门的冷却风机,其目的是对窑尾下料溜子进行冷却。实际上,不管我们采取什么措施,窑尾漏风都是难以彻底避免的,窑尾溜子又是耐热钢材质,完全能够适应窑尾的工况,不需要专门为它设置冷却风机。所以,后来设计的5000t/d窑,都取消了这台风机,事实证明没有任何问题。

图3 某公司5000t/d熟料线的窑尾冷却风机

有的公司,在停运了这台风机后,感觉分解炉的燃烧恶化了,分解炉供风不足了,对取消这台风机提出了质疑。实际上分解炉供风不足与取消这台风机没有直接关系,① 有可能只是一种巧合而已;② 有可能是真的受到了影响,这正好说明了这台风机对系统漏风的影响有多大,但只要我们在用风上作适当的调整就完全能够解决。

22 通风截面积足够就不影响通风吗

风速与风路的截面积有关,在一定风量的情况下,风速确实只取决于通风的截面积;但对于一定的风机及开度,风量还与风路的阻力有关,阻力除与风路的截面积有关外,还与风路的截面形状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于特定的有流场要求的工艺设施,比如预热器和后窑口,其流场分布就直接依赖于风路的截面形状了,这一点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河北某公司的3000t/d窑,在2005年的一次检修后,窑的煅烧能力急剧下降,查找了几天也没有找到原因。然后逐项分析这次检修的异常变化,发现在分解炉的下锥体修补浇注料时,锥体上部的5个浇注料外凸灌入口忘了拆模板,但该外凸位于下锥体的上口,即使有外凸存在其截面积也远大于下锥体的下口,似乎不应该对窑构成如此大的影响。

鉴于没有找到其他的原因,便决定先停窑解决这个问题,停窑将外凸彻底打掉后,再开窑一切都归于正常了。事后分析认为,尽管这几个外凸没有影响到通风截面积,但却严重影响了分解炉内的流场分布。

东北某公司的5000t/d窑,在2010年投产初期,产量只能加到3000t/d左右,再加料就出现预热器塌料、窑内窜料现象。后经设计院等多方查找原因未果,只是发现窑尾烟室的后墙浇注料给打厚了,墙面距后窑口的距离由设计的1920打成了1600,减小了320mm。

难道是这个原因?尽管减小了320mm,但其通风截面积还是远大于其上部的分解炉下缩口。大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停窑将多出的浇注料打掉,没想到再开窑后一切都正常了。事后分析认为,尽管此处不是风路上的最小截面积,不构成通风的瓶颈,但其截面积的减小还是增大了通风阻力,最终影响了分解炉下缩口的通风。

23 窑筒体的冷却是有利无害吗

在运行过程中,很多生产线把筒体冷却风机全部开起来,虽然理论上窑筒体的表面温度控制在280℃以下能保持筒体较高的强度,但在实际运行中,筒体表面温度大多在30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380~390℃。

个人认为只要筒体表面温度均匀,整体膨胀基本在设计范围,温度在350℃以下可不必进行冷却,这样既可以节电,又可以降低煤耗。但如果筒体表面出现严重的温度不均匀,为了防止窑筒体出现不均匀膨胀而影响到窑的工况、引起托轮瓦发热,应该吹风进行冷却。

有的厂家仍然延用窑体淋水,特别是窑筒体已经烧高后的淋水,使窑胴体的膨胀对砖膨胀量的吸纳作用大为减小,增加了对砖的挤压力,为了延长砖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取消窑胴体淋水。实际上,窑体淋水虽然能很快的补挂窑皮,但这种窑皮并不结实,好挂也好掉。

图4 某公司3000t/d预分解窑的窑体淋水系统

窑体吹风也是这个道理,只不过是比淋水危害小点儿罢了。实际上,只要我们平时注意保护窑皮,并及时补挂窑皮,这种窑皮比通过吹风淋水强挂的窑皮要好得多。

实际上,取消了吹风淋水这个拐棍,增加了操作员平时注意补挂窑皮的责任,更能减少窑皮脱落造成的风险。所以,有的公司近几年新建的分解窑,干脆不再设置窑筒体冷却风机。

24 砖的厚度不低于60%就可以不换吗

要准确把握好局部挖补与整段更换窑衬的界限,有的公司只看砖的厚度还可以,就舍不得更换,结果导致刚开启窑来就又被迫停窑换砖。现在的窑规格都比较大,多停一次窑就要损失几十万元,劳命伤财、很不划算。

判断砖该不该更换的一般原则为:砖的厚度不低于原砖厚度的60%,且砖的实际使用时间不长、未受过恶劣条件的折腾、结构未发生裂缝和排列错乱现象,否则就需要进行更换。

有的砖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厚度也不薄,其实在内部已发生了较大弱化、具有了过烧、断裂、酥松、碱蚀等严重的缺陷,各种理化指标已经很低,不能再用了。下图就是几例:

图5 变形损坏的窑砖

正确的判断,不仅可以降低窑衬的消耗,缩短停窑时间,减少损失,而且可提高窑的运转率,提高多种技术指标。当然,这个理说起来人人都懂,但具体执行起来,特别对于有生产成本、材料费用考核指标者来讲,往往是举棋不定,舍不得花小钱而最终花了大钱。

25 耐火砖的理化指标高就是好砖吗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它是真实的:和其他公司一样,某万吨线耐火砖的薄弱部位在窑口,损坏形式主要是被挤碎。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时还专门采取了冷却带缩径(Ф6.2→Ф6.0)措施,企图靠缩径过渡段(长1.76m)来抵挡后部砖的推力。

图6 某万吨线的前窑口缩径及过渡段图

按设计,在窑的烧成带,使用理化指标稍低的、每吨5000多元的镁铁尖晶石砖,使用寿命在1年左右;在窑口冷却带,使用理化指标较高的、每吨8000多元的镁铝尖晶石砖,但使用寿命却只有1~2个月,一直是该窑运行的薄弱环节。分析认为,窑口砖的损坏主要是砖的高温抗折强度不够,便对两种砖做了高温抗折强度对比检验,结果发现“理化指标”高的镁铝尖晶石砖,在高温抗折强度方面反而不如“理化指标”低的镁铁尖晶石砖。

便于2011年元月份大修时,在窑口试用了镁铁尖晶石砖,到2011年11月11日窑口掉砖挖补,运行了将近一年。这进一步证明了高温抗折强度对窑口砖的重要性。我们的砖是在高温状态下使用的,为什么耐火砖厂给我们提供的“理化指标”都是常温指标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请教了某国际著名的耐火材料公司,给我的回答是 “我们公司非常重视这个问题,配有高温强度检测设备进行抽查检测”,而在我走进该公司以后,确实看到了放在角落里的高温强度检测设备,但上面放有奖状、饭盒、水壶等杂物,看不出有使用过的痕迹,如下图。为了不给该公司造成不良影响,已对奖状里显示的公司名称作了处理。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大家可以翻翻你手头的产品样本,几乎所有耐火材料公司,他们给出的化学成分都不外乎SiO2、Al2O3、Fe2O3、MgO 、CaO 、ZrO2、Cr2O3等有益成分,而没有一个提及对窑筒体有害的成分的限量。难道真的就没有有害成分吗?

事实上,在有的公司的产品中,不但含有Cl-等有害成分,而且还很高。比如,用在水泥窑过渡带的抗剥落砖等,为了提高其热震稳定性,常加入一定的ZrO2成分,ZrO2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材料,这不可避免的提高了砖的生产成本。

由于锆英石原料具有良好的惰性,抗玻璃和炉渣溶液的侵蚀力较强,所以玻璃池窑常用含锆的耐火材料。如电熔AZS砖,含锆量在32.5%~40.5%之间。ZrO2在玻璃溶液中的溶解度又很低,所以在玻璃池窑的废砖中保留了较高的ZrO2成分。

据一些不可查证的内部消息,有的公司,为了降低水泥窑过渡带砖的生产成本,在制砖时加入的不是锆英石原料,而是玻璃池窑的废砖,而这些废砖中往往富集有较高的Cl-等有害成分。

26 窑升温期间的恒温是浪费时间吗

窑衬砌筑好后需要妥善烘烤,烘烤时升温不能过快、甚至必要时需要恒温,以免产生过大的热应力而导致砖衬开裂、剥落。

有些厂家更换窑衬后急于投料生产,常采用6~8h的快速烘窑制度,加之缺乏必要的措施来保护窑体和窑衬的安全,导致窑体及窑衬不必要的损坏。

图8 某公司不当升温导致的恶性事故

窑衬烘烤必须连续进行,直至完成,且要做到“慢升温,不回头”。为此烘烤前必须对系统设备联动试车,还要确保供电。

控制砖的升温速度,主要是控制砖的热面与冷面的膨胀差值,这与导热系数有关,另外还要考虑砖的热面温度与窑胴体的温度差值,实际上是砖的膨胀量与窑胴体的膨胀量相适应的问题。否则,砖膨胀的快而窑胴体膨胀的慢,砖将受到窑筒体的挤压,砖的膨胀力是非常大的,有可能超过砖的强度而坏砖,有可能超过窑筒体的强度坏窑筒体。

由于砖热面的升温膨胀在先,在砖热面升到一定温度后,要有一段恒温时间,以便让砖的热面膨胀等一下砖的冷面膨胀和窑胴体的膨胀。在这一方面,多数厂都是照抄其他厂家在多少温度段恒温多长时间的规定,实际上这是很不科学的,应以窑筒体高温段的温升速度为判断标准,当温升速度快时就应该继续恒温一段时间,而当温升速度已经很慢时就可以停止恒温了,没必要再浪费时间。

应该提醒一下,这是一张非常难得的照片。从照片上看,窑筒体不是韧性被撕裂的,而是脆性被碎裂的;这个窑筒体不像是钢质的,而像是陶质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起事故无法做详细的分析,但可以肯定窑筒体是钢质的,而绝不是陶质的。下图由奥地利奥镁耐火材料公司的《窑筒体锈蚀》资料整编而成,仅供参考。

图9 由奥镁公司《窑筒体锈蚀》资料整编的参考图

从碎裂的表象看,很可能是氯盐在钢材中渗透的结果,有无据可查的说法,该公司在近年为了降低成本,曾大量采用过工业废渣配料,难保没有有害成分,包括氯盐。有关研究表明,氯离子对钢材不但有“氧化反应”和“电化反应”的危害,而且可以在碳钢中渗透,渗透多了的碳钢就会变得很脆,很易碎裂。

猜你喜欢
窑口窑头淋水
回转窑窑头密封改造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工程淋水检验技术初探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
顶板透水再增一重“保险”
延长回转窑窑头耐材寿命技术改进
窑头余热锅炉取风方式的优化
顶板淋水主斜井预应力注浆锚索堵水支护加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