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渝线洛塘河车站特大桥设计

2014-05-04 08:41
铁道建筑 2014年4期
关键词:主桥桥墩主梁

陈 刚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43)

1 工程概况

兰渝铁路设计标准为国铁Ⅰ级,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00 km/h。洛塘河车站特大桥位于洛塘河车站内,为四线铁路桥,桥上设正线两条、到发线两条,线间距5.3 m,全桥位于直线上。

桥址处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3g(八度区)。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8.6℃。桥址位于自然坡率为40°~60°的单面山坡上,坡脚下即为省道206,省道下临深约30 m的洛塘河;山坡上分布有与线路相交的两个较大冲沟,沟内常年流水,散布有大量漂石,漂石直径达2~5 m。桥址部分段落分布有错落体,岩石有挤压破碎现象,呈碎块状,风化严重,如果有挠动,错落体沿倾向公路的节理有向下错动的迹象。山体基岩卸荷节理及裂隙发育,节理将岩体切割成大块状,多数与山体结合力差,部分段落有危石分布。桥位处陡坡挂线,横向地形控制设计。重庆台侧坡陡沟深,为使桥台防护锥体稳定,桥台宜设置于挖方段内,这也是制约桥梁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桥处线路为四线,由于墩台及基础尺寸较大,山体陡峻,施工对既有山体破坏较大,并结合桥位处特殊的地形(跨越两条大的冲沟且有大量巨石分布、纵横向地势较陡等)、地质(错落体分布、节理发育等)、施工(交通不便、场地较小)等条件,主桥采用了四线(68+3×120+68)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方案,主桥按两幅双线桥并置设计,内侧不设人行道(桥梁总宽22.56 m),共用基础、墩台。引桥部分采用24,32 m简支梁。主桥总体布置见图1。

图1 主桥总体布置(单位:cm)

2 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标准:客货共线Ⅰ级铁路。

2)设计速度目标值:旅客列车200 km/h,货物列车120 km/h。

3)正线数目:双线。

4)轨道形式:有砟无缝线路。

5)设计活载:中—活载。

3 主桥及引桥结构设计

3.1 主桥构造、梁段划分

单幅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变高度变截面箱梁,边支点及跨中梁高5.5 m,中支点梁高9.5 m,梁底变化段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一幅箱梁顶宽11.21 m,底宽6.40 m。顶板厚0.45~0.60 m,底板厚0.48~1.10 m,腹板厚0.5~1.10 m。中支座中心横向间距5.3 m,边支座中心横向间距5.3 m,全联在中支点和边支点处及跨中设置9道横隔板,横隔板均设置过人洞,中支点处的横隔梁厚3.0 m,边支点处的横隔梁厚1.6 m,跨中横隔板厚0.8 m。断面见图2。

图2 主桥单幅箱梁断面(单位:cm)

主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梁段按各节段重量相差不宜过大、施工条件等共划分为18种,全桥170个梁段。0号梁段长9 m,1~3号梁段长2.5 m,4~6号梁段长3.0 m,7~10号梁段长3.5 m,11~16号梁段长4.0 m,17号梁段为合龙段,梁段长2.0 m,18号梁段为边支点现浇段,梁段长7.8 m。其中采用挂篮施工的最重梁段为1号梁段,重约1 900 kN。

3.2 主桥预应力体系

梁体设计为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纵向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纵、横向预应力筋采用抗拉强度标准值fpk=1 860 MPa,弹性模量 Ep=195 GPa,公称直径为15.2 mm的高强度钢绞线;竖向采用φ25 mm预应力混凝土用PSB830螺纹钢筋。由于本桥先施工左幅桥,后施工的右幅桥为满足横向预应力束张拉的要求,在内侧顶板端头各束设0.28 m×0.60 m的槽口,张拉时选用前卡式小千斤顶逐根张拉。

3.3 主桥纵向静力计算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的静力计算主要有:施工阶段检算;运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主梁的应力、强度及抗裂性计算,支座反力和支座伸缩量计算,主梁的变形、变位及梁端转角计算等。将主梁划分为170个单元进行平面有限元分析,并对施工、运营共62个阶段进行了模拟计算。由于高速铁路桥梁对主梁工后残余徐变有较高要求,故设计中需优化钢束布置,减少钢束用量;另外尽量减小恒载作用下梁体上下缘的应力差,使梁体受力均匀。

计算中主要考虑了结构自重、二期恒载、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列车荷载、动力荷载、摇摆力、离心力、制动力、温度力等。

本桥为多跨连续梁,合龙顺序对桥梁结构受力有较大影响。通过不同梁高、不同合龙顺序(中跨—次中跨—边跨、边跨—次中跨—中跨、中跨—边跨—次中跨)的比较,确定了合理梁高和“中跨—次中跨—边跨”的合龙顺序。同时需要注意由于合龙顺序不同对桥梁施工过程的受力影响也不同,本桥采用先合龙中跨的方案。主梁结构验算结果见表1。

表1 主梁结构主要检算结果

竖向静活载作用下位移:边跨竖向最大位移14.9 mm,为跨度的 1/4564,中跨竖向最大位移-54.8 mm,为跨度的1/2190。

梁端转角:控制值 θ≤3×10-3rad,计算结果为θ=0.63 ×10-3rad。

3.4 主桥横向计算

主桥纵梁横向计算模型简化为两点支承的框架,按刚性支撑计算。纵向计算长度按一个轮对的荷载在桥面板上的有效分布宽度取值,其荷载工况按日照、寒潮两种模式考虑。

3.5 引桥梁体设计及结构分析

引桥非岔区采用部颁“通桥(2005)2201”T梁,计算跨度为24,32 m。引桥道岔区,采用了计算跨度为24 m及32 m简支道岔梁(截面为多片组合T梁)。边梁尺寸同“通桥(2005)2201”,中梁顶宽1.36 m;根据横向不同的活载布载工况对梁体进行检算,其中活载横向分配系数采用修正刚性横梁法计算。经检算边梁可采用通用图布束;中梁根据检算情况配束。梁跨纵向布置时,岔跟、岔端到梁缝的距离需满足轨道专业的要求。与非岔区简支梁T梁相比,相同线间距情况下主梁片数增加,提高了主梁抗弯、抗扭刚度,使主梁的变形满足岔区桥梁的要求。车站5.3 m线间距段落引桥横断面布置见图3,32 m中梁验算结果见表2。

图3 引桥横断面布置(车站5.3 m线间距段落,单位:mm)

表2 岔区中梁主要检算结果

4 桥墩、基础设计

4.1 主桥桥墩、基础设计

主桥墩身采用四线矩形实体墩(墩身横向宽18.5 m),双幅桥共用,基础采用2.0 m不等长挖孔桩基础。

桥墩顶帽直接支承桥跨结构,为将上部结构的力均匀地传递给墩身,顶帽必须有足够的厚度,并配足够的钢筋。由于本桥两幅桥共用一个桥墩,中支点处顶帽承受较大的荷载,为确定中墩顶帽厚度和配筋,采用Midas软件建立顶帽实体模型进行分析。顶帽主力作用下最大拉应力在两支承垫石之间。按偏心受拉构件计算,顶帽横向每延米需配10根φ25 mm的HRB335钢筋。

4.2 引桥桥墩、基础设计

引桥段落位于横向斜坡上,为减少施工对山体的破坏,采用四线双柱式桥墩,每个墩柱底设大直径矩形挖孔桩。墩身为矩形截面(墩顶截面尺寸3 m×4 m),墩身横向不放坡,纵向由于刚度控制设42∶1的坡度;盖梁横向宽20.9 m,纵向宽3 m,跨中梁高3.1 m。由于基础桩径达4 m以上且两侧墩柱不等高(图4),较小尺寸桩及两侧等高柱身的桥墩受力特点不同。故采用空间梁单元建立墩身整体模型进行分析,桩身纵向及横向考虑土侧抗力(采用土弹簧模拟,弹簧刚度=土层厚度×桩计算宽度×土层地基比例系数×土层深度),桩底嵌入弱风化板岩2 m处固结。经计算比较,当外侧墩身高度超过14 m时,两墩柱间设一道横梁(截面2.5 m×2.5 m),可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抵抗横向水平荷载的能力。

图4 引桥双柱墩横断面(单位:cm)

5 抗震分析

本桥采用反应谱法利用结构分析软件Midas进行抗震分析,地震输入方向分纵、横向分别计算。主桥按一联连续结构建立空间全桥模型:梁、墩、承台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考虑桩—土—结构耦合作用;主桥与墩身之间采用主从约束方式,按活动墩和固定墩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二期恒载作为非结构质量施加于桥面;活载按桥上有车、无车分情况考虑,顺桥向不计活载引起的地震力,横桥向按列车活载的50%计。经分析纵向地震作用下,梁部纵向地震力主要由固定墩承担,故固定墩墩身尺寸、墩身及桩基配筋均相应加大;横向地震作用下,主墩受力相差不大;由于结构横向抗弯刚度较大,第一阶模态质量所占的比重较大。

6 动力特性

由于本桥为高墩、大跨、长联、多线车站桥,故对全桥做了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按列车—线路—桥梁空间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包括车辆计算模型、轨道计算模型和桥梁计算模型,分别建立桥梁、轨道和车辆的运动方程,以轮轨关系、线桥关系为联系纽带,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来求解车线桥系统的动力响应,评价其行车安全性。经分析桥梁几种典型的振型如图5所示。在不同车组作用下,梁的竖向和横向最大振动位移分别为22.1 mm和0.551 mm,墩顶横向最大振动位移为0.335 mm,相应的振动加速度也小于规范限值,桥梁振动性能良好。列车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及平稳性均满足要求。

图5 第1~4阶振型

7 防护设计

该桥整体处在车站范围,线路选线受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桥位处陡坡挂线,横向地形控制设计,故桥梁基础施工是本桥的难点之一。设计中采用了“下挡上防”的综合防护体系,即在坡脚下方紧邻公路侧设重力式坡脚挡墙;基顶以上山坡侧根据地质、地形条件采用抗滑桩、锚杆(表层设主动防护网)等防护措施;基坑开挖设钢筋混凝土护壁。为保证施工安全,待坡脚及山坡侧挡护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桥梁下部结构的施工。刷方段横向防护示意如图6。

图6 刷方段桥墩综合防护横断面(单位:cm)

8 结语

山区车站桥梁布孔受制因素较多,需结合地质、地形、地物、施工条件、车站布置等条件综合布孔。

山区桥梁需重视刷方地段的防护设计,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对运营后的线路安全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防护设计和桥梁下部结构形式,减小了施工过程对环境的破坏,避免了大开挖、大刷方。

由于高速铁路桥梁对主梁工后残余徐变有较高要求,在满足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优化配束、控制恒载作用下梁体应力来满足使用性能。

通过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多线大跨连续梁结构动力特性,表明该桥具有良好的振动性能,满足行车安全性、舒适性及平稳性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 10002.3—2005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 50111—2006 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范立础,胡世德,叶爱君.大跨度桥梁抗震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4]西南交通大学.洛塘河车站特大桥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报告[R].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5]倪燕平.《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修改及对铁路桥桥墩的影响[J].铁道标准设计,2005(11):82-84.

[6]尹京,王巍,刘鹏辉,等.高速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动力性能试验研究[J].铁道建筑,2012(4):6-9.

猜你喜欢
主桥桥墩主梁
浔江特大主桥桥型及结构优选分析
大跨度双薄壁墩曲线连续刚构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南沙港铁路龙穴南特大桥主桥设计
桥墩加固方案分析研究
浅谈高温环境对桥式起重机主梁的影响
变跨架桥机箱型主梁结构设计分析
基于ABAQUS自复位桥墩与现浇桥墩性能对比
龙潭长江大桥主桥方案研究
第一桥
主梁间距对三跨连续T梁内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