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10级学生为例

2014-05-05 10:31陈旭晖刘善德
山东体育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习生专业体育

陈旭晖,刘善德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 200438)

教育实习是高校为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措施之一[1]。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教育实习,在带队老师和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实践,可以培养独立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能力。因此,体育教育实习被认为是一门融实践性、专门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重要课程[2]。体育教育实习还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学实际情况、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提高师德修养,增强学生就业信心和从教信心,为今后学生就业后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适应环境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学校体育工作,提高业务水平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体育教育与其他教育有较大的区别,除了课堂组织和言语讲解以外,实习生还需要正确的身体示范和必要的安全保护。如今,中小学响应政府号召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求体育教师“一专多能”,这也对即将走进体育教师队伍的毕业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本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座谈访问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就实习的现状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全面地研究分析,旨在发现体育教育专业平时教学中的一些被忽视的细节,反思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开课计划的优点与不足,探讨与中学体育教学紧密相关的科目教学时数的合理性,使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为他们将来就业铺平道路。通过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实习质量,对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上海体育学院2010级参加教育实习的体育教育专业216名本科生以及30所实习单位(中学)122名指导教师为调查对象。学生实习时间为3个月,在实习结束前一周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发放问卷。其中学生问卷回收214份,回收率为99.07%,其中有效问卷为21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8.13%。教师问卷回收116份,回收率为95.08%,其中有效问卷为114分,问卷的有效率为98.27%。

1.2 问卷制作

1.2.1 学生问卷

基于上海体育学院本科生教育实习的大纲和要求,从学生的认识角度,编制问卷,了解学生对实习的自我评价和意见。问卷条目包括“对教育实习的认知与准备情况”,“自身能力”,“对实习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课堂组织的自我评价”,“对现有实习模式、次数的意见”等。经3位校内专家评估,问卷的内容和提问方式比较合理。

1.2.2 教师问卷

基于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从实习指导教师的视角,对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问卷条目包括对实习生的“实习前准备”、“课堂教学情况”、“实习教学能力要求”等方面。经4位中学高级体育教师的审核,问卷的内容和提问方式比较合理。

1.3 教育实习工作安排

教育实习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每年都会根据实习生的人数对实习工作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本研究中学生的实习前期保障和准备工作基本如下:1)组建实习工作指导小组;2)联系稳固的教育实习基地;3)在实习前的短学期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培训,分别安排有专题讲座(小学、初中、高中)、实习技能操练(以带队教师为主)、录像观摩、理论试讲和教学基本功大赛(口令、队列、广播操);4)针对12周实习时间,制定了六个阶段的实习计划(见表1);5)在实习中后期由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联合质检办、教务处、院领导对实习基地实施巡查;6)制定教育实习带队教师的考评体系,实习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在实习的最后1周对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表1 体育教育专业实习阶段工作安排

1.4 数据统计

用Excel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布特征和差异性的统计检验,显著性定在0.05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习学生所具备的运动技能情况

图1 实习生体育专项与指导教师的课程项目人数百分比

调查显示,本次参加教育实习的210名学生中99%的体育专项达到国家2级或以上水平,反映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和运动水平上都具备了较高的技能水平。学生的体育专项涉及15个运动项目,各项目人数百分比以及接受调查的114名指导教师担任的中学体育课程所涉及项目数占总项目数的百分比如图1所示。由于指导教师所担任的体育课程项目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当前中学体育课程教师的项目需求特征,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显示r=0.75,P<0.01,说明我院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和专项招生人数的分布基本合理,符合社会需求。在个别项目上篮球和健美操人数相对不足,排球和武术相对过剩。

2.2 实习生教学目标制定情况分析

针对教学目标制定情况,本研究从3个方面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总体上优良率达到70%,反映出学生能较好完成教学目标的制定工作。比较教学目标的3方面的差异,非参数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χ2=147.06(df=6),P<0.01。说明在教学目标制定的不同方面学生表现的不同。相对来说,学生在“符合教材特点”和“明确教学目标”两方面比较好,优良率合计分别是89.1%和79.5%;在“突出重点难点”方面相对差一些,优良只达到了40.5%。

表2 教学目标制定情况统计(N=210,%)

2.3 实习生教学手段运用情况

教学手段的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简明扼要,具体生动、清晰响亮、富有号召力和感染力[3-4],除此以外,课堂上还需要正确的示范和做好保护工作。本研究从3个方面调查了实习生的教学手段运用情况,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如表3所示。总体上,实习生对教学手段运用状况的优良率为44.8%,即有近一半实习生可以较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完成教育实习,但也有21.1%的实习生不能很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对比3类教学手段,非参数独立性检验结果显示χ2=42.8(df=8),P<0.01。这一结果表明实习生对3类教学手段的运用程度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之下,对“动作示范”的运用的优良率合计达50.4%,比其他2类教育手段运用得当;“保护与帮助”的优良率合计只有39.5%,相对较差。也就是说,本次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对自己的动作示范较满意,而对实习课中的保护与帮助工作仍有较多欠缺。

表3 教学手段运用情况统计(N=210,%)

2.4 实习生教学组织能力情况

本研究从4个方面对实习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调查,实习生的自我评价在不同等级的人数如表4所示。正态性检验结果显示,在“队伍的调动”和“口令的运用”方面,Skewness(Sk)参数接近0,说明人数接近正态分布。在“时间控制与场地布置”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Sk参数大于0,说明人数分布呈正偏态。人数的正态性反映了较强的随机性,也就是说大学的本科教育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实习生在“队伍的调动”和“口令的运用”的能力;正偏态的分布在本研究中意味着有更多的实习生处于优和良的自我评价。其中,“时间控制与场地布置”的优良率为45.7%,“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优良率为50%。非参数的独立性检验显示χ2=61.39(df=12),P<0.01,进一步说明了实习生在4中教学组织能力上的不均衡性。相对来说,实习生在“时间控制与场地布置”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的能力优于“队伍的调动”和“口令的运用”。

表4 教学组织能力(N=210)

2.5 指导教师中学教学能力权重的排序以及对学生综合教学能力的评价

图2 教师对实习生的能力要求和实际评价状况(N=114)

本研究以多项选择题的方式调查了所有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能力要求”和“实际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按“能力要求”的选择频次百分比进行排序:1)课堂组织能力;2)编写教案的能力;3)讲解示范能力;4)分析问题的能力;5)语言表达能力;6)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能力;7)组织竞赛的能力;8)纠错的能力;9)文字表达能力。可见,居于前三位的“课堂组织”、“编写教案”和“讲解示范”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几种能力。但是,指导教师对本次实习生的综合教学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课堂组织”和“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学生的实际能力还远远达不到教师的要求。其他方面基本符合指导教师的要求。

2.6 教育实习的模式、周期和次数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采用由指导教师带队前往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固定模式。多年来,学生的实习过程都遵循随堂听课、上课、实习总结这三个步骤[5],时间集中在大四第一学期,以一次性实习为主,实习的时间为12周。从学生对实习模式的反馈情况来看,对现有实习模式满意的占40.5%;不满意占19.5%。表5显示的是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时间长短和实习次数的看法。为揭示学生对实习模式不满意的原因,采用2×3两因素的独立性非参数检验法检验实习满意度与实习时间的独立性,结果显示实习满意度与实习时间之间存在显著关联,χ2=11.52(df=2),P<0.01,说明满意与不满意者期望的实习时间不同,不满意者更倾向于延长实习时间。对实习满意度和实习次数间的关联性采用2×2两因素的独立性非参数检验法(独立样本四格表检验),结果显示两变量间关联不显著,χ2=1.23(df=1),P >0.05,说明对实习模式的满意者与不满意者对实习次数的看法比较一致,多数学生希望增加实习次数。

表5 实习生对教育实习时间和次数的看法

2.7 对本科课程设置情况反馈

从统计数据情况可以看到,目前对本科课程设置持满意态度的只占15%,一般和不满意的分别占63%和22%,说明我们学校的本科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分析与讨论

3.1 实习生教学能力现状

教育实习既是一次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教育活动,也是对学生教学能力的一次检验。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这三个方面对实习生的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能力进行了调查。首先,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清晰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志[6]。本次调查发现上海体育学院实习生能够较好结合教材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但未能很好抓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内在原因可能与角色的转变有关。在本科阶段,实习生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目标,这种能力较容易迁移到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制定上,因此多数实习生能较好制定教学目标。但在实习过程中,要从教师的角度去理解中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如果不能很好理解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就不易把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对某些教学内容,自己认为很简单,中小学生却难以掌握。大学期间的一些理论课程,比如体育心理、解剖生理以及教育学等课程,经常会被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忽视。

其次,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创法”[7]。上好一节体育课,教学手段的运用非常重要。体育教师不仅要有善于语言表达,还要具备准确、协调、优美及熟练的动作示范能力,这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也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特殊能力。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一半实习生能较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完成教育实习任务,但还有五分之一学生未能很好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较多学生未能很好履行“保护和帮助”。保护与帮助是体育课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是预防运动创伤的安全措施和有效方法。大部分学生仅限于会做,没能熟练牢固的掌握各个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而具体如何从会“做”转换到“会教”成为一个难题。反思上海体育学院的专业术科教学,“动作示范”、“保护和帮助”等均是体操普修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调整弱化了体操课的地位,特别是体操普修课的水平还有待提高。学生的体操基本姿态、示范、口令、队列队形保护与帮助的基本功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虽然都具备了二级及以上的运动水平,但很多的项目如击剑、跆拳道等项目的同学担任中小学的课程,专业技术用不上,需要的体操基本功掌握不好,对中小学的实习动作示范影响很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三,体育课教学组织能力是教学过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8],是其他各种能力发挥于体育课教学的必要条件。体育教学的效果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的组织能力,特别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班大人多,教学组织能力显得更为重要。教学组织能力主要分为队伍的调动、口令的运用、时间、场地的准备布置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本次调查显示了学生在教学组织能力上的不均衡,在时间场地的布置和调动学生积极性上做得较好,而在队伍的调动和口令的运用上做的较差。其原因可能与本科基础阶段的术科教学有关。学生在校内的术科课程中,较多关注自身运动技能的提高,教师可能也更多倾向于通过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忽略了学生对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缺少让学生掌握自主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

3.2 教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可以为上海体育学院制定更加合理的课程设置、确定培养目标和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同时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合格人才、检验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9]。基于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堂组织、教案编写以及示范讲解被认为是实习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目前最为欠缺的能力恰恰是中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课堂组织能力,也就是说我们学生缺少课堂的驾驭能力。尽管学生到了教师岗位,还可以不断地提高教学组织能力,但如果能在本科阶段获得较多的训练,就可以更快更好地适应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工作。当前,上海体育学院本科教学所设置的课程学习中,较能培养学生教学组织能力的课程是学校体操这门课程,学校体操课程中基本体操这一环节着重针对的就是学生的教学组织能力进行培养,其中包括:队伍的调动、口令的运用以及场地的运用等。事实上,多年来的教学课程调整,减弱了学校体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时数,影响了这些实习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因此,学生和校方都应重视体操课程的学习,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

3.3 实习模式

本研究的调查数据表明:对当前的实习模式不满的学生接近20%。在提出不满的学生中多数希望能够延长实习时间和实习次数。文献查阅显示,美国高校的教育实习为15周[10],法国更长,为27周。在法国,学生进入大学就到中小学进行为期两周的职业感受活动,一年级分两次到中小学进行6周的入门教育实习,二年级则有12周分别在小学不同年级和中学进行局部教育实习,其中一周是体会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之后再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模拟实习、应用实习等。而上海体育学院目前的教育实习一般只有12周,由指导老师带队到中学进行集中实习。实习过程也主要是不变的跟班听课、上课、组织活动、实习总结这样的模式。由于今年的实习正好赶上上海市的学生体质测试,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实习生正是的实习实践课时不足一个月。由此可见,学校的实习模式和实习时间远少于西方教育先进的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体育教育见习、课堂教学实习、教育调查、实习总结等,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次性实习模式使实习生实习过程中显现出来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与弥补。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需要一个感知、理解的过程,而知识的运用更需要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实习生实践课的课时不足,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的任务目的。高治等人提出“集中与分段结合”的实习模式,要求每学期安排1周时间到中小学见习[11],这一模式值得借鉴。

3.4 专业建设

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建设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由于体育具有项目特殊性,因此在按项目招生的人数分配首先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本次调查显示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项目学生数基本符合中小学的需求。但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社会需求”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今后能更好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在提高自己专项技能的同时,必须走一专多能的道路。这就涉及到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置问题。本研究还发现实习生经历实践教学过程后对大学阶段的课程设置表示出不满。目前的本科课程设置没能与中小学课程教材结合,缺少初高中基本教材、技能的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本科课程设置开设的课程很多,但能用上的很少,学生普遍反映:“中学的教学与本科的所学内容差别太大,本科教育课程内容已经不适应中小学课程发展的需要。实习过程就是最好的检验。对本科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而言,不仅仅需要与新时期的专业更专,还需要和中小学体育课程与时俱进,培养更广博的“多能型”人才,不但追求课程的数量多,还要追求课程的质量高,更要重视能力强的培养。

4 对策

4.1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专多能。把学生能力的培养放在平时,培养学生敢于站在众多学生面前声音洪亮、口齿清楚地讲解;充分利用校内为期两至三周的观摩“试教”,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微格教学(如篮球、田径、体操、武术等);让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指导;鼓励学生在教法上创新等方法,来提高每一个实习生的调动能力和组织能力,力趋全面。最后要达到“看课、备课、说课、试教、评课”[13]五个环节合格后才能进入实习。

4.2 适当调整课程设置,重视体操课程的教学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应设置相应中小学的体育课程的教材的内容。应重视体操课程的教学,特别是其基本体操的内容,队列队形、口令的运用、徒手操的编排与术语的讲解等内容对学生的教学能力培养有着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教学计划中,最好能把体操课程从第一学期调整到二年级进行授课,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到体操课程的重要性。

4.3 适当延长教育实习时间,增加教学实践课

为克服体育教育实习方式之弊端,教育实习应适当延长时间,且与实习内容、实习形式相统一。但我们也要注意并不是一味地延长实习时间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体育教育实习时间的延长还要考虑与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计划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更有质量的完成体育教育实习。

4.4 建立实习平台,使学生间能相互交流、沟通

学校应搭建实习教学交流平台,尽管实习生都分在各个学校,组成若干组,但可以让他们多交流、沟通,以学生会简报的形式,表现出各实习学校的好人好事,闪光点,在实习即将结束时,采用相互观课的形式,提高各个实习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1]徐开春,冯喜伟.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前培训与教师角色转换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3).

[2]胡安义.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

[3]徐运君.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4).

[4]李伟民.21世纪中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实习改革的探讨[C].全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改革论文汇编.

[5]梁英芳.体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科技信息,2011(5):296-297.

[6]王燕桐,吴永龄.体育教育专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

[7]周琼.师范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2).

[8]李巍.浅析体育课教学中合理应用组织教学的重要性[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4):55-56.

[9]丁光福.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10]关北光,胡军,朱建伟,蔡祥.中美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9,2(16):64-67.

[11]高治,王兵,陈兴胜.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优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89-93.

[12]王军.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5):66-68.

猜你喜欢
实习生专业体育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们的“体育梦”
最牛实习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