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的植树清单

2014-05-05 08:07杨春
博客天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白皮松植树节油松

杨春

习近平在4月4日的例行植树活动上种下了6棵树,据新华社报道,分别是白皮松、碧桃、元宝枫、榆叶梅、丁香、西府海棠6种树。

这6棵树都种植在海淀区南水北调工程团城湖调节池附近,除了白皮松外的5种花树,都是以美艳著称的观赏花木,碧桃开花是一簇簇的,元宝枫的黄绿色的花虽然低调,在秋天却拥有如火美艳的红叶,榆叶梅是早春开放的花,在4月花期已经过了,粉红色,开花时没有叶片,它的另一个名字叫“小桃红”,丁香和西府海棠都是开起来有浓香的花木。

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6位领导人参加了植树活动,但是没有提到他们植树的数量和种类。

2013年4月,习近平在永定河边种的树有5棵,银杏树、白皮松、西府海棠、榆叶梅和碧桃树,今年用元宝枫代替了银杏,还加了丁香。

这是一个喜欢怒放花朵和浓烈色彩的植树单。和过去几届领导人的植树选择来比,更显得年富力强、富有个人色彩。

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文人喜欢赋予植物以人格,牡丹是王侯、菊花是隐士、荷花是君子,梅、兰、竹也都是有优秀品质的植物。桃、李因为果实的缘故也被尊为好的植物,桃花不像现在被归为艳遇,而是用“桃之夭夭”来点缀美满的婚礼,不太好的是杏花,像关不住的脸蛋,有一丝躁动的气味。

在植树活动刚刚开始的时候,北京还没有这么多选择的可能,更多的还是以“实用”的树种为主。

1979年的第一届植树节是个大阵仗,那年的3月12日,邓小平、华国锋、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参与了3月12日的植树活动,当时参与植树的国家领导人多达22人。

那年种的树全是白毛杨,这是乡村公路上常见的树种,高大挺拔,茅盾1941年的《白杨礼赞》把它比喻为坚韧抗敌的北方农民,后来的军旅歌曲《小白杨》则把它比喻成挺拔的战士。那年的植树节,和越南的边境作战还没有停止。

白毛杨曾经是北方城乡绿化的主力,便宜,也容易活,遗憾的是这种树的雌株有“掉毛”的烦恼,而早年种植时基本不分雄雌,这导致不少北方城市在4月上旬都有着杨絮漫天的景象。

此后的领导人偏好常绿树木,1982年3月12日,邓小平带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在玉泉山栽植油松、雪松。油松又叫红皮松,雪松则是一种高大的松树,这些树都不落叶。

1985年,邓小平、胡耀邦、彭真等在天坛公园种植了桧柏。松柏在中国文化中意味着对老者的祝福,这树木本身长寿、常青,又往往构成吉祥的图案。

胡耀邦在植树上有明显的个人风格,除了种植油松雪松白皮松之外,他还选择了一些舶来树种,他曾经在中南海和密云种过法国梧桐和云杉,前者是一种树皮白净叶片宽厚的舶来树种,后者则是以高和挺拔著称的古老植物。

1986年之后,领导人的植树活动从植树节调整为4月初,一般是4月的第一个休息日(清明变成假期之后也可能工作日去,因为清明节当天可能会有别的安排)。这反倒是暗合辛亥革命后的植树节习惯—1915年,中华民国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建议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

3月12日对工作安排确实不便,3月初北京的天气对上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有些太辛苦,且3月植树和两会的会期冲突。

1989年4月,银杏出现在领导人种树的清单当中,银杏是一种古老的树种,被称为“活化石”,秋天可以赏黄叶,缺点是长得慢,树也比较贵。

关于1990年的植树活动,根据首都绿化政务网的记录,“江泽民和杨尚昆各栽油松1棵,李鹏栽油松、望春玉兰各2棵。”李铁映、刘华清和温家宝等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种了100棵望春玉兰。1991年的植树活动中,除了过去的常见树种之外,江泽民等领导同志种了50棵垂柳—代表着生命力顽强又富有牵挂、归乡的文艺气质的树木。

1992年4月5日,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乔石、姚依林、李瑞环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朝阳公园植树,这次栽植了14棵大规格的油松,以“庆祝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后来出现过的树木还包括华山松、栾树等植物,栾树夏天有黄花,秋季有红果实,也很耐看。

为了提高领导人植树的存活率,基本上不会安排种树苗,而是种植已经长成的树,这样的树需要挖更深的树坑,现有报道显示,树坑都是工作人员事先挖好的,领导人到达后,只要和参加植树的少先队员一起填土浇水就可以了。

各类松树都比较耐旱,不需要专门照顾,但大多数区县乡镇还是对领导人种的树给了一些特殊的关照,最常见的就是专人照管、立碑挂牌、配套种植、铺路。

和园林绿化为目的的植树相比,访问植物园等单位时种植树木的行为则更为个人化,选择也丰富得多。

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有2003年温家宝亲手种植的青梅—不是煮酒论英雄的那种果树,而是一种高大干净的浅色乔木,有中科院院长白春礼2011年种下的香花青梅—还是树苗,还有李鹏任总理时种下的铁力木—木材可以军用,种子多油,可以做肥皂。

有专人照料的情况下,一些比较难照顾的花树也能够很好地存活,这使得领导人选择树木的余地越来越大,不过一般仍可以观察出一些规律:必须是乔木,灌木就不是“树”的范畴了。大多是中国本土树种,除非涉及外国友好的主题,樱花虽然是中国的本土植物,但是往往被认为有日本意味,这么多年只有迟浩田将军等军委领导干部种过。

一些虽然耐旱省水的树木,因为名字不好,很难入选,比如臭椿是出色的绿化树种,比毛白杨和油松都要省水,但国家领导人从来没有选择过。2011年3月26日,通州滨河公园曾经举办过“共和国部长义务植树活动”,197名部级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根据《新京报》报道:“他们一下车,便直奔植树地点,挥锹铲土,扶苗浇水,短短半天时间,就栽下了2800多株油松、银杏、白蜡、千头椿等树木。”这里的千头椿就是一种臭椿,而白蜡则是古代枪棒常用的木质部分。

和国家领导人有白皮松、有各种花木这种“有主食有炒菜”的植树清单不同,部长们的植树方式更像是“早餐店包子烧饼主食为主”,一人十几棵,以量取胜。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皮松植树节油松
收获满满的植树节
蓝田县白皮松生长不良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快乐植树节
吕梁山林区白皮松育苗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
白皮松及其繁育技术
植树节
白皮松嫁接繁育技术
油松种植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对策